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迷的车市,让孱弱的自主品牌更焦虑了。
上半年的国内汽车产销数据表明,自主品牌的乘用车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已经从45.6%降至39%。产生这一结果的根源众说不一,更多是指向政府取消刺激政策以及推出的限购指令。
然而,这样的数据,至少说明自主品牌在向高端和国外市场突围的努力没有奏效。
合资压迫自主的大形势下,也有一点小小的例外。
据国外媒体报道,长城汽车出口343辆风骏柴油皮卡至意大利,今年还计划向该国出口1557辆柴油引擎皮卡和300辆汽油引擎皮卡。长城对欧洲的小批量出口始于2006年,早已不是新鲜事。这一数字对于长城汽车去年5.5万辆的出口成绩来说,只能算点缀。
然而,“柴油引擎”、“欧V标准”仍是吸引眼球的关键词。这批出口车型的柴油发动机,采用长城与博世“联合”开发的电控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INTEC。2009年年底第一批发动机在广东东莞下线,当时能够“轻松”达到欧III标准。
虽然发动机本身是博世研发的,长城只是按博世的要求进行了75万公里的道路测试。时隔一年半,还是那个发动机,欧III标准变成了欧V标准。显然,长城对该发动机进行了适应性改进,以适应欧洲不断提高的排放标准。
2009年9月,欧洲实行欧V标准意味着氮氧化物排放减至200毫克/公里,颗粒物排放则相对欧IV减少80%。由于柴油机的压燃方式,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都较汽油机多。为此,欧洲销售的柴油车必须加装颗粒无过滤器,代价则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增加了。
欧洲汽车制造商们,特别是大排量跑车制造商,对欧V和2014年要实行的欧VI叫苦不迭。成本增加倒在其次,关键在于几个排放指标难以平衡。而减重达标已接近极限,否则会影响车身刚度,带来NCAP碰撞性能的下降。
其实,一直以来,欧洲使用上述技术壁垒,将潮水般的便宜中国车挡在关外。长城能够对博世的发动机改装,达到欧盟苛刻的环保排放标准,说明其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而不仅只是“攒车”而已。虽然只将欧洲市场撬开一角,也殊为不易。作为自主品牌中具备开拓海外市场能力的汽车制造商,长城以民营企业的身份,体现了它的努力。
即使说这类改装属于小打小闹,但能这样做的自主品牌厂家寥寥,长城的尾气处理技术至少是上了一个台阶。几年前,通过发动机测功机、排放仪、整车测功机等设备的引进,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目前,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均超过90%。所以,单纯做大整车销量不如加强核心部件的开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先从改装开始,在研发设备和人才上多投入,可以避免自主品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山寨地位。
如此,长城的几百辆外销产品,其意义远超过数字本身。严苛的环保要求,逼迫企业技术升级,倒不失为好事,但目前似乎更多集中在出口更为积极的民企身上。而这样的经验,靠合资或收购很难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