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8期

从韩车崛起看政府角色

作者:
时间:
2011-08-08 11:02:26
历史上,中国两次拯救了韩国,但韩国似乎并不领情,无论中药、汉字还是儒教,凡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韩国人一定说是他们的。当我们对韩国人大义凛然的山寨精神嗤之以鼻之时,却不得不承认这个国家的汽车产业,已经将中国远远甩在身后。
其实,韩国汽车产业同样经历过组装、仿造、质量不稳、合资生产几个阶段。但技术不如欧美诸强、质量不如日本汽车、价格不如自主品牌的韩国车,为何能够异军突起?
首先,必须承认,中韩两国尽管政府政策导向的阶段性相似,都实行过高额保护性关税,但历史机遇却发生了错位。
韩国政府对汽车实行了长期的限制进口政策,直到1985年本国家用汽车工业基本具备国际竞争力后,政府韩国才开始逐步降低进口关税。反观中国,在加入WTO之前虽有高达80%的汽车关税,但发展重心在于各种运输车辆,家用汽车消费无法普及。到了90年代,家用汽车生产数量虽大增,但高关税却只是保护了合资车企,并没有出台任何扶持和保护自主品牌的政策,反而是谁合资谁更有机会获得国家的优惠条件,等到国家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时候,合资车企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自主品牌发展举步维艰。
其次,韩国汽车合资过程中从未抛弃过自主品牌。
70年代,韩国开始合资生产,但韩国政府依然重点扶持几大国内车企,现代和大宇都没有放弃自主研发。当中国车企大量引进外资的时候,1991年现代公司已经制造出了完全国产化的普及款Accent车型。而经历20年“以市场换技术”的中国车企,时至今日,不仅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甚至开始产生惰性,满足于合资带来的高额利润,缺乏自主研发的动力。第一轮合资到期的企业,基本进行了续约,一续又是二三十年。而在韩国,20年已经足够培育自己的品牌,足够让大宇公司回购通用手中50%的股权,成为独立公司。当然这并不代表韩国车企拒绝全球化的浪潮,2000年,现代公司允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参股10%,从而与国际大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借助外资为自己的产品打入北美市场奠定基础。
第三,中韩两国对待下游产业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现代公司在其本土的经营领域几乎涵盖汽车维修保养、汽车零配件等全部汽车服务。而国内企业虽然都承认“汽车后市场”更重于汽车生产和销售,但目前汽车产业下游市场整体上还处于小作坊阶段,没有形成规范、完善的价格体系和服务标准,反而被德尔福、博世、黄帽子、AC德科等世界著名的汽车服务品牌抢占先机。
如果说政府发展思路造成两国历史机遇的错位,是不同的历史条使然,那么如今中国汽车市场的缺乏整合、自主品牌发展滞后、大型车企的惰性以及对汽车产业下游市场的忽视,则是中国政府和车企所必须共同承担的恶果,也是中韩两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