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的跨界
作者: 时间: 2011-07-24 10:29:40
戈特利步·戴姆勒给妻子的信上,总会画上三叉星,这个祈求幸运的标志,在梅赛德斯-奔驰汽车上走过百年。
当奔驰与玫琳凯碰面,彼此举手投足的大气与优雅之间,令双方一见倾心。于是,奔驰以一身粉红,缔结了这场跨越行业的爱恋,三叉星延续着戈特利步·戴姆勒的温情,与玫琳凯的珠联璧合更加耀眼夺目。
粉红色是玫琳凯的专属,限量的标签总显示独一无二的尊贵。有报道称,北京奔驰已经交付6辆专为玫琳凯中国定制的粉红色C级轿车和长轴距E级轿车,作为玫琳凯销售队伍的独享座驾。
这不是二者的首次相遇。1969年,第一批粉红色凯迪拉克轿车送给业绩前5名的督导,是玫琳凯与汽车行业的第一次合作,玫琳凯与凯迪拉克优雅地完成了首次跨界营销,直至今日,粉红色凯迪拉克都成为玫琳凯的惟一,而玫琳凯也因为世界高端品牌的助力脱颖而出。
跨国企业间的文化融合,在一个奢华的界域里,越来越耀眼。
当汽车穿上“Prada”
《穿Prada的女王》中,时尚在光影交错中绽放。与Prada借力电影造势相仿,汽车穿上时尚的外衣流于形式,只有汽车动力与时尚文化的内在默契,才是这场视觉盛宴的底气。
从新生到成熟,人生在时间的历练中愈发散发出持久的生命力,企业如同人生。这些历经数十年、上百年的跨国企业在镁光灯下携手,源于对于成长的共同经历。
埃托里·布加迪和埃米尔·爱马仕的相遇,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布加迪——这位热爱法国和马匹的人,选中爱马仕来为其马厩里那些纯种马量身定做各种鞍具,爱马仕的签名在马鞍上起步,熠熠生辉。9年后,布加迪在爱马仕工场订购了一款旅行箱,用以安装在布加迪Royale系列的第一台汽车上,在其凸起的上盖中央,爱马仕名字缩写是友谊的见证,更是两大企业文化的水乳交融。如今,两大品牌更是互相交流着在各自领域里的专业知识、独特技巧和精湛工艺,这种合作,就像埃米尔与埃托里初次邂逅时一样激动人心,彼此也都获益良多。
2004年的巴黎车展上,奔驰展示了由乔治·阿玛尼设计并赋予了个性化特色的高级特别版CLK敞篷跑车,暖砂色系的特殊油漆和高品质内部材料相搭配,新车融合了阿玛尼的“少即是多、注重舒适”的设计哲学。乔治•阿玛尼本人成为该款车的第一个拥有者。正如他所说:“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共同语言。我看到梅塞德斯-奔驰如何将我的设计理念转化为现实,并且极为注重细节,这简直太吸引人了。”
范思哲(Versace)的大胆、性感以及先锋般的活力,与兰博基尼异曲同工,2006年兰博基尼与范思哲合作推出LP640硬顶跑车。在凯迪拉克豪华敞篷跑车XLR中,仪表盘与钥匙,都是来自宝格丽的设计。诸如此类,汽车与时尚圈的姻缘旷日持久,LV与英菲尼迪、PRADA与现代汽车、CNC与阿尔法·罗密欧等等,在某种文化的精髓里,他们找到了彼此最认可的文化内核。
1+1>2
汽车与时尚的联手并非偶然,他们不存在竞争,在各自的行业里地位尊贵。由于个性与差异,将相同或类似消费群体定位为共同的目标消费群是基于企业核心文化的志同道合,他们聪明的选择了帮手来对抗对手,以强强联合的优势展现品牌的优雅与尊贵。
他们是最善于借力的企业。
汽车的机械动力掺杂着男性荷尔蒙的粗犷,时装、腕表、珠宝、香水以女性消费为绝对主导的企业,散发着温柔、优雅与从容。汽车与时尚的跨界,满足了刚柔相济的品牌体验。跨界营销从彼此的相互吸引,已经说明了成功的近在咫尺,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融合,让汽车与时尚的结合更相得益彰。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跨界都能成就经典。 “跨界营销最主要的要像婚姻一样要门当户对,寻求强强联合这样才能使跨界营销1+1>2,获得双赢,否则会给双方带来无尽的痛苦。”著名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说。
要知道,在高端产品层面,消费者购买的理由,已经脱离了性价比和注重实用的衡量,而是出于对其品牌文化的认同,汽车企业的跨界营销更加需要在双方在资源、客户群体、产品特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匹配或互补。
与车企启用明星代言相似,明星的大众形象要与代言车型达到气质上的融合,如同当初处于品牌初建阶段的奇瑞斥巨资邀请梅西代言瑞麟,并没有达到品牌力的提升,反而暴露了“不会营销”的短板。同理,开展跨界营销的双方,品牌文化与目标受众不一致,最终会使营销活动沦为一场秀,双方尴尬的身份差异对于品牌维持与提升,都只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