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物:
人物:斯大林车型:特制吉尔-114,海鸥关联:和其他神秘的领袖一样,斯大林每次出行乘坐哪一辆车是国家机密。虽然硕大无朋的吉尔在一长串车队中很惹眼,但也许领袖却在最不起眼的车里。贝利亚热衷于为斯大林督造新款装甲防弹车。奇思妙想的装置,会让詹姆士邦德觉得自己弱爆了。
人物:普京车型:伏尔加解说:普京拥有一辆古董级的Газ-21型伏尔加,小布什曾经应邀开着它和普京一起绕着总统官邸兜风。车辆经过记者时,小布什高喊:“他在给我上驾驶课呢。”这辆车修起来巨贵,因为只能给它更换宾利的部件,一个传动盒就要15000欧元。
【关键词】进攻、伏尔加、普京、政策倾斜
前苏联-俄罗斯国车的历史,上集是正剧,下集是轻喜剧。
克里姆林宫车队1921年成立后,经历了短暂的万国牌时期,法国的雪铁龙、意大利的蓝旗亚都曾加入车队。车队出行时,长枪短炮、良莠不齐。车队中最好的梅阿丽、劳斯莱斯银灵先后充当列宁的座车。银灵的后轮居然被改造成履带式,以胜任莫斯科、彼得堡地区的冰天雪地和糟糕的路况。
当时尚无“防弹车”的概念,直到列宁遇刺(虽然在剧院)事件后,捷尔任斯基领导的契卡(克格勃的前身)禁止列宁乘坐这种容易导致危险的敞篷车。
随着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的高速崛起,高尔基汽车厂承揽了苏联领导人和政府用车的全副活计。M牌、吉斯牌、吉姆牌小汽车纷纷登场。而斯大林本人则拥有至少3辆吉尔防弹车。
吉尔防弹车的制造,撷取当时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卫国战争胜利后,研制成功新一代的吉尔装甲轿车据说能顶住反坦克地雷的攻击,整备质量也增加到8吨,俨然轻型装甲车的身量。高尔基厂组织专门团队,一年仅能生产1至2辆。苏联人认为“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擅长在防御战中频繁地反突击。领袖座车也秉承了这一理念。特制的吉尔车居然能对周围释放毒气,攻击范围方圆50米。可惜这个有些变态的武器从未正式使用过,除了在一次试验时熏死两名机械师。
进攻理念发展到极致,就是勃列日涅夫那辆能发射反坦克导弹的装甲座车。
与领导人想像力丰富的座车相比,苏联政府用车一向平实得近乎乏味。莫斯科人、日古利、吉斯系列分别代表处、局、市级,高级官员则普遍使用黑色伏尔加。逾级用车简直不可思议,政府官员的座车与苏联政府内部等级一样森严。党代会结束后,大代表坐小车,三六九等;小代表坐大车,鱼贯而出。
其中最能代表国家形象的就是伏尔加。其曾被称作“苏联汽车工业的骄傲”、“社会主义的高级汽车”。1956年,在福特的帮助下,第一批Газ-21(嘎斯)型伏尔加轿车生产出来。虽然明显是拿来主义的速成品,但丝毫不影响苏联人自豪感和对其深厚的感情,否则怎么会以俄罗斯母亲河的名义命名呢?
以后的政府高官无一例外地使用伏尔加,黑色伏尔加不但是权力、身份的象征,某种意义上讲是联邦政府的象征,绝不亚于当年红旗在中国的地位。因为两位数命名的伏尔加(嘎斯)是普通百姓年收入的5倍,老百姓攒钱买个莫斯科人牌还有希望,日古利已经偏贵,伏尔加则难以企及。
尽管苏联解体后,生产了一系列5位数字的伏尔加(嘎斯),目前仍是不少俄罗斯地方政府的公务用车,老百姓也能轻松拥有。身价已经落了很多,难以保持以往的贵族形象,但其“血统”记忆仍存在民众心里。伏尔加承载了苏联的超级大国形象。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伏尔加沦落、辗转挣扎、苦苦求生的经历,让所有经历国家“解体”的公民感同身受。伏尔加不仅仅是个汽车品牌,更是苏-俄历史的一部分。
无怪乎,这几年不断有老牌俄罗斯汽车厂倒闭,但遭受同样考验的伏尔加仍屹立不倒。维系了一代人感情的伏尔加,总能得到政府的帮助。以总统、总理身份执政近12年的普京,同样经历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毫不掩饰对伏尔加的感情。从东德弃职回国后,他一度想以自己的伏尔加谋生——做个出租车司机(幸亏俄罗斯没有“黑车”概念)。
当手中开始掌握公权力,普京毫不避嫌、不遗余力地为高尔基汽车厂撑腰,支持伏尔加品牌。他先后自掏腰包,购买了两辆伏尔加轿车和一部涅瓦越野车(也是高尔基出品),还拥有一辆古董级Газ-21(嘎斯)型伏尔加轿车。
不仅如此,他数次到下诺夫哥罗德视察,提供政府援助资金、安排“下岗”工人出路、在政府采购中倾斜政策、为伏尔加拉来外国合作方(雷诺)、寻求收购技术和车型(欧宝)。
普京做了这么多,以致高尔基厂的工人组织游行,要求普京出任CEO(非名誉的)。更搞的是,现任CEO伊戈尔科马洛夫也挤在队伍里喊口号。
伏尔加汽车几经停产、复工,又经历了2008年前所未有的危机,“终于挺过来了”(雷诺-日产CEO卡洛斯戈恩语),在政府的照顾下活得不错。虽然已不再是铁打的官车,但总是处于联邦、州、加盟共和国政府采购名录的优先位置。除了国宾车队,政府公布的采购清单里如果包含进口豪车,甚至要接受总检察院的质询。
历经磨难的伏尔加,眼下过的日子十分不错,几乎是我国自主品牌羡慕的“神仙”生活。政府应该给自主品牌多大的支持,普京给出了一个极致的答案。
问中国Q:雷诺虽然持有伏尔加股份,但后者仍是俄国产品牌。我国能否真正用自主品牌作为政府用车,避免“不管多大官,都坐四个圈”?A:这需要政府拿出强有力的政策,也需要官员们为了民族产业暂时委屈一下自己的尊臀,其实,也许试过民族品牌,未必会受委屈。Q:俄“强力”部门(包含福斯勃、警察、司法系统、内务部队)都不能脱离采购目录。虽然其他项目时有越界,但车辆采购始终处于严密司法和舆论的监管之下。中国的政府采购目录何时能避免“无人监督”的尴尬?A:与其设置独立的监察部门,叠床架屋,不如开放言路。应该相信群众的眼睛亮度。Q:我国自主品牌车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的不少,何时真正被采购,而不是陪太子读书?A:自主企业老总期盼的就是这个,政府能采购多少车倒属次要,要的是强烈的示范效应。Q:当我们面对“国车”存亡之际,能否付出俄罗斯人一样的努力?市场外的手段是不是禁忌?A:当然不存在禁忌,关键还在于决心。
【小元素】
A国车政策和别的政策一样,关于政府公车采购法案,也搞得非常暧昧和复杂。俄经贸部主张建立新的有关“联邦合同系统”(ФКС)法案以取代《政府采购法》。而反垄断局和财政部则坚持保留现有的《政府采购法》。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认为《政府采购法》“非改不可”。总统支持经贸部提出的ФКС,但春季的杜马讨论通过之后才能最早于今年下半年实行。
B小故事:普京的老爷车普京这部Газ-21型老伏尔加,每逢贵宾来到自己总统别墅,就拿出来炫耀一番。这部车看起来不错,实则极其烧钱且性能不靠谱,普京也承认这一点。布什谈到自己的克劳福德农场时炫耀道:“沃罗佳(普京小称),在我的农场,开车转遍需要一天。”“嗯,你知道,我的车况也差不多。”这部老爷车最快仅能以60-70公里时速前进,普京非要开它去索契剪彩,把一众保镖的奔驰憋得直撞笼子,无奈只好鸭行鹅步,迤逦而行。
C官员声音“这部车性能不错,是我没有做掌握启动它的诀窍。”——普京语。他到高尔基厂亲自驾新型伏尔加下线时,糗大了。连续点火4次,未能启动车辆。“为什么政府官员不能乘坐国产车?”工业部部长赫里斯坚科语。
(作者/黄耀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