既然4S店已不再是惟一的渠道模式,说明差异化的管理模式对于厂商而言是必要的。
其实,分级管理模式不是一种新兴产物,早在2002年已有汽车厂商率先针对4S店经营状况和服务水平划分级别。10年间,为顺应日益加速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汽车厂商将经销商分级作为一种内部管理手段。通过分级管理,厂商可以精准定位,集中优势经销商资源,加大对其扶持力度,如返点比例、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提供充足备件、新车型发售等。在这场分级竞赛中,经销商优胜劣汰状况凸显。
目前,这种精细化管理模式已运用在销售、售后服务渠道管理中。分级管理的关键是如何划分级别。
我们不难发现,即便同为4S店,在人员素质、管理、软硬件等方面仍有差异,这使得消费者仍会在购买或维修保养过程中对同一汽车品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印象。因此,客户满意度评价(CSI)成为衡量经销商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被纳入到分级管理中。CSI、飞行检查、神秘顾客等市场研究方式,通过不同角度监测经销商的服务水平与标准服务流程之间的差异以及反映出不同的客户感知评价,为分级管理提供了客观的参考依据。新华信认为,在分级管理模式下 CSI提供的不仅是划分级别的依据,其更大的作用在于对于各级别经销商发展方向的引领。如在经销商间树立标杆店、选取模范店等方式,借助领跑者的示范带动作用而促进全员的赶超,从而循序渐进地优化提升整个渠道体系的服务水平。当分级管理模式与 CSI结合,其作用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在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商品竞争”演变成“服务竞争”的趋势显著,良好的服务水平已成为带来更大、更持久利润的基础。监控客户满意度作为掌握及改善服务水平的一项基础、长期的工作,它已成为汽车行业管理服务水平不可或缺的工具。一套完备、科学且适合品牌发展的满意度考评体系,就像为摩天大楼打造一个牢固的地基,使其健康、可持续地发展;适时适度的调整满意度考评体系就像为树木修枝剪叶,充分帮助其发挥顶端优势。同时,由于消费水平、服务需求的差异化,便利店和4S店的考评体系不能一概而论,须根据不同级别店种,搭建不同考评体系,才能精准定位服务漏洞逐步提升。因此,只有量身定制一套适合渠道发展的满意度考评体系,通过长期满意度监控及阶段性进行分级考评,才可以有效地 帮助厂商集中优势,发现短板,平衡和优化渠道管理。逐步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消费者享受到更贴合需求的服务,长期良好的满意度水平,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光环效应,从而养成对品牌的依赖感和归属感。就经销商而言,分级管理模式势必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同时也会迸发出更优质的服务品质,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地区知名度。可见,分级管理机制是有针对性、有激励性地帮助厂商提升其经销商管理水平的有效解决方案。当然,在满意度提升方面,相对于消费者受益及经销商获利,最大的赢家还是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