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3期

“寂寞”与“诱惑”

作者:
陈瑶
时间:
2014-12-22 16:08:20

如果寂寞与诱惑同时存在,大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按照常理,无碍大雅的诱惑,通常都能够占据上风。就像是在吃惯青菜萝卜豆腐汤之后,偶尔有机会来个燕窝鲍鱼,没有人会说你是脑满肠肥。

寂寞之下,耐不住的人比比皆是,尝到了“诱惑”的甜头,总是希望“诱惑”能够成为一种常态。如果某种“诱惑”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共识,其将背上“合情合理”的标签,公开行之,见怪不怪。

事实上,“寂寞”这个词,在中国汽车圈,当属敏感级别。原一汽集团掌门人竺延风的一句“耐得住寂寞20年”,彼时引发一片口诛笔伐,在轰轰烈烈的“中国汽车自主事业大运动”中,这样的言论,被视为“共和国长子”的不作为。自主品牌整体失落的现实与宏大的终极梦想,中间落差,皆因竺的这句话,几乎全压在了一汽头上。

近年,为“寂寞”言论平反的声音此起彼伏,汽车自主事业,不能像快餐那样速成,两片面包夹块火腿的做法,要么抄袭,要么外包,真正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0年还远远不够。

好了,问题出来了。

不说那些正确的废话,在“耐不住寂寞”的年头,当所有的矛头都指向自主车企的时候,我们的政府,很像是悬疑剧中“幕后最大的BOSS”,每每官员们坐着“四个圈”的奥迪,抑或是其他合资品牌,到某个论坛去振臂高呼“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必须要做强做大”时,“中国特色”实在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且不论要将汽车产业当做中国经济的“战略产业”去做,仅是一个“政府示范效应”,纵观全球,中国政府的表现无疑要打低分。中国“汽车大国”的称谓,建立在“万国汽车”的基础上,自然也就有了“万国的公务车”。奥迪的官车形象近年虽有所弱化,但在长长的政府采购名单中,合资品牌依然占据政府采购的绝

大多数份额,自主品牌被束之高阁。不仅如此,继奥迪之后,2009年,宝马奔驰正式入围国家机关采购名单,公然将官员的身份再次强调与突出。

即使最近政策相继出台,要求政府采购倾向自主品牌,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并没完全到位。至于公开的理由,很统一,“自主品牌的质量与安全不受保证”。这个理由,用于早年的自主品牌,还算靠谱,如今,未免牵强。抛却品牌溢价的因素,自主品牌与跨国品牌的差距正在缩小,然而,自主品牌的努力,并没有在政府采购体系中得到对应的体现。

中国在任何时候都充当着“救世主”的崇高角色。中国的政府官员,为那些已经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溢的跨国品牌做着免费的广告,告诉老百姓:“看,这就是我们官员的身份象征。”上行下效,社会对权力的认可,引发对汽车品牌的认可。与之对应,中国的自主品牌,还背负着高额贷款,戴着被看不起的“廉价”帽子,挣扎在跨国品牌与合资自主品牌的缝隙中。等不及自主品牌明天的官员,反正在当下自己爽high了就好。

有人说,这是民族自豪感缺乏,有人说,这是监督政策不力,有人说,这是挂羊头卖狗肉......说什么的都有,都没错,窃以为,耐不住寂寞的人,自然也就抵制不了诱惑,这种诱惑,非利益,非实物,而是虚无的身份,官员们的屁股和面子都是有别于平民百姓的,怎能与平民为伍?“屁股决定脑袋”,如此比喻再恰当不过。

更搞笑的是,听某政府人士告知,本想买辆自主品牌轿车私用,夫人打死都不同意,义正词严地举出了王太、李太、马太......这些官太都坐的是什么车,要她做一破自主品牌岂不是要寒碜得掉地缝了?官场之风,岂是我等平民百姓能够理解?官太太也是推波助澜者啊。不用去谈什么政府要以身作则,那都是冠冕堂皇的官话。中国经济发展与精神层面,处于严重脱节状态。经济水平的提升,自然会带来更多物质追求。按照百度

解释,“诱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一生不断被欲念刺激。”物以稀为贵,官员也是人,有欲望不足为奇,但谁让你们在这个位置上?请不要将其当做特权宝座,这实际上是对人性欲望束缚的检验器。你们所受到的约束应该比老百姓更大。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好示范与坏示范,只有这两个结果。官员的身份,必须要靠物质去支撑吗?都说是人民的政府,人民的官员,为什么非要和老百姓的距离拉得这么大?

拜托中国政府的官员们,没人让你们做苦行僧。耐住点寂寞,经得起诱惑。现在的自主品牌轿车,应该能够对得起你们的“尊臀”,为自主品牌做做广告,这并不会费多大功夫,而这种方式获得的身份认同与尊重,岂不比将纳税人的钱送进“洋鬼子们”的口袋里来得坦荡? 

(作者:陈瑶)【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