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强大的品牌力,就无有效的市场号召力。
从奇瑞、吉利、比亚迪,到奥迪、奔驰、宝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级别,低端品牌希望上行,高端品牌希望精进,大家都将“品牌打造”当做了营销的核心任务。
操作的方法有很多种,与媒体的合作是手段之一。然而,笔者在与相关企业市场宣传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却发现合作方式不可避免地陷入“窠臼”——尽管也有相应的宣传主题,但更多是硬性地推广,媒体也不过是按照厂家的要求代笔而已,有时甚至是能占用很大的版面篇幅。比如,希望宣传产品,恨不得将所有的配置参数一股脑灌输给消费者;希望宣传企业形象,恨不得用阳春白雪般的文字铺垫得洋洋洒洒……
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厂家的宣传,本身就是有自己的诉求,但是,随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成熟,硬性的推广早已过时,也只能在企业“品牌”营销环节中充当非常薄弱的角色,因为消费者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对于所谓的软文,他们经常是嗤之以鼻。
相比而言,自主品牌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这与其对市场的认识、品牌的积累以及资金能力有关,也经常能够听到自主车企对跨国巨头的品牌推广活动,酸溜溜地说一句:“他们那是用钱砸出来的。”其实,即使不砸钱,同样也能收获很好的推广效果,就看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方式。
换句话说,车企的品牌营销,必须放下“冷冰冰”的面孔,要善于寻找一个“壳”,将自己的诉求装进去,成为市场所接受的信息。举例来说,如果要推广自己的一款产品,配置参数只是辅助性资料,产品推广,必须“装”在目标用户所能接受的信息之中。他们的喜好,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思想世界,是很好的“壳载体”,继而巧妙地将产品植入进去,而不是要求媒体必须条款式地体现多少条产品信息。
对于合资车企而言,他们还面临着另外一个重要的课题,由于是引进跨国巨头的产品,推广不可避免地有为“他人做嫁衣”的意味。以奔驰为例,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品牌同为“奔驰”,营销推广活动自然会遵循“奔驰”的理念,但是,北京奔驰同样为一个企业法人,需要在营销推广活动中,尊重共性原则的同时,体现出“北京奔驰”与“奔驰中国”不一样的企业形象。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合资企业都默认与母品牌的统一化,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如何突出中国本土企业不一样的特点,同样是营销推广的重点。
营销推广,如何寻找到一个噱头式的“壳”,对于车企,对于媒体,都是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