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3期

由三亚宰客到加价卖车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08:26

三亚酒店、海鲜档和景区待客之道,去过此地的不少游客领教过。为啥这桩旧事今年又成议题,一时没想明白。三亚工商局、物价局要求微博爆料人站出来出示证据,并称“保留追究诋毁三亚声誉的权利”。

这就有点揣着明白装糊涂。衙门里的大人们如果真的闭目塞听到如此地步,居然不知道治下情况,那么,不必舆论声讨,其顶头上司头一个就不饶他。就算三亚旅游服务质量高到神摇意夺的地步,4个家常菜收几千元,也有点坑爹。

单从合同关系来说,紧俏商品市场加价没有大问题。但明显超出合理范围的要价,外加镇场子的彪形大汉,形同抢劫无异。

与此相比,4S店加价卖车就温情脉脉得多。首先勿谓言之不预也,啥颜色啥配置加多少怎么开票等多久提车,都跟您掰开了揉碎了说开了,如李靖之遇杨素;其次,加价货只卖与识家,慧眼识君,堪比红拂女;再次,无须虬髯客掠住阵脚,以免惹肥羊们畏惧不前;商家和消费者是周瑜和黄盖的关系。

既然如此,为啥还拿加价售车和逼迫游客认栽的三亚生猛海鲜档相提并论呢?

自从老百姓买车以来,加价卖车就一直存在。从遮遮掩掩到正大光明,就连国税总局都要来凑上一脚。与三亚的光荣传统同样历时悠久,此其一。

加钱多少都是相对所谓市场价格。旅游服务只存在大致的合理区间,并没有严格的、不变的价格,更不存在汽车厂商公布的“厂商指导价”。之所以叫“宰客”,是依靠暴力或暴力威胁,强迫消费者买天价账单,有违交易公平的原则。

而加价售车看似平和,实藏奸诈。凡加价理由都是“车紧张”。有多少人相信加价是受限于产能不得已为之,据网上调查不足一成。不加钱没车,加到位立马就有了。

您猜对了,明摆着的事,这是某水果公司耍弄得无比娴熟的“饥饿营销”。大厅里业务员跟您说没车的时候,后台正张罗着到城外租片空地,因为4S店后院停不下了。恶意捏造商品紧俏程度,同样违背公平交易的原则,涉嫌欺诈,此其二。

三亚某些商家的刀法之凌厉,参见《新龙门客栈》。各个主管衙门不但知情,而且需要这些无良商家时时纳贡,以备在风声紧的时候罩之,此其时也。现在闹大了,就忙于撇清关系,装萌装嗲装涉世不深。

前几年某厂商面对舆论质疑,曾赌咒发誓称不知道旗下4S店加价卖车,并声称要严惩不贷,杀一儆百。过了几年,也就消停了。原来加好几万的车现在优惠上万,而且到处发垃圾短信,执礼甚恭地承诺“到店有礼”。不是良心发现,而是消费者兴趣转移了。

说难听点,消费者不傻,就是有点贱。无论厂商说对4S店控制不力,还是未分到加价款,都嗤之以鼻。但这不妨碍我们对现在市场上的宠儿趋之若鹜,手捧钞票苦苦哀求。

上级不知属下那点弯弯绕,真当上级是招财猫啊?既然是利益共同体,就别摆出无辜的莫名惊诧表情,此其三。

有这三点,就不能说两者风马牛了吧?

至于共同的解决办法,无他,惟有依赖我们的行政部门割裂利益关系,行雷霆万钧之势,“罚”一儆百。如果杀威棒抡得虎虎生风,落到屁股上如香风抚体。市场乱象没有理由不继续。

有人认为加价卖车将影响厂商和4S店的形象。不要以君子之心度商人之腹,他们真的不大在乎。如果形象的“兑换性”不强的话,谁跟钱有仇呢。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