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10期

政府的作为与不作为

作者:
时间:
2011-10-11 15:00:02
 近日的天津汽车论坛上,好几位老领导级的人物,都强调政府在新能源车发展上的主导作用。不管是敦促政府尽快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还是提议由国务院领导出面说话,都希望政府在新能源车上要积极作为。
政府是否要在新能源车上积极作为?到底要怎样作为?是不是制定发展规划、给予补贴就够了呢?是不是政府规定了新能源车发展路线,企业照章执行,就不会有资源浪费了呢?
不妨先看看另一个现象。据报道,有汽车企业向媒体人士诉苦,政府有关领导向他们施压,让他们尽快研发出新能源车。对于企业提出的困难,政府人士坚持的原因是:“专家说了,我们可以在新能源车上‘弯道超车’。”最终,企业只好“假装超车”,造出的新能源车根本不敢投向市场,只能卖到“自己人”手里,因为车开出了问题,他们也一样承担不起。消费者也惊讶地发现,某款新能源车高调下线,市场上却芳踪难觅。
上级政府“小作为”,下级政府“大作为”。即使中央政府强调了只做路线规划,不要指导企业具体发展,但到了实际工作中,就变成了某些官员向企业施压,为自己营造政绩,业内人士应该心知肚明这样的事情在行业内的普遍性。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现在的发展环境中,我们不能不考虑这样的现实问题,否则就成了不切实际的空谈。
基于此,笔者不赞成出台量化的发展规划,也不提倡逼着企业出成绩。事实上,企业要不要发展新能源车,如何发展,都有自身的考量。
一是要考虑市场发展规律。现在中国市场中,汽柴油车还在高速发展,电动车配套设施仍是讨论中的问题,恐怕纯电动车在10年内都难成主流。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市场规律都要有清醒认识,不要奢望用政策来取代市场规律。
二是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做新能源车的大投入,必然会影响到目前的财务表现,对上市公司来说,尤其如此。另外,企业要权衡当前主流汽柴油车发展和对新能源车的投入,不能过分失衡。当年通用在新能源车上投入过大,对其财务拖累不小,教训犹在。所以企业要在新能源车上做出多大投入,不同的企业有自己的选择和计划,不必动辄给企业扣帽子。
那么,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政府应该关注新能源车的关键技术。发展新能源车不应该只是盯着终端产品,还应该看有没有掌握关键技术。在这一问题上,政府可以有所作为。很多专家、企业和媒体一直都在呼吁给予新能源车补贴,最终也确实是大量的财政补贴都贴向终端销售领域。其实,关键技术的掌握上,更需要政府给予补贴,并且建立产学研联盟,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
其次,政府可以推动新能源车的基础设施配套。例如充电站。这个问题涉及到国家电网、汽车企业、消费者多方利益,协调确实不易。比如像充电还是换电的问题,现在各方争论不休。换电对于充电站来说,操作更方便,但是如果换上的电池安装不到位,也会给高速行驶时的汽车造成安全隐患。针对这样的矛盾性问题,政府可以从中协调处理。
最后,还需要防止某些官员在新能源车上干预企业,这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根源还是对官员的政绩考核,如果还是表彰官员大干快上出成绩的老路子,那么就难免出现行政粗暴干涉企业的事情。如何不让政策在执行中走形,科学发展观如何贯彻到实际政绩考核中,这些都是中央政府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