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担忧已经烟消云散,由于国内出台倾向性的公务车用车制度,一段时间内顶着“官车”帽子的奥迪品牌被认为将遭受相当波折。而随着近期销售数据的递进发布,官车或非官车,这个问题对奥迪而言已经不再是困扰。
实际上,公务车改革对奥迪的影响几近于零,得益于旺盛的高档车需求以及品牌力,一汽奥迪前4个月的销售再次刷新记录。前4个月一汽奥迪累计销量达到123483辆,实现42%的增长。特别是4月份,奥迪品牌单月销量首次突破3万辆,达到34008辆,同比增长45%。在一片哀鸿的国内乘用车市场中,奥迪品牌的增量数字显得格外惹眼。
这样的结果并不出乎张晓军预料,作为一汽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部总经理,他掌舵奥迪已经6年,他深知高档车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或者说,很少有什么突发事件能够超出他的预期,公务车改革对奥迪影响究竟如何,他早已有盘算。
“在一汽奥迪的销售结构中,超过80%的车都是销售给了私人用户,实际上剩下的部分也不全是公用车,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卖给工厂、企业的,还有一部分是租赁公司等大用户,而真正政府公务车所占比例并不大。”张晓军向记者介绍。
“官车”头衔不再,对奥迪而言意味着真刀实枪的市场竞争。而事态发展让即使是最挑剔的旁观者也无可指责。一度攻势凶猛的竞争对手,在今年奥迪大幅度增长面前黯然失色,在去年30万辆的庞大基础上,奥迪的增幅、增量再度甩开了竞争对手的距离。
惟一让张晓军颇感意外的是今年车市竞争的激烈程度。“现在的高档车竞争程度超乎想像,和往年相比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话从张晓军——一个浸润高档车市6年的“老将”口中说出,实在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张晓军看来,由于竞争品牌在价格策略上的突降,已经给高档车市造成了破坏性冲击。
竞品的做法,张晓军不便过多评价,他只是从奥迪角度阐述对市场的认识和对策。他说:“尽管今年中国高档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超过以往,但一汽-大众奥迪凭借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有质量的增长、对用户负责任’这一经营理念,保持着快速、稳定、长效的可持续增长,始终具有不可超越的竞争优势,这正是源自于一汽-大众20年来积累的体系力。”
正是这种无可替代的体系力,让张晓军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心。“奥迪仍将始终保持领先”,他说,“一个品牌在市场上要取得成功,取决于它的产品、服务和品牌建设,奥迪品牌在中国市场成功的秘笈,一是我们对中国市场有特殊理解,能够很好的把握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于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实施的全价值链本土化竞争战略,这使奥迪品牌具有竞争对手不具备的优势。我们会把这样的竞争战略坚持下去,当然对保持领先很有信心。”张晓军缓缓说道,语气一如既往地沉稳而富有底气。
甩开竞品
按照奥迪官方提供的数字,4月份,一汽奥迪品牌销量达到3.4万辆,同比增长45%,再次刷新国内高档车市场单月销量纪录;而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达到12.3万辆,实现42%的增长。作为惟一一家在华4月份单月及前4个月累计销量均保持四成以上同比增幅的主要高档车品牌,一汽-大众奥迪以绝对优势继续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不仅如此,依托中美两地的快速增长,奥迪在今年4月份全球销量再次超过宝马,问鼎高档车品牌销量第一。4月份,奥迪全球销量达12.5万辆,同比增长14.4%,成为全球销量第一的高档车品牌。今年前4个月,奥迪在全球主要市场增长显著,累计销量达到47.1辆,比去年同期的42.1万辆增长11.7%。
回到国内,与去年同期相比,各个细分市场中,一汽奥迪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全新A6L上市的推动下,奥迪A6L 本月销量达到11523辆,同比增长20%;奥迪A4L同比增长48%,销量达到8727辆;奥迪Q5 本月销量为7912辆,实现103%的增长。
进口车方面,在竞品巨幅降价、车市生态恶化的环境下,奥迪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旗舰车型新A8L上市一年来持续走强,与上代车型相比,月均销量增长近2倍;此外,包括A1、A3、A5/S5、A7、TT\TTS在内的个性化车型均实现不同幅度的增长,在这些车型的强势增长带动下,一汽-大众奥迪3月进口车销量首次突破6000辆。
数字面前,没有人再质疑奥迪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而让张晓军感到特别自豪的是,能够取得领先对手的市场增幅,并没有以过度促销为代价。相反,与竞争对手相比,奥迪的终端价格更平稳。他说:“部分品牌在价格上的策略,确实给市场带来一定的问题。作为奥迪来讲,我们不希望通过短期价格手段来刺激市场增长。”张晓军一直认为,短期内突击式的促销上量不可持久,一定会损害用户和经销商的利益。“如果我们想长期做下去,就不能在服务质量上打折扣,这也正是奥迪多年来一直保持强有力增长的原因。”
谈及公务车政策对奥迪的影响,张晓军并不否认当年“官车”地位所起的作用。“奥迪品牌关注每个细分市场,特别是当年因为公务车拉动才在中国有了比较快的发展,所以到今天我们依然重视这个市场”,张晓军说,“但同时我们也注重每个细分市场,因此我们才会引进多个车型去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随着这些年公务车的变化,奥迪也有应对相应的措施。比如说我们最近两年来一直在关注一些非政府大用户市场,这其中包括租赁市场、大的企业、大的公司、世界500强企业,我认为这是奥迪大用户发展新的增长点;另外,租赁公司需求量是很大的,可能一次就是几百辆、上千辆。为了适应公务车市场的状况,奥迪今后会着眼一些大用户、大客户,我们依然会关注政府用车的采购,满足各个细分市场的需求。”
更多层次,更细分市场对应,相应就需要更多产品支撑。张晓军表示,未来奥迪会用A、Q、R三大系列产品发展,用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一个非常详细的计划,会把更多的个性产品如S系列、RS系列引入中国市场。”张晓军承诺,到2015年奥迪将把所有产品引进中国,届时中国将名符其实成为奥迪汽车的主场。
再挖潜力
有超过40%的同比增幅打底,奥迪对市场的判断自然也豪迈许多。谈及国内高档车市场发展前景,张晓军给记者一个基本数据做参考,2011年,国内高档车市场份额约为7.6%,同期全球平均为10%,德国甚至高达30%。“与之相比,中国高档车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我觉得未来高档车还会有较快的发展。”
其实早在今年奥迪年会期间,奥迪对中国车市不一般的热情就表露无遗,以至于其他国家记者对奥迪的偏心颇有微词。问题在于对奥迪而言,经过20年深耕,已充分尝到中国车市的甜头,在整体高档车规模扩大化发展之机,奥迪焉有不加深投入巩固优势地位之理。
正因为此,奥迪计划继续挖掘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大力拓展经销网络,并丰富在华产品阵容,通过紧凑型豪华车和跨界SUV吸引中国年轻消费者。
张晓军表示,尽管近年来国内车市出现增长放缓趋势,并且从过去4个月的态势来看,高档车市场竞争将更激烈,但这并不妨碍奥迪坚持到2015年将在华产能翻倍至70万辆。实现同比翻番的市场增幅,首先需要扩大在华经销网络。张晓军透露,到今年年底,奥迪经销店将从2011年的237家增加到300家,而到2013年还将再增至400家。在网络布局分配上,半数新设经销店将位于沿海一线城市,其他则建在新兴内陆城市。
按照奥迪销售董事萧绅博的判断,在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有300多个,而奥迪只出现在其中187个城市。他的结论是:“奥迪仍未深入挖掘潜力。”他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豪华车市场。这不无道理,去年中国已经成为奥迪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对高档车企业而言,中国潜力无限。
对张晓军而言,新的市场机遇面前必须也做出相应产品、营销调整,并不只是说简单摘掉“官车”帽子就可以回归奥迪品牌本源。他敏锐地注意到,与以往市场追捧四平八稳的行政级轿车不同,紧凑型车以及跨界车型正成为高档车新的热门。正基于此,奥迪计划改变其在华产品阵容。从2013年开始,奥迪将在在大众佛山工厂投产A3车型;而在今年年底,奥迪最年轻的跨界车型Q3也将首先以进口形式引入中国,随后国产跟进。张晓军说:“我们确信紧凑型高档车市场发展空间广阔,未来消费中将出现更多年轻买家、企业高薪白领。中国高档车市场格局将逐渐变得与北美和欧洲更加相仿。”
至于2015年70万辆的预期产能规模,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张晓军表示,70万辆的目标,是经过内部认真研讨才有的明确计划,他认为实现70万辆产销规模不是一个大问题。要达到70万辆,至少要有5-6款国产车型做支撑。而在进口与国产的比例构成中,张晓军坚持一贯的国产为主、进口为辅的策略。“当一个车在中国销量大的话,我们肯定会着重在这款车上,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国产车对一些产品进入深入调整和二次研发,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也就意味着进口车比例不会太大,去年不到20%,今年到现在也刚刚接近20%。到2015年比例可能会稍大一些。”
对张晓军来说,进口还是国产比例早已不是问题,坚持全价值链的国产化正是奥迪领先对手的独门秘笈。他表示,奥迪将进一步拓展全价值链本土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有更多车型在中国生产,另一点就是本土化产品的技术含量。张晓军举例来说,国产全新奥迪A6L所使用的新技术,包括微混技术以及全工序铝制部件等都已实现本土化生产。一方面这拉开了与竞争对手的领先举例,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国产化应用也有效推动了一汽-大众生产、研发等体系竞争力。
“耐力”前行
从2005年执掌一汽奥迪营销至今,6年操盘经历让张晓军对国内高档车市场看得更透,看得更远。为何是奥迪而不是其他品牌能够长期保持在华绝对领先?在竞品更加凶猛的冲击下,奥迪何以立于不败之地?对这些问题,张晓军有独到见解。
张晓军由衷地表示,在奥迪销量领先的背后,是一汽-大众强大的生产体系的支撑。他认为,一汽-大众凭借在研发、生产、质量保证、人才培养和供应商各个体系上的成熟发展,形成了国内最强大的高档车生产基地。“这是我们20年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强大优势。”据了解,到2015年一汽-大众三地四厂的总产能将达到165万辆,其中奥迪年产能将达到70万辆。
从长远看,“全价值链本土化”的一汽-大众奥迪模式,使奥迪在研发方面能够满足中国用户需求;在生产方面能够保障全球同一品质;在零部件供应上提供成本优势;在营销上更加贴近本土化需求……“这种强大的体系能力加上奥迪领先的设计、技术和品质优势,是一汽奥迪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汽奥迪在高档车市场上长期保持领先的基石。”
用6年的销售感悟,张晓军将不同品牌间的竞争比喻为勒芒24小时耐力赛。“比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落后,但调整期后一定能获得更具质量的增长。”对车市前景,他同样持有乐观心态。“虽然汽车普及带来一些问题,但不管怎么讲,人们都是要买车的,生活在改善,这个市场要发展。尽管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相信中国进入汽车社会前景还是比较光明。问题出现后,想办法去改善解决,办法总比问题多。”
元素:一汽奥迪销量增长过四成(请处理成图表)
4月份,一汽奥迪品牌销量达到3.4万辆,同比增长45%,再次刷新国内高档车市场单月销量纪录;而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达到12.3万辆,实现42%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