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60”,这是10天内从利比亚撤侨的最终数字,没想到遥远的北非小国居然生活着这么多中国人。从2006年所罗门群岛骚乱撤侨算起,短短数年,撤侨规模膨胀了100倍。中国保护海外利益的需求浮出水面。从这点上看,中国越来越像全球大国了。
面对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撤退,海内外舆论不吝誉美之词。“让中国人备感自豪”、“国家支持的公民自信”等字样不时见诸报端。的确,中国政府在该事件中表现出高效的决策力、强大的执行力、完美的外交斡旋力让人印象深刻。与外国政府和企业的协作也给人以“朋友遍天下”的良好感觉。
但辉煌的结果背后隐藏着令人不安的信息:中国实力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拉大了,以至于无法有效地保护海外利益。在“不军事结盟、不在海外驻军、不干预别国内政”的三不政策下,如何确保海外的能源、矿藏勘探开采权、中企对外承包工程,乃至于企业对外投资安全?
要回答这个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剖析。
首先,政治层面。
以往面对外国政权更迭,我们很少率先表态。骑墙的好处是,无论哪派得势,双方仍能保持不咸不淡的友好关系。这也有糟糕之处:上台一方不会认同中国的支持,或视为靠山,我们无法享受到政治红利。
此次中国在安理会支持剥夺利比亚人权理事会资格,和西方站在同一立场,显然与以往做法不同。联合施压使我们奉行的“不干涉”原则不可避免地被弱化。在卡扎菲政权摇摇欲坠之际,与现政府的合作前景不妙。继续作“掩口葫芦”、三缄其口不利于保护我国在该国的利益。
《泰晤士报》认为,拥有全球利益的中国“不能永远搭便车”。干预有时加剧混乱,但也能缩短混乱的阵痛期。如果坐等,则可能什么也捞不到。中石化、江西铜业公司等为代表的中企一直在政治不稳定的地区寻找资源。我们对如今的风险应早有准备。
既然我们的企业敢于开拓西方公司不敢涉足的地区,我们就也敢于在混乱过后第一个开进去抢占制高点。想做到这一点,与其未来政权的关系至关重要。如果中国被引为强援,当然给予回报;如果中国一直都在“打酱油”,何必示惠?
其次,军事层面。
徐州号穿越苏伊士运河,在地中海上接应撤侨船只,被海外媒体理解为具有重大象征意义的举动。此不赘述。但排水量4000吨的徐州号护卫舰的确只具备象征意义,因为其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也解决不了舰队防空问题。更重要的,这艘中型水面舰只舱位狭小,很难直接运送大批人员,我国尚未装备类似法国售俄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这种舰只吃水浅、对地攻击能力强、舱位宽大、底舱可容纳重型坦克、两栖战车和自行火炮,可搭载反潜直升机,完全适用撤侨任务,也能让肆意打砸抢的暴徒有所忌惮。
即使我们有,也很难迅速部署到前沿。令就近索马里海域的徐州号前往,只起到威慑作用。不论力量还是力量投送能力,我们都还在弥补过去的欠账。尽管我们有外界称之为“疯狂的造舰计划”,仍难满足保护海外利益日益增长的需求。看看维护全球利益的美国11个核动力航母舰队,中国威胁论不值一驳。
最重要的,经济层面。
本次事件,中企损失严重:投资的建设项目停滞,设备遭抢,人员安全受威胁。消费市场方面,中企开拓的努力再次毁于一旦。尽管我们在主要汽车生产国中出口比例最低,不足产量的3%,甚至不如印度和马来西亚。可怜的54.5万辆出口额中,北非中东的权重仅次于俄罗斯东欧地区。
受利比亚事件影响,中企人员全部撤回,建立的分销、售后网点自然瓦解。江淮、长城等企业外派员工春节后因局势不稳,未再返回的黎波里。庆幸之余,不免喟叹数年工作成果弃于撒哈拉沙漠。
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受阻的情况下,我国车企依旧把新兴市场作为出口的重心。利比亚虽然难以比肩巴西、印度等大型市场,但人均收入在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正因为人均收入高,对廉价车型很难看得入眼,中国车在其市场比重最高时也未超过5%。利用价格优势进入利的车型逐渐被市场抛弃,相反,皮卡和轻卡情况较好。扬子和江淮在利的业务开展得最为成功,依靠的也正是这两类车型。
利比亚不允许外国厂商直接报关销售和设立代表处,中企都靠中介、代理等曲线销售。这种情况下,外国企业很难对市场需求做出迅速反应。所谓“开拓”,也属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如果卡扎菲及其儿子们能够稳定局势、重新掌权(这种可能性很小),将会对骚乱中造成的外国投资者损失给予赔偿,“大赦天下”,给点政策,吸引吓跑的投资者回来。但中资车企在利边缘化的局面无法改观。或者反对派在国际社会的鼓噪中赶走执政42年的上校,新政权稳定后,也须讨好外国投资者,只是力度可能大得多。没有任何原始积累的反对派上台后,必然要先“蓄水养鱼”,快速恢复石油生产。对外引资政策上,外企获得国民待遇的可能性很大,如此,市场后来者才能部分弥补劣势。当然,我们更糟糕的问题是整个产品线薄弱,产品质量不高。
反对派掌权,中企原来的投资及承包合同损失将成为烂账,对方原则上承认,但归咎于前政权。如果我们获取的经济好处远远少于损失,干吗还要蹚浑水?使用贷款和援助谋取经济利益和获取资源,固然不错,但在政权颠覆面前,这些手段就不管用了。
撤侨撤得漂亮,只能算战术胜利。我们已经拥有长期的非洲战略,现在缺乏的,则是实施这些战略、保护既得利益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