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谈判在搁置两年后即将重新启动。近日,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峰会,商定尽快启动东亚自由贸易谈判(FTA)。
在东亚三国建立与北美和欧盟比肩的庞大区域经济联盟,不失为“浪漫”的想法。然而,即便这两年来不遇到如此多的政治麻烦,FTA也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三方缺乏共同的政治基础和协调机制。
野田的焦急
和两年前一样,呼吁重启谈判的仍然是日本。不同的是,中国这次报以更积极的态度,并充当了东道主。
日本作为贸易大国,对尚未加入任何真正的区域经济联盟,甚为遗憾。野田政府比上届菅直人政府态度更为积极,一面参加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另一方面还要努力挤进中韩FTA谈判,变双方为三方。
中日因为钓鱼岛问题,政治关系冷淡,直接影响到双边FTA谈判启动。韩国则已经于上月14日启动韩中FTA谈判,力争两年内缔约。在工程机械、电子产品和汽车领域,日韩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中韩撇开日本签署FTA,日本汽车和零部件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将面临空前不利的局面。
日本家电三巨头(索尼、松下、夏普)去年创亏损记录。而三大汽车公司(丰田、日产、本田)则克服了大地震的影响,产能基本恢复,重要的是仍保持盈利。但这几家日企谋求海外生产的趋势更加明显,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再次抬高。
日本政府内部认为,基于中韩市场的重要性,日本从东亚三国FTA获取的利益超过TPP。这种情况下,日本把贸易谈判的重点转向东亚,必须争取三国同时缔结FTA协定,不能让中韩把日本抛开。为此,在峰会公报中,日本要求删除谈判的启动时间——“年内”二字。野田佳彦丝毫不掩饰迫切的心情。
韩国则对日本加入FTA表现得没那么热心。因为韩国对日贸易一直存在逆差,日韩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
美国作梗?
中国已经在事实上被排除在TPP进程之外,尽快组建真正的自贸区,拉动对外贸易,对冲今年以来逐渐下移的经济活力,符合中国利益。
中国虽然不同于日本四面出击的做法,但也在积极推进自贸协定。我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5个自由贸易区,签署10个自由贸易协定。除与哥斯达黎加以外,其他9个自贸协定已经实施。而新西兰、智利、秘鲁、新加坡这4个国家,既是TPP的成员,同时也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定。
TPP在日韩加入之前,除美国外,没有重量级经济体。仍然缺乏活跃区域经济的起码要素,看上去像临时拼凑的杂牌部队。而中国通过推进一系列双边安排,已经收获了加入TPP的部分好处,但不必受美国主导的辖制,也不必为适应TPP被迫全面敞开农产品和汽车市场。在美国看来,中国正在挖TPP的墙角。
更重要的,中国通过FTA,已经成为半数拉美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哥伦比亚成为最新的一个与美国政治关系紧密,而中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的拉美国家。这种政经倒挂的现象不会长期存在,中国的影响力正在美国后院滋长。
这两件事,让美国人非常不爽,这是中美争夺全球影响力的又一例证。
因此,美国绝对不希望东亚出现排除美国的自贸区,美国的这一立场已经比两年前更激进。美国人会不会再次从中作梗?
即使不考虑美国因素,舆论也普遍预测三国FTA谈判将非常艰难。抛开贸易的技术问题,中日冷淡的政治关系就为FTA蒙上阴影。温总理和野田首相会面时,各自表述对钓鱼岛的立场,这应该在意料之中。但事后,胡主席只接见了李明博总统。据日本共同社报道,野田首相要求与胡主席会面未获安排。
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大幅压题图片为三国政府首脑会晤前面对记者的场面。各大报编辑图片选择的共同之处在于,野田首相的笑容看起来多少有些勉强。不知道这是否和中日首脑会谈气氛不够融洽有关?
而野田面对李明博提出的韩国慰安妇问题,调门就低得多,答应“想尽办法”。野田委婉的态度,表明日本政府认为慰安妇问题相对于钓鱼岛来说是个“软问题”,不必为此破坏气氛。而钓鱼岛则不同,中日都无后退余地。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双方搁置争端,“政经”分离。
美国介入的机会来了。在中日各自宣示主权之际,只须表明支持日本的态度,就可以点燃中日民意和舆论,加大双方嫌隙,延缓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这样看来,三国FTA协议很可能落后于中韩双边FTA协议,甚至可能再次被搁置。中日韩三国错综复杂的关系导致三国FTA谈判也变得复杂,其前景仍被看淡。
/o:p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