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7期

谁会是中国汽车业的苹果?(下)

作者:
时间:
2011-07-16 17:21:30
 在上一篇的探讨中,我们发现,苹果是如此独特,乔布斯经常不按牌理出牌,想成为下一个苹果,只分析其成功的细枝末节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研究的是苹果的基因。
苹果的成功带有鲜明的乔布斯的烙印,而乔布斯的风格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应该是右脑模式。
左脑模式是以逻辑、线性、计算能力为主,按先后顺序进行活动、聚焦于单一答案、注重分类、捕捉细节、次序的、功能性的、分析的、技术至上。右脑模式是以创意、共情、模式识别、娱乐感等为主导,同时进行活动、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及其相互关系能形成整体反映、注重联系、看到大情景、比喻的、美学的、语境的、设计至上。
左右脑模式没有好坏之分,一个公司里两种模式的人都需要,如果只有左脑模式,那么公司将是乏味、缺乏创造力的,如果只有右脑模式,那将是管理混乱的。
看看我们的教育,一直在致力于培养左脑模式的人,很多右脑模式为主的人很可能在漫长的教育中被扼杀了。在我接触过的汽车业人士中,左脑模式的也是占绝大多数,无论是销售,还是技术出身,在这点上都殊途同归。
一个朋友曾对上面这段话大为抗议,说他认识一个本土汽车公司的设计师,绝对是右脑模式的。我问他在公司做得怎么样?这句话让朋友噎住了,最终他还是说了实话:类似于给猪涂口红吧。这句俏皮话其实挺辛酸的,那位设计师的有效工作时间被压缩再压缩,要为营销、渠道等等各个环节让路,而且经常被上司判定,差不多就行了,没时间改了。
他的领导这么做看上去是合理的,正值卖车高峰期,哪里有时间磨蹭领导眼中的细节呢。不过,汽车不是一次性消费品,买的时候爽,用的时候可能很痛苦,而下一次消费者可能就转投其他品牌了。即使中国市场大,一线市场做不了,还可以做二三四五线,但别忘了,终归有极限。当车市落潮时,“差不多”哲学会遭遇“裸泳”尴尬。
所以即使复制苹果无望,也可以从乔布斯身上吸取右脑模式的精髓,至少可以借此辨别右脑模式的人才,充实到企业中去。
比如乔布斯说自己无法爱上这款iPhone,竟然在上市前夕让设计师从头再来。这就是右脑思考者的逻辑,好的东西一定要让人爱上它,要对它产生感情,进而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制造让顾客难忘的体验。“当产品能召唤起消费者情感,它便驱动了需求,这比任何一种差异化策略更有力量。”
    再比如,乔布斯有句名言:我们从不以偷窃别人的伟大作品为耻。瞧这理直气壮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吸收其他领域的精华,不要拘泥于自己的行业。
据说乔布斯常常带领员工去参观博物馆和看展览,尤其是设计和建筑方面。像新艺术派设计大师路易斯·康福特·蒂梵尼的作品展,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位于宾夕法尼亚的流水别墅等等。甚至索尼、宝马也都是乔布斯偷师的对象。
相比之下,我们汽车界固步自封的现象十分严重,学习的对象也往往是同行业。至于其他行业,经常是广告公关推广上才会考虑到吧。
而且很多人即使关注其他行业,也缺乏跨界能力。跨界者将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想法和概念,进行巧妙的嫁接,创造出神奇的新东西。比如,打字机和电脑键盘最初的灵感来自于钢琴键盘。一个法国园丁为了加固花坛而发明了混凝土,土木工程师将其搬过来,用于修建高速公路和大坝。跨界能力看似神奇,实际上是基于创新者大量的生活积累和经历,以及不受约束的想像力。两者缺一不可。
右脑模式还有很多可说,限于篇幅只能点到为止。希望将来我们的汽车业里右脑模式的人多起来,到那时,探讨谁将是中国汽车业的苹果,或许更现实。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