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4期

起亚势猛

作者:
时间:
2011-04-13 09:55:13
 
经历中国市场近10年的摸爬滚打,韩系车凶猛之势似乎不可阻挡,其中,被罩在现代品牌背后的起亚,似有脱胎换骨之感。
无论是现代还是起亚汽车,韩国汽车集团并非一进入中国市场就如此间猛虎般气势,在近10年的探索后,韩系车用丰富的车型、性价比超高的产品,疯狂积累了市场规模,2010年,北京现代突破70万辆,东风悦达起亚则突破33万辆。
相比前者高于后者一倍的销量,起亚的合资企业东风悦达起亚的市场规模似乎并不算什么,但起亚品牌却展现出了后起、较小品牌扭转乾坤、迎难而上、不屈服于大品牌的态势。
不要说去比肩日系、德系汽车品牌,这两大品牌的合资产品,在中国市场几乎占据了近60%的中高档市场,就是提起韩系车自身,占很大比例的中国消费者往往首先会想起现代汽车品牌,起亚品牌被罩在现代品牌之后。
但后发的起亚却正在发力,正在改变这种态势。
品牌理念、产品全新设计的起亚汽车,正在走向一条向上的通道之中。东风悦达起亚通过导入秀尔、智跑和福瑞迪等车型,使全新设计产品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在此基础上,导入的中高级车重磅产品K5,将极大地提高整个起亚的品牌力。
由是,东风悦达起亚今年43万辆的销量顺利完成的话,有望进入中国乘用车企业销量前十,而起亚汽车无论从产品力、品牌力等各方面,终有了抗击日系、德系的底气。当然,这很大程度上寄托于中高级产品K5的成功与否。
 
扭转品牌
33万辆的销量,对于中国市场的车企来说,绝对算不上什么优秀的成绩,但对于东风悦达起亚来说,这个成绩,是起亚品牌进行品牌重构后的首个发力之年所取得的,由此,东风悦达起亚在2011年铺开了急速向上发展的道路,如果说此前多年的中国市场在于探索的话,那么2011年起,全新品牌和全新设计的产品,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其实,对于东风悦达起亚来说,由2001年合资起步到如今,10年以来,一直渴望向主流乘用车企业发展,但在合资起步初期,由于韩系车本身品牌力较弱,起亚品牌并没有成为最主流的车系,这几年,随着现代起亚集团在全球市场的狂飙突进,起亚开始展露其后发制人的态势。其中,经历品牌全新设计的起亚产品,在现代起亚“品质营销”的驱动下,品牌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对于很多中国消费者来说,早期东风悦达起亚的产品千里马是印象深刻的,这个以中国文化元素命名的早期的车型,开创了起亚的中国时代,由此开始,东风悦达起亚通过一系列的车型,参与到中国愈演愈烈的车市竞争中。
在早期,起亚和现代汽车一样,没有德系和日系进入中国早,也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基础,中国消费者绝大多数认可的,是日系和德系产品,由于当时中国自主品牌还刚刚起步,很多厂家也没有什么车型,比如此时的吉利、奇瑞成立不久,实力还很弱,东风悦达起亚早期产品千里马的竞争对手,是合资的广本飞度、长安福特嘉年华等,此时,无论是东风悦达起亚的产品,还是起亚进口产品,并不能完全和大众、福特、日系的产品抗衡。包括现代品牌在内,韩系车一直并不得志。
当然,那时中国市场的潜力还没释放出来,私家轿车还比例不大,品牌喜好还太单一。但是随着2005年、2006年之后,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开始急速释放,中国私家轿车需求激增,这个时候,东风悦达起亚的以前后两代赛拉图、狮跑等进入中国千家万户,东风悦达起亚迎来了市场青睐的时代。
从那时起,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买个高于自主品牌的车,但价格上低于日系、德系的车,那么韩系车就是首选,现代起亚由此在销量上狂飙突进。到2009年,东风悦达起亚销量创历史新高,突破24万辆,同比增长70%,行业排名上升了3位,成功实现企业的第二次飞跃。而2010年,东风悦达起亚销量突破了33万辆。
现代起亚的狂飙突进后的2010年,人们更多地关注的北京现代70万辆的规模,而对于东风悦达起亚来说,品牌力提升,全新设计产品逐一亮相后,打开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
 
不再是性价比?
包括起亚在内,中国消费者和汽车界一贯认为,是性价比成就了韩系车。有人也将中国普通私人轿车市场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德系、日系,最低层次是自主品牌,处于中间的不高不低的,属于韩系车。
这种分法不无道理。但时过境迁,一直坚持这种分法,其实并不科学。中国自主品牌产品在不断提升,而韩系车在全球范围内咄咄逼人的态势,也说明了韩国汽车不但深得中国消费者的喜欢,也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心。
K5作为起亚重金打造的一款重磅中高级车,不但预示了起亚技术、设计的极大突破,而且也表明,韩系车不再仅仅是靠性价比打天下这个过去留给人们的印象。这款车在韩国本土、欧洲和北美上市不到一年,就赢得广泛赞誉。刻薄的美国消费者当年在长时间观望之后,才接受了进入美国市场但一时没能打开局面的日系车,如今,韩系车在美国已大受欢迎,而K5在海外市场,屡获大奖。
正像本文开篇所述,起亚汽车给人们脱胎换骨之感,是有深刻的背景的。大众汽车原设计师彼得·希瑞尔的倾心打造,为起亚的产品设计和品牌包装,用统一的虎啸前脸,进行着形象重构,完全使得起亚成为一个年轻、时尚的品牌。东风悦达起亚接连推出的秀尔、智跑和K5等车型,让起亚品牌从现代起亚的统一形象中完全脱离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起亚的全新设计,正在全球改变韩系车的形象,国际化的形象越来越凸显。
在中国市场,东风悦达起亚上升为主流车企,市场增速很快,事实上,这种态势,是和东风悦达起亚不断适应中国消费需要,进行产品、品牌的提升分不开的。
早在合资企业起步后的郑达玉时代,东风悦达起亚就认识到,要成功,必须要有成功的产品做支撑。早期的千里马,就是适应那个时代消费者对动力要求高的特点,配备了同级车中较强的动力,对产品进行了300多项技术的改造,使之完全适合中国消费需求;另外,推出的嘉华,也是根据上市时中国道路和人们对MPV产品的需求特点,配备了排气量3.5V6的发动机,这在当时其他MPV产品是没法做到的。
此后,随着中国消费环境越来越好,竞争越趋激烈,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耐久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非常关注,对服务要求很高,对汽车时尚、年轻的造型更高,东风悦达起亚在现代起亚汽车品质经营的理念下,很好地迎合了这种需求。
如果说早期的远舰等产品还看不到这种趋势的话,那么如今的福瑞迪、智跑、秀尔和刚刚上市的颠覆之作K5,都是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新颖的产品,当然,希瑞尔大师重构起亚品牌的这个过程,正好与中国消费者对起亚乃至韩系车的这种需要在时间上非常迎合。比如,从现代品牌也能看到这一点,北京现代瑞纳、新索纳塔等产品,也体现出独特的韩系车风格,尽管完全迥异于起亚的风格。
 
起亚起势
你不能单单把起亚产品的生机,或者在中国市场展现出良好的势头,全归功于希瑞尔大师,尽管目前出来的产品,都是大师杰作,但东风悦达起亚自身经营实力、品牌打造功力不得不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为了为K5上市打好基础,东风悦达起亚就将2010年定为“品牌年”,进入了提升起亚品牌的关键之年,通过多元化营销、宣传以及促销手段提升品牌形象,有效拓展品牌渗透力和影响力。比如配合起亚在全球的体育营销,东风悦达起亚通过南非世界杯、网球、篮球等赛事中,有力地传播了起亚品牌,树立了激情、动感新品牌形象。
当然,这些成果很大程度上要归于东风悦达起亚的市场策略。2010年东风悦达起亚全面实施网络渗透战略,直营店将扩展到440家,形成以4S店为主体,直营店为补充,构筑立体式的全覆盖的销售服务网络。一年之余,经销店增加了100多家,设立了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建立了核心稳定的营销渠道。
这些举措看起来和其他车企的做法没有太大差异,但是对于东风悦达起亚来说,这是对2011年重磅产品K5上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铺垫。
K5和一系列全新设计产品的上市,正是股东三方坦诚合作的结果,当初决策更多来自韩方的情形,被更多地本地化所取代。其实,这在崔成起时代就开始了。
无论日系还是德系,无论是高档车还是经济型车,要在中国市场成功,市场策略、成本、营销人员都应该加深本土化,这在市场策略上给了东风悦达起亚更多的自主权,这样的结果,就是对渠道、促销策略的控制更迅速、自如。对市场更容易形成一致的看法。
从2008年起,起亚在全球打造品质起亚的举措,也让东风悦达起亚受益不少。受过亚洲金融危机惨痛教训的韩国企业,有极强的危机意识。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之后,起亚汽车将品质增长放在了极高的地位,并配合品牌的重塑,在2010年让新设计的产品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据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苏南永介绍,在重磅车K5之后,起亚在中国市场又会推出一款名为“QB”的精致A0级小车,虽然在小型车市场,东风悦达起亚有锐欧,但韩国人还是希望在中国小型车市场有更多的作为。如此一来,东风悦达起亚将会有更加丰富的车型。
韩系车现象,随着人们的理解和它们的市场表现,会有更加深刻的不同解读版本,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起亚在中国市场向上走的道路,是品质和品牌重塑时空高度的契合。虽然韩国人也承认,起亚的品牌现在还并不是很强,但这种态势在全新的品牌包装和诸如K5、智跑等杰出产品的支撑下,必将会上一个台阶。
正如大众、丰田等跨国公司高管公开承认起亚汽车进步让人生畏一样,韩系车也正在用实力告诉中国消费者,性价比不是韩系恪守的准则,韩系车同样会在更高层次的市场大有作为。
几个月前,现代起亚的“愿景2020”战略提出,未来10年每年的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形象要提高20%,“生产10年内不发生故障的汽车,以及2015年在全球所有的品质领域都达到TOP1”也已被明确列入规划。
这是让竞争对手生畏的品质目标。起亚已经以过硬的产品K5在践行这一承诺。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