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但确实押韵”。看到英法“为首”的多国部队拼命往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头上扔炸弹,难免联想到,1956年英法联合出兵阻挠埃及收归苏伊士运河事件。
北约偷换联合国的1973号决议内容,改“禁飞”为轰炸利政府军地面目标。美国除了第一天发射112枚“战斧”,其余时间表现“很谦虚”。而诡异的是,北约一再推迟从美国手里接收指挥权。一则与美国军事实力差太远,协调能力欠缺,“指挥”美军无从谈起;二则烫手的山芋还是躲着点为妙。真是一场奇妙的战争。
如果不是法国戴高乐号航母紧急出动,叛军从班加西被赶入地中海喂鱼应无悬念。现在西方介入,卡扎菲命运堪忧。内战自然停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双方陷入僵局,西方将加大空袭力度,甚至向叛军提供武器或直接派出地面部队,老卡命运将参照塞尔维亚前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卡扎菲即使体面下台,往日树敌过多,很难有流亡的退路。
目前,利比亚外长库萨和联合国代表特雷基已叛逃,这是卡扎菲政权内部开始瓦解的迹象。
卡扎菲倒台的影响
如果卡扎菲倒台,利比亚全国委员会(叛军领导机构)可能四分五裂,必然需要维和力量进入。谁来干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北约、美国、非盟?战争向来开始容易,收场难。
中东局势不管怎么演变,重新洗牌不可避免。如果从利比亚的人口、国力、石油出口量来看,利比亚即使变成伊拉克式的烂摊子,也不会影响到全球原油供应和中东大格局。
但实际并非如此。目前的原油价格上蹿下跳,完全仰中东局势的鼻息。能源价格除了取决于供求关系,还取决于群体决策的方向。
利比亚的影响力首先在于卡扎菲倡导的“第三条道路”,虽然理论瘸腿,但在阿拉伯世界中俨然成为沙特体系之外的重要旗帜。2005年利与西方和解,其根深蒂固的阿拉伯民粹主义和反美立场并无改变。
在布什的大中东计划引起穆斯林普遍不满后,伊朗和利比亚成为两个对抗西方的精神堡垒。如今具讽刺意味的是,布什下台后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其中东计划却奇迹般地一步步走向现实。卡倒下,将再度在穆斯林青年中引发新一轮反美浪潮。
其次,利比亚的石油市场影响力。利仅占全球原油出口量的3%,只要沙特拿出些闲置产能,就能弥补。但这3%是美国无法控制的3%,就像俄罗斯作为欧佩克之外的平衡力量一样至关重要。查韦斯三天不骂美国就觉得缺点什么,但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50%都面向美国,这是一种结构性互相依赖。而利比亚中断原油出口,对石油市场的震撼,远远超过其份额,利比亚在石油市场上的作用暂时很难替代。
沙特的未来
几十年来,沙特与美国拥有“超蜜月”的稳固关系,沙特石油储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向来被视为石油市场的稳定之锚。尽管没有宪法,实行不宽容的穆斯林君主统治,但美国向来小心翼翼地避免批评沙特的不民主。
现在,利比亚的风暴有席卷阿拉伯世界的可能。最富有、贫富分化最严重的沙特很难幸免。阿卜杜拉国王处理危机的方式,就是圣诞老人式的大派送活动。向全体国民发放现金,向日益不满的青年人提供住房低息贷款,但丝毫无意放宽政治、文化上严厉的管制。
不管这些措施到底算“釜底抽薪”还是“隔靴搔痒”,阿卜杜拉都无法承担变革的重任。维持现状固然成本低,但也是最消极的。阿卜杜拉即位6年,并没有继承已故国王、“两圣城的保护者”法赫德的威望。这也意味着,其维护政治局面的能力比起兄长来弱得多。
如果沙特面临内乱,马上就会演变成全球性的政治和能源危机。这种预期放在前几年还如同伊本·沙特的白马神话一样不靠谱,但现在已经需要为这种可能的局面做好预案。
可以预料,沙特的原油出口如果有风吹草动,叠加利比亚效应,引起危机的严重性将超过1973年石油危机。那次危机重塑了全球能源的格局,非洲和南美的市场权重显著上升,中东从惟一能源中心,变成几个中心中最重要的一个,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中美安全
目前,世界正一步步走向新的、更大的危机爆发点。上次危机中,我们还不是国际原油市场参与者。现在中国从沙特的日进口量已经超过美国,但我们对于中东的政治影响力仍远远滞后于我们的需求。
现在就爆发这种危机,中国将是大输家。我们的经济触角深入利比亚的方方面面,战事一起,势必中止50项价值188亿美元的合同、丢弃大批工程设备,损失惨重。可见,承包工程的多寡不等于经济影响力,经济影响力也不等于控制局面的能力。
诚然,中国在海外政治和军事影响力的培植并非一蹴而就。在影响力攀升到可以使用之前,我们能做些什么?
美国对中东的影响力空前强大,除了被孤立的伊朗,中东政治塑像的每个细节,都有美国斧凿的痕迹。我们既然在稳定局势、保证能源供应方面,与美国有共同利益,何妨牵手合作?
我们需要美国人镇抚并用,两手抓,一方面稳住阿拉伯半岛的酋长们,另一方面向错综复杂的部落利益纠葛保持压力,防止部族冲突酿成国家内乱。
只有美国有这个能力,英法的影响力早在1956年就衰微了。丘吉尔上赶着送伊本·沙特一辆豪华防弹车,被丢在仓库里一锁30年;罗斯福赠的专机几乎天天用,由此可见一斑。
既然合作,必然互有所图。美国人一方面需要我们在安理会层面上合作,对西方的行动不予掣肘,中国人心领神会。萨科奇3月底对北京旋风访问6小时,与胡主席会晤,引起媒体广泛遐想。
另一方面,美国也希望中国能够分担防务负担,但以不威胁第五舰队的行动自由为限。我们应该小心而坚定地增加在北非和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向中东地区缓慢渗透。可喜的是,从公开的信息看,我们正在做应该做的两方面。
能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乱局中忙于弥补,不如未雨绸缪,使中东局势不至于转向最坏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