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美战略对话(俗称2+2会谈)已经结束近一个月,美国人仍旧闭口不谈关于放松对华高技术出口的承诺。近日,财长盖特纳重弹老调:美国愿意取得进展,但部分取决于中国的进展。这一表态并不让人意外,因为3年来他们一直这样做的。美国人的逻辑是:我要你干的,你必须干;你要我干的,得看你干的结果以及其他诸多因素。
2+2会谈主要成果,表面上拿出“六大类67项成果”。但这些数字意义不大,大多是下面技术官僚已经谈好的东西,花团锦簇地端过来作为高层会晤的装饰而已。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双方对彼此关注问题的承诺。
中国承诺扩大开放金融市场,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增加国企的利润上缴比例。美国人则承诺“在出口管制体系改革中,充分考虑中方提出给予公平待遇的要求”。这真让人无语,中国承诺的都是实打实的内容。美国人承诺的是什么东西?仅是“考虑中国的要求”?
所谓放宽高技术出口的承诺,完全是中方一厢情愿,美国人根本没做任何承诺。虽然盖特纳口头声称“不久就可看到事实上的改变”,完全是政客的拖刀术。不久是多久?眼下事实证明,正面行动一点都没有,再有50多天国会将休会。“收拾书包待来年”而已。
美国国会早就把“高技术出口”的管制划为战略层面的决定范畴,也就是这部分权力归国会。现行这套管制政策,仍然受到13年前的《考克斯报告》制约,整体上没有放松的迹象。换言之,这样的战略决定,不属于贸易政策,根本不是盖特纳这一层次能够做出决定的。
APEC大使克莱姆也曾承诺“在适当的时候将会作出调整”。话还能说得更含糊吗?请不要继续侮辱“承诺”这个词了。
中国向美国提出141项高技术项目的需求清单,美国人认为其中46项不存在障碍,随时可买。而其余内容则“需要从中国获得进一步的细节,由此我们才能决定是否或者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它们能够出口。”(驻华大使骆家辉语)。
不仅如此,中美在直接投资方面的也存在严重的不对等。上月,美国拒绝了中国移动在美开展业务和修建基站的申请;而今年上半年,福特公司连续在重庆和杭州投资38亿和48亿人民币,用来新建全新的整车厂。这是福特自1960年以来最大胆的扩张,福特显然企图追赶在中国市场占优的大众和通用。中移动被拒绝的理由是有可能危害美国“信息安全”,而福特的直投就畅通无阻。如果想拒绝一项投资,再容易不过,理由可以很坑爹。
双方在这些领域内不对等的行为,体现了中美双方的实力对比。这是短期内不能改变的现实。因此,也不必指望美国人在双方实力出现明显变化之前,做出根本性改变。老大对老二的打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美国对自身优势地位的担心所引发的过度保护行为,还真不是钱的事。
这样看来,美国高官的承诺不值得认真对待。中方对美国人的做法也有心理准备,提出这一要求只是出于牵制美国叫嚷“贸易不平衡”的战术考虑。双方在战略上,互不信任的局面还将继续。虽然这样会导致高昂的成本和丧失大量机会。但二者显然陷入了“囚徒”困境,仍然找不到建立互信的可靠途径。类似这样的事,还将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