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7期

沃尔沃中国“变脸”

作者:
时间:
2011-07-22 10:15:03

相比去年同时期的窘境,沃尔沃有理由笑一笑了。
 
根据最近发布的2011年5月销量统计显示,沃尔沃在中国销量同比激增82%,居全球之首。甚至由此带动沃尔沃全球销量增长了42%。事实上,这样的好事并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主要市场美国和沃尔沃老家瑞典也都同步增长了58%和44%
 
这一切,就发生在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漂亮的成绩单不仅让北欧的大块头们开始相信,被吉利收购或许真的是沃尔沃好日子的开始,同时,也让沃尔沃在全世界的几个主要竞争对手感到有些眼红——同月,奔驰和奥迪在中国区的增长速度均为50%以下。
 
曾经,李书福在收购沃尔沃之时放言“有200%的把握重振沃尔沃”。继而一系列的产品规划和人事的调整,引发了外界关于沃尔沃内部中外双方意见不合的猜忌。如今,沃尔沃中国的2015计划已经推出,一系列动作也随之打出。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扩充、更具科技感的产品推出、进军中国公务车市场……沃尔沃过去老迈疏离的形象开始渐行渐远,一个更有活力、更具攻击性、与中国更有关联的高端车品牌正在重生。
 
更豪华的沃尔沃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上海车展上,沃尔沃的一款豪华概念车“天地”,让所有了解沃尔沃过去设计风格的人们都感到一丝惊讶。流畅性感的车身曲线、科幻感十足的中控,还有硕大耀眼的轮毂。遍及全身上下每一寸的奢华之风,将这款概念车和沃尔沃其他的量产车,远远地区隔开来。
 
尽管这款车看起来令人激动不已,但却让那些更希望遵循传统的人士对此颇有微词。甚至,这里面也包括沃尔沃新的全球CEO:雅各布。在他们看来,“天地”的设计太过炫目和浮夸,背离了沃尔沃一向以稳重著称的设计风格,虽然,后者在中国并不吃香。
 
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李书福来说,收购沃尔沃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令他的汽车王国能够跻身世界级的高端车,甚至是豪华车之列。所以如果固守于沃尔沃过去希望的生产安全、节能的小型车,那绝非李书福对沃尔沃的所求,或许那会是吉利品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李书福看来,在中国这块奢华成风的市场上,如果想要跟宝马、奔驰、奥迪3家主要对手竞争,就必须要调整和改变沃尔沃过去的策略。
 
为此,李书福和沃尔沃的北欧团队显然进行了极为密切,甚至是激烈的沟通。在过去的一次采访中,李书福曾公开表示:“沃尔沃和雅各布先生可以占据道德制高点,坚持沃尔沃品牌低调、较为温和的传统风格,但这种风格在中国市场上没有未来可言。除非它能调整策略,迎合中国人追求更大更长的豪车品位。”
 
“天地”的推出,可以视为这一分歧的最终结果。同时,这也暗示了未来沃尔沃汽车设计的发展方向。事实上,李书福能够说服沃尔沃的管理层,动用的或许并非其品牌所有人和董事长的身份。同样亦可理解为随着以“野蛮成长”著称的中国民营车企的进入,终于把这些整日沉迷于过去辉煌的北欧人重新带回到了真实世界。
 
雅各布曾经表示:“沃尔沃目前的重点应该放在S80和XC90这些已经推出的成熟产品上,而不是急于和奔驰的S系列或者宝马7系进行竞争。”但显然,他忽略了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态势。根据J·D· Power的统计,2010年中国豪华车的销量增幅达到了49%,而普通乘用车仅为37%。这一数字,在2011年或许会变得更为悬殊,由于各地不同限车政策的出台,中国乘用车已经连续两个月呈现负增长。
 
有分析人士指出,沃尔沃的高端车形象在中国已经岌岌可危,即使推出了S60也难以改变这种长期形成的印象。想要重新回到高端车的主流地位,沃尔沃必须完全改变过去的思路,做出大胆革新的设计。现在的“天地”概念车,几乎已经满足了这一要求。更重要的是,“天地”采用的“可扩展式平台架构”,可以容易地改款成为更加庞大的四门轿车。
 
“这款概念车是走向S100的第一步。”沃尔沃首席发言人阿克赛尔森(Olle Axelson)曾经如此描述“天地。”而这款全新的沃尔沃S100,将会是打着浓重中国烙印的第一款沃尔沃量产车。更大、更豪华、更气派,这些李书福曾经想要在吉利品牌上实现的理想,如今将被沃尔沃全盘继承并得以光大。
 
更“独立”的沃尔沃
 
就在最近,一直关注沃尔沃的汽车业者们敏锐地发现,沃尔沃的S60轿车已经悄然登上工信部6月的新车目录。如果仔细查看资料便不难看到,不仅沃尔沃S60的主力车型:2.0T系列榜上有名,价格和技术含量最高的3.0 T6的顶级车型也已经通过了环保目录,登录新车榜单将只是时间问题。这意味着,这款刚刚推向市场不久的新车,即将进行国产化。
 
其实,吉利收购沃尔沃后,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建工厂、扩产能,引入车型国产。沃尔沃高级副总裁沈晖在采访中曾经表示:“如果沃尔沃这个我们中国人自己拥有的高端车品牌不在我们中国开发的话,就没有意义的。”事实也如此,已经收入囊中的沃尔沃,如果不能把车型引入国产,那么对于中国的零部件供应、研发人才的培养和经销商网络的建设,都将无法起到促进的作用。
 
尽管高端车在中国的年增长幅度将会达到甚至超过30%,但沃尔沃要想从如今的年销售3万辆的水平,提高至2015年中国战略中20万辆,仍然必须以超过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没有国产化车型,不能压低成本,降低价格,这一切显然都不现实。对此,沈晖并不讳言目前沃尔沃的短板:“目前沃尔沃在中国的产能几乎是零,所以我们肯定会增加。”
 
为此,沃尔沃在大庆和成都的两个生产基地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成都被沃尔沃定义为西部生产基地,这其中不仅是整车的生产,还包括零配件供应和人才培训。沃尔沃中国区副总裁宁述勇表示,未来的成都还将为沃尔沃提供更多的功能性。“我们可能要在成都建立沃尔沃商学院西南分院,甚至会建立中国第一个汽车博物馆。”
 
尽管沃尔沃的国产计划都在有序的推进之中,但沃尔沃S60的国产计划,却由于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而显得谜团重重。事实上,S60的国产计划要追溯到2009年。彼时,还没有被吉利收购的沃尔沃已经开始就S60的国产化,与当时的国内合作伙伴——长安集团进行谈判,并在2010年初最终达成协议,S60被安排在长安福特进行生产。甚至在2010年3月,长安还曾透露了一份投资金额4.5亿元、年产能2万辆的生产线改造计划。
 
然而,随着吉利完成对沃尔沃的全面收购,原本的国产计划因此受到了巨大影响。最初,吉利表示“在收购完成之前不会干涉福特及沃尔沃的决定”,但随着收购完毕事情则发生了转变。事实上,长安福特内部曾成立了一个S60项目组,其主要工作就是为了协调各方关系,确保S60顺利国产。但随后,由于沃尔沃方面的单方面退出,导致这一项目组在2010年6月解散,国产S60的计划也随之流产。
 
如今,在两大工厂尚未竣工之时,沃尔沃S60重提国产,不免再度让人迷惑。国产的S60,将会成为沃尔沃独立新工厂的第一款产品,还是按照最初的计划成为长安沃尔沃的最后一招?对此,沃尔沃中国公共事务总监梁红表示:“目前S60确有国产化的计划,但什么时间、在哪里投产,沃尔沃内部亦在磋商,尚未有最终的决定。”
 
从整个中国汽车业的角度来看,S60是由哪个工厂生产,并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关键问题在于,已经属于吉利旗下品牌的沃尔沃,在中国将不再需要任何合资伙伴,彻底摆脱目前合资公司的组织架构,成为一家更独立、更完整的中国车企。
 
更本土的沃尔沃
 
沃尔沃如果想要在世界范围获得成功,那么首先要在中国获得成功。而如果想要在中国获得成功,沃尔沃必须变得更加本土化。这个关系和逻辑,目前的沃尔沃管理团队已经认清。
 
对于过去的沃尔沃来说,其在中国设立的仅仅是一个销售公司而已,这不得不说是过去多年里沃尔沃难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未来,沃尔沃中国将是一个具备完整组织架构的完整车企。除了销售之外,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市场推广以及售后服务等等,都将涵盖于整个沃尔沃中国之中。
 
“沃尔沃中国上海总部在完全投入运营之后,员工人数将达到900人左右,其中有300人是研发部门的工程师。”沃尔沃中国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施瑞德对于沃尔沃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们不是简单地引入新产品,而是有完整的战略来支持我们实现既定的目标。”
 
沃尔沃未来的目标,庞大而野心勃勃。事实上,自从中国区2015年战略公布之后,沃尔沃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最活跃的汽车企业。上半年不仅是在深圳发布了重量级的S60车型,并以极具优势的价格,与奥迪A4和宝马3系这两个对手直面竞争。甚至,沃尔沃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不可思议”地成为了两会用车,随后是赞助博鳌亚洲论坛,以及成为“金砖五国峰会”指定用车……
 
如此密集地出拳,从中不难看出沃尔沃针对未来几年设计的激进跨越式发展计划——不仅要在以A4和宝马3为代表的高端车主力阵地获取一席之地,更要在几乎被奥迪独揽的公用车市场大展拳脚。其实,沃尔沃含而未发的出击目标还有,以奔驰A级、奥迪A3为代表的高端品牌的入门级车型,和正在受到政府大力扶持推广的新能源车领域。
 
新能源车,对于沃尔沃来说,不仅是个新兴市场,同时也是一个占领技术制高点的契机。位于上海的沃尔沃汽车中国技术中心,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研发正是其重点工作。事实上,沃尔沃在电动车方面一直拥有技术上的优势,特别是在电池技术方面,在业内居于领先地位。根据沃尔沃的规划,2012年将会在全球投产其混合动力车型。纯电动车,则会根据市场的情况,选择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推出。
 
不仅是技术和车型上的快速进化,沃尔沃在中国的经销商网络在未来几年也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目前沃尔沃在中国拥有110家经销商,而这一数字到2015年将增加一倍。与此同时,沃尔沃中国的员工数量也由2009年的120人,激增至2011年的1400人,扩张规模达到10倍之巨。“今年,沃尔沃将在中国招聘超过1000人。”沈晖表示。
 
尽管一切看起来都在向理想的方向发展,但沃尔沃仍然在警惕高端车品牌正在出现的潜在变化。过去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高端车三驾马车——奔驰、宝马、奥迪,在最近几年受到了来自日系的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和讴歌的挑战。同时,为了更大范围地覆盖用户,这些品牌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更简化、更便宜的入门级车型。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李书福团队并不赞成沃尔沃急于推出更便宜的小型车。当然这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在稳固自身的品牌定位之前,盲目推出低价车只会将沃尔沃推向一个普通乘用车品牌的境地。但同时,这也意味着,至少在近一两年中,沃尔沃将无法在这些市场与对手竞争。等到沃尔沃进入这些市场的时候,竞争对手已经凭借先入优势再度占据了上风。这件事,目前对于沃尔沃来说,确实是个两难的选择。
 
另外,从过去的结构转变为一家纯粹的本土化公司,沃尔沃不仅需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精力,同时也要付出不少时间。特别是在多家新工厂同时建设,未来几年产能将以10万辆为单位快速增长的时候,公司的运营架构、经销商网络的培育,是否能够跟得上速度,将真正考验沃尔沃中国。
 
应该说,李书福在当初那个时间节点收购沃尔沃,是做了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根据沃尔沃轿车公布的2010全球销量显示,2010年沃尔沃在全球共销售了37.3万辆轿车,比2009年增加11.6%,这个销售数字成功地将沃尔沃扭亏为盈。
 
在这个基础上,沃尔沃2011年的计划将达到45万辆。在整个计划之中,中国区的销售计划仅占沃尔沃的10%,这显然不是李书福想要的结果。经过重组革新之后,当沃尔沃中国真正成熟强大起来之时,中国区必然成为沃尔沃全球销量的第一市场,就像它的竞争对手们一样。
 
不做到这样,李书福就不算成功。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