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6期

张小虞:一片丹心系于车

作者:
时间:
2012-06-16 16:26:49

这注定是一场不同寻常的采访。
不是在写字楼中,不是在会议室里,没有行色匆匆的办公人员,就在病榻之上,在癌症晚期之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接受了《汽车人》的独家专访。
他看起来有些累,跟一年前在上海车展“汽车人之夜”时的样子变化很大。彼时他的头发油黑,精神奕奕。如今,坐在沙发上接受《汽车人》采访的张小虞,头发已然尽雪,皱纹似也深了许多,仍然不变的是他温暖的笑容和执着的热忱。
“感谢汽车人杂志和苗苗来看我!”见到《汽车人》社长和记者们的到来,张小虞显得很开心,他的声音依然洪亮,有底气,这也让关心他的人感到一些安心。
对于身体状况,张小虞却不愿多说,只是一带而过。作为一辈子与汽车打交道,为中国汽车业奉献了全部精力的老汽车人,尽管在重病之中,张小虞仍然觉得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谈中国汽车的未来,比谈自己的身体更为重要。
那一天,在夫人和秘书一次次地提醒“该服药了”、“时间太久,该休息了”的话语中,张小虞不顾自己的重病,坚持谈下去,谈他对目前汽车产业问题的洞见,谈他对中国汽车企业的期望。这是他近期接受的时间最长的专访,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他对汽车这一毕生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感受到他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敏锐洞察力与前瞻力。
在中国汽车产业走在十字路口的今天,无论是汽车企业,还是《汽车人》杂志,能够得到这位睿智长者的指点,都是一种难得的幸运。我们也将从张小虞的精神中得到收获与感悟,更明确未来前行的方向。
 
 “人”定胜天
4月22日,北京车展前夜。这一天,北京香格里拉饭店宾客云集,星光熠熠。这些为“汽车人之夜”慕名而来的宾客都是中国汽车界响当当的当家大佬和车界精英。
但是这一晚,有一个人缺席了。没有他的身影出现,让这些汽车界掌门人们也在感叹:“要是小虞会长在这里就更好了。”
谈到这件事,张小虞也深感遗憾。因为“汽车人之夜”不是一场寻常意义的车业聚会,而是中国汽车产业里罕有的能够汇聚如此众多汽车尖峰人物的高端峰会。
在张小虞的心中,“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这一终极梦想,实现的核心即是——人。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汽车人》,这也是他对《汽车人》这本以报道汽车产业人物见长的杂志十分看好的重要原因。
“什么叫做技术?不要只盯着技术本身,有人,这个人掌握了技术,我们就有了自主创新的技术。”如果说中国汽车拥有资金的条件,也拥有了市场的条件,那么最终左右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就是人才。
“培养一个成熟的设计师,起码要设计三代产品。这在过去需要20年,现在也要10-15年,才能培养出一个人才。”张小虞认为,现在中国的车企急需真正懂汽车的高端人才,因为正是有了这些工程师、工艺师、营销人才,才能真正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前行。
“在人才创新方面,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有新的机制,包括教育的改革,用人的机制,和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这种激励的机制,都要在新的形势下面改革,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展。”张小虞一语中的地指出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
对于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对于人才战略上的建设,他认为目前仍有很多亟待改善的问题。目前又出现这些人才来回跳槽的现象,正是目前体制上不足的一种反应。“我们现在国有企业同样技术人员的收入,和在民营企业和在合资企业的收入,那不是百分之多少的差距,而是成倍的差距。”谈到此处,张小虞眉头攒了起来,显露出几分担忧、几分感慨。
而这些也正是在国有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形成稳定的技术发展的规模,所需要做出的极大努力,并且最终这种努力要贯穿在企业改革的始终。
张小虞拿起案头的《汽车人》杂志,恳切地表示,希望以《汽车人》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媒体,能够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探求方向。“要多报道总设计师、总工艺师、总工程师。一个军队有司令,也要有军长,有师长,有团长、营长嘛。”
更加全面、细致地报道中国汽车产业中的各方面人才,这正是《汽车人》未来发展的方向。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张小虞的观点,再次不谋而合。
 
再给自主一些时间
张小虞的身材并不高大,但谈起他,却会让每一位中国汽车人肃然起敬,高山仰止。这既是他在这个产业中的修为,对这个产业的贡献,更是他的个人魅力与感召力。
如今,自主品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城市交通顽疾难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也似走进发展瓶颈。身为车业长者,病中的张小虞依然对此念念不忘,充满忧虑。
在他看来,自主品牌今日的困境,源于企业被过去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由于过去几年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自主品牌增大规模,上马新项目,希望由此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基本功的锻炼。没有扎实的基础,实现自主品牌的跨越式发展注定只能纸上谈兵。
说到这一点,张小虞也和我们分享了一件往事。“几年前,我陪同丰田的老板到吉利集团去参观访问。当时丰田的老板就向李书福提出,丰田做到今天用了70年的努力,吉利集团刚到7年,你李书福有没有在什么时候超过丰田的宏伟计划?”
如今听到这段话,让人思绪万千,如何才能化解这道难题?
“再多给中国的自主品牌多一点时间吧。”张小虞的话,也说出了所有自主品牌的心声。与其他产业、产品相比,汽车更加需要底蕴的积累。这既是一种技术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整体形象的积累。“特别是品牌、用户认知度,不是两三年就能做到的。”
中国开放20年多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走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过去那种简单的组装和模仿之路已经越走越窄。不能掌握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就没有未来可言。
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自主品牌的技术积累之路?如何让仅有短短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发展历史的中国自主品牌,与有上百年历史的外资品牌同台竞争?张小虞认为,惟有强强联合,才能实现真正的高速发展。
“就像前两年的长安集团和哈飞集团的联合,南汽集团和上汽集团的联合重组,而不是过去那种大吃小的兼并重组。”
这将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合作互利,更是中国自主品牌抱团共同抵御外敌的一种战略。目前中国已经不乏产销量达到500万辆的大型车企,集合这些力量,必然能为中国自主品牌打造出一片蓝天。
 
回首走过的10年
知历史而见未来。看今天的中国汽车产业,不能遗忘昨天的历史。
当业界对于过去10年中国汽车工业的得与失展开讨论的时候,张小虞有着自己明确的观点:“过去的10年,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10年。”
“从年总产量仅相当于一个中等国际化集团的200万辆,轿车产量不足60万辆,到今天的近两千万辆。”张小虞认为,这一巨大的成就与国家政策的导向息息相关。特别是在200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明确把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作为纲领性意见,是发展历史重要的转折点。
在张小虞看来,“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虽然只是一句话,却为中国汽车工业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是让轿车销售从过去的只有30%个人消费,变为如今80%是个人消费的最重要的基石。
如今的中国汽车产业,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逐步实现中国“五个化”的要求: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以前20万的桑塔纳,现在只要七八万块钱,这种变化能不算大吗?老百姓能不喜欢吗?”
谈起这些年来中国汽车工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张小虞的眼睛里充满了自豪和喜悦。因为这份成就之中,有他留下的汗与血。他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全部奉献给了这个产业,更为这个产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替代的汗马功劳。
他有理由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从中国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司长、中国国家机械工业局副局长、到进入新千年之后担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一路走来,张小虞改变的是一连串长长的职务名单,不变的是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关切与热爱。
如果说一个人专一,是对一人、一事、一物,那么,我们从张小虞身上看到的,就是一种超越于此的大爱,是超越人与事之外的至深之情。
走出张小虞的家门,回首向他笑着道别,嘴角是上翘的,但眼泪却止不住地流出。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