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3期

沃尔沃:中国的国际豪华品牌

作者:
安丽敏
时间:
2014-12-22 16:08:28

外资还是自主,对于沃尔沃来说,这是一个问题。

曾经,因为100%收购沃尔沃,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名声大噪,而海外收购也被视为自主品牌的另一种路径,一时间海外收购中经常见到中国企业的身影;现在,沃尔沃却面临双重身份的考验,2月份,有媒体爆出,为推进国产落地项目,沃尔沃汽车已经“自选”了外资品牌的身份,并计划后续推出合资自主品牌,据称这一消息也得到了李书福本人的确认。

随后,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长沈晖在随后接受《汽车人》独家采访时表示:“政府对我们还是很支持的,只是我们的问题在之前没有遇到过,而我们要尽快国产,不能等所有的政府部门都支持才去批,这样的话就太晚了,所以我们现在就只能用现有的外资品牌去批了。”

按照此前沃尔沃发布的5年在华发展战略,预计将在2015年使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新车销量达到20万辆,在豪华车市场占有20%的份额。尽快实现国产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因素。

因此,这样的决定情非得已。沃尔沃国产问题一波三折,这样看起来难以解决的困难,沈晖并不是第一次遇到。正如沈晖所说:最初吉利收购沃尔沃时,所有的人都说,不可能;在收购之后和福特交割之时,所有人又在质疑不会那么顺利;在交割之后,现在又有了新的质疑,这就是国产。

事实上,这些质疑归根到底是一个问题:沃尔沃遇到的问题中国之前没有遇到过。在此之前,中国从未全资收购过一个整车品牌,因此,所有的问题都要靠沃尔沃自己摸索、探求解决之道。

此次的国产又将是其探索过程中的一步。

即便如此,这并没有影响沃尔沃把中国当做自己第二本土市场的决心,在沈晖看来,沃尔沃毫无疑问是中国的品牌和公司,这决定了沃尔沃在面对国产化的问题时,心态上与跨国品牌有着根本的区别,与此同时,相比传统的自主品牌,沃尔沃又拥有国际化的品牌以及更加包容的视野,这应当是沃尔沃的独特优势。

现在沃尔沃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利用这一优势,逐步确立自己“国车”的地位。而作为中国汽车行业首家可以称为跨国企业的集团,李书福考虑的是全球性的企业文化与战略,而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

“国际品牌,中国车”,当是沃尔沃最佳的诠释。

100%的国车

国车以及自主品牌,这两个概念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在百度百科中,这样定义自主品牌: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这样的一个概念放到汽车领域同样适用,并且,中国的汽车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

此前,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上汽和南汽收购罗孚,尽管最终福特插了一脚,使得罗孚品牌没有归中国企业所有,但是其技术成为后来上汽乘用车自主品牌荣威和名爵的基础。同样,基于萨博平台和技术的北汽自主品牌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走向市场。

吉利收购沃尔沃,比以上的企业走得更加深远和彻底——100%的收购。根据当时的收购清单显示,这其中包括九大产品系列、三大产品平台、工厂人才、供应商体系和福特的技术支持、遍布全球的经销商网络,更重要的是沃尔沃品牌。

媒体曾经这样评论:与其他企业之前收购之后不能使用品牌不同,吉利收购清单包括沃尔沃品牌。也有媒体直接用了这样的标题报道吉利收购沃尔沃:《今天,沃尔沃成了国产车》。

可见,沃尔沃理所当然被认为是属于中国的汽车品牌。就在不久之前沃尔沃帆船赛三亚站活动期间,一位参加自行车赛的市民见到李书福举起大拇指说:“李总,一定要超过奔驰宝马,你是中国人的骄傲。”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亦告诉《汽车人》:“事实上,在人才、技术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很难讲谁是百分之百的自主,即便是传统的自主品牌,也同样在采购国际企业的零部件,因此在界定是否是自主品牌的时候,应当看其品牌归属。”

可就是这样一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成为了沃尔沃国产的一个障碍。日前,沃尔沃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将沃尔沃认定为外资品牌,因此要实现国产必须与国内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沃尔沃将与吉利以50:50的股比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沈晖透露,除了这种方式之外,沃尔沃还在考虑其他的方式,“我们现在是朝着几个方向在努力”。

据了解,按照我国的规定,对于品牌的归属是根据其品牌注册地来认定,这样一来,诞生于瑞典的沃尔沃被认定为外资品牌,而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则是根据其资本归属来认定。

“对于政府来说,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是前所未有,过去从来没有一家主要外国汽车厂商由一家中国公司全盘所有,这是一种新生事物,因此,如果按照自主品牌走审批流程的话,沃尔沃显然是等不起的。”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沃尔沃遇到的问题比较特殊。

因此,急于国产的沃尔沃选择了“外资身份”,不过,在《汽车人》采访沈晖之时,他用强调的口气认定沃尔沃是“100%的国车品牌”。

他表示:“第一,资本上沃尔沃百分之百是中国人的;第二,我们把中国当做第二本土市场,我们的竞争对手只把中国作为重要市场,因此,从他们角度说,还是一个外国品牌落户到中国来,我们包括设计、研发、采购、制造、质量保证、销售、售后等全价值链都在这里;第三,在管理层面,中国有自己的主导权。合资企业往往存在一个职位需要设中方和外方两个负责人,并且由于代表利益不同,需要很多的沟通协调。这些问题在沃尔沃并不存在。”

因此,沈晖认为,表面沃尔沃是来自于瑞典的品牌,但是背后的实质就是,中国是主场,沃尔沃一定会按中国消费者、中国的政府需求来提供自己的产品。

不过,尽管沃尔沃的身份认定为它带来不少的困扰,但是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沃尔沃的探索不失为一种有益的经验。毕竟,在中国车企海外并购的大潮中,不能排除再次整体收购国外汽车品牌的情况发生。

随着海外并购的逐渐增多,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定标准或许会做出适应性的改变,而“摸着石头过河”的沃尔沃将探索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崛起道路。

最佳“公务车”?

自认“外资身份”并不意味着沃尔沃对中国市场的放松和妥协,恰恰相反,沃尔沃未来全球市场的增量中,很大一部分将来自中国。

如何迅速在中国市场打开局面,曾经在中国市场找不到感觉的沃尔沃,有了“中国老板”之后,也开始了中国化的战略,打开公务车市场就是其中之一。

公务车采购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一直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一方面,政府采购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市场。另一方面,“官车”对私人消费市场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也是令众车企趋之若鹜的原因。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日前对媒体透露,2011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为9000亿元人民币左右,按照10%左右的增长速度来看,预计今年政府采购将超过1万亿元”。 财政部相关专家此前还曾披露:2009年,中国政府采购汽车金额已攀升至800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14%。另根据一项统计,我国政府公务车采购额已占到汽车消费市场总额的8%。

在此之前,这一市场基本被合资品牌占据。据不完全统计,在2010年前,合资品牌采购量占我国公务车采购规模近90%,2011年1-6月份,政府采购中自主品牌比例仅占20%。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1年3月,国家公布了新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对已执行了12年之久的公务车配备标准进行大幅调整,设置了更为严格的“双18”限制,即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1.8L(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的轿车。值得关注的是,《办法》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给予了“特别关照”:党政机关应配备使用国产汽车,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实行政府优先采购。

沈晖认为,在新《办法》之下,沃尔沃十分有优势,因为沃尔沃既是自主品牌,同时其安全、低调的品牌特性也十分适合做政府用车。

“有很多人问我,你们什么时候可以让国家领导人或者各级政府官员用沃尔沃?我的思路是,他们为什么不坐沃尔沃?因为沃尔沃就是国车啊,而且我们产品各方面都很不错。”

事实上,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初,李书福就曾经提出过,公务车将是沃尔沃的一个主打方向。在李书福看来,沃尔沃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行业惟一的,也是第一个中国人自己的跨国性汽车品牌,因此,理应替代合资品牌,成为政府部门用车。

其实,除了满足新《办法》中自主品牌的优先条件外,沃尔沃在新能源领域也是佼佼者。沃尔沃纯电动C30已经通过了碰撞测试,这使得沃尔沃成为首个通过电动车碰撞试验的品牌。在电动车起火等安全事件下,沃尔沃无疑已经领先一步。另外,沈晖透露,在2012年,沃尔沃将在全球投放插入式混合动力的V60。

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插入式混合动力,都是中国政府鼓励的新能源发展方向。因此,相对于跨国品牌,沃尔沃符合中国政府的需求,并且在技术层面并不落后于对手;相对于传统自主品牌,沃尔沃拥有明显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更重要的是,这些新能源产品都已经或者即将实现量产。

现在,沃尔沃电动C30已经参与上海嘉定电动车示范区的运行,更重要的是:“上海现在有一个工作组在做C30纯电动的下一代,混合动力将来的下一代也是和我们一起来做的。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汽车行业正在掌握新能源的核心技术,这与其他跨国品牌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沈晖表示,沃尔沃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贡献。

有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双重优势叠加,沃尔沃自当在公务车市场有一番作为。不过,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尽管公务车的示范效应不容忽视,但是要想复制奥迪的成功模式,现在看来也已经很难实现。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私人消费已经成为主流,因此,沃尔沃在争取获得政府认可的同时,也正在积极争取中国消费者的心。

中国第一个跨国车企

在某媒体进行的“您如何看待沃尔沃国产”的投票调查中,可以发现,消费者总体看好这一即将国产的国际品牌。

譬如,有81.7%的被调查者看好沃尔沃发展的前景,认为沃尔沃能够在2015年实现中国年产销20万辆目标,同时,这些被调查者认为沃尔沃在国产后技术、价格以及品牌上将非常具有竞争力。

业内分析师告诉《汽车人》:“不管怎么样,沃尔沃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际品牌,和那些将要破产的边缘品牌有着根本的区别,因此,沃尔沃的国产前景是非常好的。”

国家信息中心徐长明曾经对媒体表示,按照通常的标准,如果一家企业的海外营收超过30%,这家企业就可以被认定为是跨国公司。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沃尔沃的营运收入将纳入吉利集团。由于沃尔沃的销售收入远高于吉利的国内销售收入,吉利集团无疑将成为中国第一家跨国汽车公司。

沈晖也认为,国产沃尔沃将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除了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之外,相比其他跨国车企,沃尔沃的理念有着根本区别,因为,它是中国第一个跨国车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其他跨国企业,沃尔沃在心态上有根本的区别,沈晖告诉《汽车人》:“我们自己的心态就是沃尔沃是中国拥有的汽车品牌嘛,所以,我们只要中国市场需要的我就会拿过来,而这心态上的区别导致了沃尔沃的市场决定、产品规划、日常管理,甚至品牌活动都不一样。”

譬如在产品引进方面,合资车企的中方每年都要和外方谈产品引进,真正的研发并没有放在中国,而沃尔沃在这方面灵活度就要高很多,而且根据目前沃尔沃在中国的投入来看,未来沃尔沃中国将形成一个集设计、研发、制造为一体,拥有全价值链的真正的汽车企业。

在沃尔沃积极推进国产化审批的同时,研发中心等项目也都在同时进行中。

由于中方的积极参与,沃尔沃在中国将被赋予更多的中国元素,因为相比跨国公司,沃尔沃中国的管理团队更熟悉中国市场。目前,沃尔沃正在其“天地”概念车的平台上研发一款全新的高档豪华车型,这款车型在某种程度上正是针对中国市场打造的。

因此,相比其他跨国车企,沃尔沃的国产化更彻底,在未来的竞争中,也将占据更为主动的位置。

相比传统自主品牌企业,沃尔沃拥有全球知名的品牌,中国自主品牌至今尚未真正走出去,品牌形象更是仍在建立初期。

在技术积累方面,沃尔沃在北欧简约风格设计、安全、人体工程、产品质量等方面,有着全球领先的口碑。传统自主品牌的发展历史基本上在十几年左右,并且前期的产品仍然以抄袭模仿为主,并且并没有掌握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近年来依靠收购等方式,自主品牌研发和技术刚刚开始取得突破。

在新能源方面,沃尔沃拥有领先的纯电动和插入式混合动力技术,自主品牌的大部分企业虽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产品,但是真正实现量产的寥寥无几,并且在新能源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品牌也大幅落后于跨国车企。

在国际化方面,沃尔沃已经在国际上拥有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并且拥有全球化的运营经验和视野,自主品牌出口目前仍然集中在不发达国家,另外,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产品质量口碑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具备双重优势的同时,沃尔沃坐拥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为主场,其未来的发展毫无疑问将带来高档车格局的重新调整,而高档车领域也将真正出现来自中国本身的话语权。

数据也证明了沃尔沃这一持续向好的趋势,沃尔沃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蒂芬雅各布 (Stefan Jacoby)告诉《汽车人》:“目前来看,过去的一年半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朝我们的目标进步。”

他举例道:第一,2010年经过努力,成功地使沃尔沃汽车有了很好的成绩,并且会继续保持盈利;第二,销量大幅度地增长,2011年全球的销售接近45万辆,同比增长20.3%,中国区增长得更快,以接近5万辆的销售数字比2010年增长超过50%;第三,沃尔沃在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包括纪念版车型XC60、V60、在全球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可以预计,在沃尔沃实现国产之后,这个看起来低调、平和的瑞典品牌,将显示出其极具进取心的一面。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相较于销量的增长,事实上,企业文化的融合对于沃尔沃来说更为重要。尽管企业文化看上去是一个有些虚的概念,但是这却构成了一个企业和一个品牌的基础。

同样是收购,出现冲突的例子不在少数,中国业内人士最为熟悉的是,上汽收购双龙后,与工会的冲突使得上汽折戟沉沙。其原因之一或许就是任命中国人为管理者,而不是任命一个更有全球化理念的人。可见,企业文化与管理对于并购后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沃尔沃董事长李书福深谙此道,因此,在并购初期他就承诺,未来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双方将相互独立进行经营。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共同体,李书福在进行着自己的思考。

2012年2月份,沃尔沃帆船赛三亚站活动以及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是李书福一年半思考的答案。

以沃尔沃帆船赛为例,这是一个专业的极限运动赛事,此前中国人对此知之甚少,而一位参赛队长告诉沈晖:“此次三亚站和上次的青岛站有很大的不同,中国观众对我们很热情,有一种回家的感觉。”起初这位船长还担心,中国不了解沃尔沃帆船赛的文化,此次三亚站的活动完全打消了他的疑虑,他甚至还表示,应该在中国多停两站。

就在沃尔沃帆船赛三亚站活动期间,李书福还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成立三亚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

他本人这样解释自己这样做的初衷:“现在,企业所面临的跨文化冲突与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全球性公司都已经认识到文化引导与建设的重要性。”

尽管李书福没有明确表态,但是可以发现,未来他的目标是把吉利-沃尔沃这个外界看起来有些矛盾的双方放到全球性背景和文化中去,他的目标是把沃尔沃打造成为全球性的企业。他甚至引用了一句人类学家费孝通的名言来阐述自己的理想:“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在李书福看来,完成这一文化建设之后,关于中国与瑞典、吉利与沃尔沃、自主与跨国等等之间的问题争论就不复存在。

沈晖告诉《汽车人》:“董事长是以一种更加包容的态度来面对不同的企业文化,李书福先生讲的全球企业文化,并不是指把沃尔沃变成中国的企业,或者把吉利变成瑞典的企业,而主要是怎么样将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工作方式、不同历史背景的优秀人才真正地融合起来,产生很好的合力。”

事实上,从沃尔沃成立的管理团队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全球化的团队。在沃尔沃全球董事会中,全球总裁斯蒂芬雅克布是德国人,其大多数职业生涯在大众集团度过,在执掌沃尔沃之前任大众汽车北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中国区总裁沈晖是有着丰富跨国公司经验的中国人;其余董事会成员也经历各异,有大半生都在沃尔沃的,也有曾经在斯堪尼亚等重卡领域工作的,李书福认为,全球性的企业文化将把这些人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员工团结在一起。

沈晖在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时也表示:“通常大家可能会认为,由于拥有者是中国的企业,会造成企业文化的问题,但恰恰这是一个误解。我们的企业文化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这个方面,而主要来自沃尔沃汽车公司原本是福特汽车公司很小的一个子公司,是一个非独立的公司,现在变成了一个完全独立运行的企业,

这就面临着企业文化转型的过程,这才是我们企业文化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在李书福有些诗意的愿景引导下,沃尔沃正在探索一种融于全球并且能够引导其在全球和本土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文化。

在这一大构想之下,沃尔沃正在积极开展一系列的具体工作,譬如,北欧豪华的概念将被深度诠释给中国的消费者;发布了以人为尊这一更高层次的企业理念,原来的“安全、低调、高品位”成为品牌特性中的一个;全球化的视野以及本土化的灵活正在日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业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中国没有一个全球性的汽车企业,没有一个全球性的汽车品牌,同样也没有一位全球性的企业家。

李书福和沃尔沃正在探讨着一种新的可能,通过这种探讨,中国或许能够产生一个真正的全球性车企,一个全球性的品牌,一个全球性的汽车业领导者。

(作者:安丽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