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令之下,北京这一全国最大的汽车市场,成为了“敏感地带”。“折戟”的经销商们,财大气粗者,转向高端品牌经营;有门路者,将触角延伸至北京周边城市;至于一些势单力薄的小经销商们,似乎只有坐等关门的结局了……
且慢,这样的局面并非长期存在,行政之手权当一种暂时的调整,其“在与不在”,用户的需求,都一直在那里,这才是主导企业行为的核心。
抛却限购令的影响,焦虑的厂家与经销商们,必须要好好琢磨一下消费者的心理。即使转战高端,首次购车用户依然将是消费主流,即使走出京城,包括河北与天津在内的周边城市,又存在何种消费倾向?
京津冀城市群,这是一个必须提出的区域概念。以城市群为切入点研究中国汽车消费者的特征,从研究学角度来讲,是有着基础且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我国的十大城市群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按照标准定义,京津冀城市群,指以北京为核心城市,以天津、石家庄为两个副核心城市,还包括13个地级城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该城市群GDP占全国GDP总量的10.8%左右。该地区的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有较强的辐射效应,城市群内各城市的经济文化往来非常密切,人口流动也很频繁,形成很强的“同城效应”。
事实上,“区域营销”,并不是一个新话题,近年,越来越多的车企将营销重点转移到区域差异化营销上来,但现状更多是落在对现有营销方式的评估层面,并没有注意到地域文化的差异,而且,处于市场一线的经销商在宣传上,过多阐述产品本身,而忽略了区域用户的消费心理。
来自新华信《中国汽车区域消费特征报告之京津冀城市群》(以下简称《京津冀报告》)就表明,该城市群的人口具有大气、稳重、不拘小节等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对北方人口的购车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京津冀城市群的用户,既强调实用性、稳重和可靠的质量,又追求“温顺经典”,也即受北方政治文化影响,强调既经典又低调的品牌特性。所以,如果希望一款张扬而运动的产品成为消费主流,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再看汽车购买行为,《京津冀报告》显示,考虑到交通状况以及同城效应,该城市群的商业活动,多会选择飞机、火车、高铁等不会造成堵车的交通工具,汽车购买行为主要用于上下班方便、外出休闲及接送家人,一般会选择空间较大的适合外出旅行的多用途车型,其中对外观、内饰、品牌、价格等汽车属性的关注要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这与北方的文化价值有直接关系。
同时需要注意,该地区相比于全国其他区域,车主未婚的比例较高,外出活动的比例较高,如上所说,一般会选择空间较大、适合外出旅行的多用途车型,其中对外观、内饰、品牌、价格等汽车属性的关注,要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这实际与北方的文化价值有直接关系。《京津冀报告》更指出,该城市群的男性车主与女性车主比例相当,后者普遍具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同时具有较强的经济独立性。
换言之,年轻化需求、多元化需求与个性化需求,是京津冀汽车消费的新增长点。《汽车人》认为,自主品牌并非在该区域进入“死胡同”,尤其是对于大型国有汽车集团而言,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以及广汽,集团品牌本身拥有较广泛的认知度,自主事业实则更缺乏的,是一款真正能够打动用户的合适产品,以及在产品细节上的把握。
南方某大型汽车集团自主品牌负责人就曾告诉《汽车人》,若非北京限购,其自主品牌在京的推广应该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良好的性能、宽大的空间以及针对个性需求进行的细节调整,都非常符合当地的自然用车环境(指冰雪路面的操控)与用户偏好。当然,南方车企北上,本身相比北方车企有一定难度,这另当别论。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京津冀城市群的主要消费群体仍集中在首次购车用户,若能够提供高性价比且具备更多功能的产品,并非会完全被合资品牌打压,一汽奔腾与上汽荣威,就是较成功的样本。
至于限购令带来的置换高潮,则更多有利于合资品牌。《京津冀报告》显示,汽车再购者的年龄普遍在30岁以上,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车型的品质及品牌等因素,一般会考虑置换大众、通用等品牌的中高端车型,且主流车型价位一般在20-30万元之间。
新购与换置,这是京津冀城市群的两大不同用户群体,不同的车企,需要结合该区域的用户特征,联合经销商来调整经营行为。在希望获得市场份额之前,首先需要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
(作者/陈瑶)【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