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帮类型片不同于侦探片,也不同于Blog片,它正面描写黑道人物。心狠手辣、善于掌控局面是黑老大的必杀技。在帮派内,父业子承、推能举贤行不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岗位面前,只会好勇斗狠、打打杀杀,很难上得去、坐得稳。于是老大们各有各的手腕。
“德高望重”型,代表人物:《教父Ⅰ》马龙·白兰度饰演的维多·科里昂。一个纽约杂货店员愤而杀掉勒索自己的小混混,并受到启发,以西西里家族为基础拉起帮派。干违法勾当的同时也充当意大利裔贫民的保护神,深受爱戴。
他温文尔雅,从不在言语上威胁别人,但实际上手上沾满了对手的鲜血。这位慈父形象的大家长,善于以德服人,从来不“不教而诛”。但积威之下,几句温言细语就能吓得人发抖。纵横捭阖的政客手段使他建立起庞大的犯罪商业帝国。
这位嗓音沙哑的老教父喜欢乘坐一辆钢蓝色的凯迪拉克V16。1940年以前,这部车速度无出其右,但又不牺牲乘坐舒适性和奢华的配置。这部车总停在长岛的家族大院里,就像他的帝国一样稳如泰山,直到土耳其毒贩索罗佐出现。科里昂在车旁被刺,倒下。摄像机俯拍,趴在车旁的教父、手足无措的二儿子弗雷多、滚动的水果、一动不动的凯迪拉克……强烈暗示第一代教父的统治结束了。
“阴鸷狠辣”型,这类的老大人数最多,代表人物:《教父Ⅱ》艾尔帕西诺饰演的迈克尔·科里昂。前情回顾,迈克尔剪除了索罗佐,打击了纽约五大家族,成为新一代“唐”,建立新帝国。
本集中迈克尔致力于将家族生意合法化,拒绝了州长的敲诈。将势力扩展到古巴,没想到古巴革命,投资受挫。更没想到合作的犹太人海门罗斯心怀叵测,最没想到哥哥弗雷多联手犹太人对付自己。迈克尔只好授意杀死弗雷多。尽管做出“艰难的决定”,迈克尔捍卫自己的权势和家族利益,没有一丝犹豫。和父亲不同,迈克尔不苟言笑,从来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但和父亲有一点相同,他也喜欢凯迪拉克。影片出现过数次类似的场景:迈克尔稳坐在高贵凝重的凯迪拉克Series75 Fleetwood(元首版)后排,保镖在远处警戒,军师站在车前,迈克尔拉开车窗帘,看了军师一眼。这就是命令,没有片言只语。迈克尔是国王,凯迪则是国王的宫殿。
但在古巴街头,他在车中目睹革命者堵塞道路,冲击政府,一片混乱。伟大的“唐”陷入无奈,座车被裹挟在人流中进退不得。在历史的潮流中,再强大的个人也如怒海孤舟。
“后生可畏”型,代表人物:《黑社会Ⅱ和为贵》古天乐饰演的吉米。江湖代有才人出,老派黑老大纷纷退隐,新生代粉墨登场。
港产黑帮片在情节、场面和技巧上已不逊于好莱坞,但总感觉差一口气。古天乐也一样,资质不俗,烂片一堆,无法跃升一线。有过黑社会和坐牢经历的他有希望凭借黑帮片,“爆发小宇宙”,虽然还差点火候,但可当选希望之星。
香港“和联胜”成员吉米急于将生意洗白,转移到大陆,为此竞争“话事人”,与帮派内部势力发生冲突。吉米藏锋守拙的结果就是生意丢光、生命难保。为了不落容纳卧底的口实,忍痛亲手做掉自己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保镖阿力。开了杀戒后,负罪感居然减轻了,最后残忍到变态的程度。策反敌人的手段是,将其中一人拎出来当场大卸八块。
衣着光鲜地坐在7系宝马的车中,后座地灯照亮吉米木然的脸。即使身在豪车,眼神也空洞得如同游魂一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小贩出身的吉米走在夺取“话事人”的路上,尽管心里打叠起百样温情,也要硬起心肠,杀伐果断,用比对手更凶残的手段上位。沉稳的宝马和无所依靠、百般无奈的主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任侠仗义”型,现代侠盗几乎绝迹,罗宾汉的最后代表:《人民公敌》中美国大萧条时期银行大盗约翰·狄林杰。
约翰尼·德普与其演绎的与其说强盗,不如说塑造了一个完美男人。他乐善好施、劫富济贫,对女士彬彬有礼,从来不伤害人质,对爱人忠诚,可谓盗亦有道。与此相比,警察就显得不择手段、面目可憎。有人担心该片干扰观众的道德取向。
因为职业特点,狄林杰与别的老大不同,他居无定所,行无定车。他的谋生工具就是勃朗宁步枪和汤姆逊冲锋枪,凭借敏捷身手和胆大包天,横行10余年。
狄林杰总是乘坐偷来的车去抢劫和逃跑,从来没想到坐豪车耍帅。但抢来的车都属当时性能不俗的猛车,宾利3.5和克莱斯勒Airflow都曾“助纣为虐”。再好的车对狄林杰来说,也只是随手可弃的工具。与警察驳火的时候,还充当盾牌和掩体。脚踏在满身弹孔的车旁(30年代的豪车迎宾踏板宽大,可供行驶中保镖在车外护驾),拎着冲锋枪,大摇大摆地随车消失。
狄林杰最终中伏死在剧院侧面的小巷里,飞天侠盗也无法对抗国家机器。
汽车公司赞助影片是常事,但面对黑帮片的时候,总是很谨慎。最多限于准许使用而已,直接赞助的风险很大,因此黑帮片很少直接展示老大们坐骑的车标。但从黑老大的偏好上,还是能看出些端倪,甚至还能看出导演的水准。当然,要在预算充足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