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而一切似乎都显得那么熟悉,却又那么陌生。我们身处怎样一个汽车时代呢?
一位国学大师对汽车产业非常不看好,他说,按照老子《道德经》、《易经》等中国古典“天人合一”理论,汽车是透支地球能源的产业,今后必将走向衰亡,除非全球的汽车企业能够在汽车耗能方面做出适时适地的成功转型。
这句话说得没错,人们都知道,石油资源终究要被耗尽,替代能源是无可辩驳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你很难确定,到底哪一天,是地球能源忍受的极限?具体到什么时候,替代能源完全应该取代传统?
不明的前景下,我们很有必要审视,我们身处的汽车社会,究竟到了哪个发展阶段。
对于西方欧美汽车来说,经历百年发展,汽车对他们来说,犹如手中玩物,在各个历史时期,他们都是汽车潮流的领导者。对于日本汽车来说,起步虽然仅是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情,但姿态却一点都不低。但有一个共性是,在这个能源转换呼声高过任何历史时期的今天,在全球乃至世界最大市场中国,我们看到,不同技术路径、特色的替代能源层出不穷,各行其道,但是却很难看到大规模地得到推广。
对于中国、韩国这样晚起的汽车国家,或许还能说得过去,那么,对于欧美、日本汽车来说,他们口头的领导汽车潮流与实际做法大相径庭。他们并没有做出很好的表率。在中国市场,流行了20年的早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汽车产品,如今仍是大有市场,全球最有前途的替代能源车即使推出,还是会落个叫好不叫座的下场,我们该抱怨谁呢?
事实上,这样的落差还有很多。比如,当全球最新的汽车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得到应用时,那些低端的汽车制造商仍能靠生产最低廉、最不安全的汽车维持生存;当中国的合资成为全球特色并被检验出一定成效之后,合资本身今后的演化已经被提到日程,中国汽车今后不能一直依靠洋人,但是很多没有在中国合资的中外方都还在寻找新的路径;当中国的汽车消费疯狂飙升几年后,今后若干年这种态势会不会戛然而止?庞大的市场让人们信心满怀,但是拥堵、油价等却将人们伸出的待购之手推了回去。
当全球汽车背负透支能源的骂名时,几乎看不见各国的跨国巨头们坐在一起,犹如全球首脑环境会议一样,去抛开名利争夺,商讨今后的汽车未来,而是各行其道。力量拧不在一起,就只能点滴推进。
汽车的疯狂产出和消费,让人们获得极大自由和便利的同时,忘了我们仍身处未来汽车产业大变革的前夜。当三四万人民币的污染汽车和超千万美元的节能豪车同样具有生命力时,我们只能说,汽车产业是一个走向没落的朝阳产业。全球各地的不同层次的汽车消费很难让我们将汽车推进到一个大家共同接受的替代能源时代,这是全球的大事,任何人都无能为力。
因此,我们身处的汽车时代,尽管经历百年,但还并不能称其为高度发达,我们仍然按照人们的最基本需求生产汽车,而不是按照地球和人类的未来而生产汽车,这种做法,某种程度上,其实正在毁灭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