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静谧的大厅内,音乐让整个环境更加安静,在这样阳光灿烂的一个午后,手触着每一片不同的小牛皮,感受着其中微妙的差别。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这是一种身份和生活方式的象征:手工定制。
当冷冰冰的工业制品充斥了生活的全部之后,手工的温情成为了人们渴望重新找回的部分。人类是需要历史的,需要从历史的厚重感中找到久违的安静与力量,即便是时尚也需要不断地回归经典。
在各个行业,无论科技怎样进步,手工制品仍然代表着最高的水准。手工定制在彰显着自我的同时,其中所包含的人类的情感是最朴素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定制奢华
拥有一套萨维尔街全定制西装,是每个男人心中的一个梦想,而“定制”这个词本身就来自于这里。
全定制(bespoke)是萨维尔街定制的精髓所在,也是其200年来长盛不衰的根本。在萨维尔街上全定制一套西装,一般要4-12周的时间,中间经历3次试穿和调整,这还是客人在伦敦的情况下。每件萨维尔出品的西装,制作工时达到40个小时,95%用手工完成。事实上,很多美国人在萨维尔顶级裁缝访美时定制的衣服要为之等候一年的时间。
去萨维尔街定制西服,不只是拥有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西服,更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你的穿着体验:手工上肩、手工上袖、手工锁的扣眼是机器无法比拟的,比如单手系扣子或者解扣子更加轻松。
对于鞋子来说,这种感受更加明显。“你想比所有其他的人都更高人一筹吗?穿上玛萨罗为你度身设计的鞋履,走起路来也格外优雅。”这是香奈儿首席时装设计大师 Karl Lagerfeld 对玛萨罗 (Massaro) 高级定制鞋履的经典评价。
在这样的地方制作一双鞋子,要对每只脚进行至少5次测量,然后在图纸上完成造型,用木头制成模型,经过客人多次试穿,最后才能成型。此外,制鞋店对客人脚部尺寸的变化也都有跟踪记录。除在尺寸上一丝不苟外,制鞋材料的选择也是精益求精。小山羊皮、鸵鸟皮、鳄鱼皮等材质加上雕刻、镶嵌珠宝等工艺,使每双成品鞋都犹如一件工艺品。
不仅服装崇尚手工定制,即便是汽车这样最代表现代工业的产品,手工定制仍然是高端的代名词。
以手工定制为主的车厂中,摩根跑车的生产方式可以称得上“亘古不变”。在钣金车间里,工人都是用双手直接剪裁钢板或铝板。一些焊接部位也是靠手工打磨。车身的油漆有时竟要经过9道工序才能完成。许多客户在等待交货期间往往都要到梅尔文市小住几次。先是来挑选车身的颜色和皮料的花纹,随后再来察看自己订购的那辆车的制造进度,高兴的话还可跟工人聊聊天。最后则是选择“黄道吉日”从摩根家族人士的手中亲自领取车钥匙。购买摩根跑车的人通常要等候5年。对于摩根精神来说,长期等候本身也是一种享受。
每种定制都代表着一种奢华,在每个不经意的细节之处,沉淀着历史与传承,彰显着对人本身的尊重和关怀。
浮躁困境
手工定制属于慢悠悠的贵族,而在中国,往往什么都“等不起”。手工定制这样繁琐的程序,远不如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给我拿10个LV包”来得豪气自在。贵族化的慢生活在中国尚属凤毛麟角,而对人自我的关注早已在几十年前被集体化概念涤荡殆尽,手工定制在中国遭遇到不可思议的浮躁困境。
一个案例就是萨维尔街上最古老的西装定制品牌Henry Poole,它是萨维尔街上的第一家裁缝店,拥有英国王室颁发的多种供货许可证。客户包括爱德华七世、各国王室等。Henry Poole定期访问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等地。这是第一个进入中国的萨维尔定制品牌,一位网友不无遗憾地表示:“他们的名声被中国的合作伙伴滥用了,在国外的服装论坛上遭到了各国网友的谴责。”
同时,我们悲哀地发现,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上有过无数能工巧匠的民族,现在并没有太多经典手工的品牌流传下来。一位车企的高管在私下聊天时也忍不住感慨:“前几天去吃北京传统小吃,才多少年啊,跟我小时候吃的味道完全不一样了。中国就很少有这种传承的东西。”
对于传承和历史积淀的忽视,使得我们也难以欣赏手工定制这种等待的艺术。大众进口车辉腾上市时主打的一个概念就是手工定制,听起来确实也十分诱人:据介绍,在辉腾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工艺涉及多达100多项专利手工工艺:内饰木材从世界上10000多种木材中精挑细选4种,木质部件仅从切片处理到高度抛光就需要技师们长达15天的时间,内饰的皮制选用世界闻名的德国南部小公牛皮……
可是到目前为止,厂家提供的标准版仍然占据着销售的大部分。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汽车人》:“很多中国消费者根本不懂这些材料之间的差异,他们关心的大都是表面的东西,你怎么让他选?”
流于表面的奢华,仍然是出于一种展示给人看的不自信心态,中国的富豪们这种追求表面的方式已经被冠以“暴发户”的名头。与手工定制这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一样,慈善和捐款也考验着中国新成长起来的富豪们。
2010年,两位世界顶级富翁沃伦•巴菲特与比尔•盖茨宣布,已成功劝说40名美国亿万富翁公开承诺捐赠自己至少一半的财富。在这样的“成绩”下,两人来到中国与50位中国富豪共赴一场“慈善晚宴”。尽管二人一再强调不“劝捐”,但是这场晚宴显然遇到了极大的尴尬。这件事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引人深思,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富豪也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实,如果一个人都不关心自己,你如何让他能够理解别人的疾苦呢?
“你想要什么?”这个问题想来对于衣食无忧的富豪们来说,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千差万别,然而这些感受最终都将根植于自我的一种特别的体验。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和浮躁的年代,人的自我已经被削弱得微不足道,当站在一些巨大的建筑,诸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前面时,这样的感觉尤其明显。如何找回那个迷失在钢筋水泥丛林、纸醉金迷火树银花中的心灵?面对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富豪,即便是平凡如你我,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