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2期

还原社会百态——评《谁更了解中国》

作者:
时间:
2011-02-09 16:15:16

 如今的媒体,似乎从来就不安于平静。而能在这种不平静的状态下冷静地思考,除了独立知识分子外,还有就是睁大眼睛,企图记录下这个时代一切值得记录的人。李翔就属于后者,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新时期“80后”。带着“谁更了解中国”的疑问,对自己曾经作为《经济观察报》记者时所采访的当代“英雄”故事进行了梳理。
李翔的采访对象或者是深刻的经济学家,或者是成功的商人,或者是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或者是处于时代风口浪尖上的草根代表。这本书就好比一扇窗口,借由中国目前各个思想阶层相对独立的思考,去窥探这个时代的风景。
经济学家的某些理论和观点从来都会成为社会舆论的搅动棒,尤其是那些能说、敢说、会说的经济学家。理论能否被验证需要时间,而一旦一个新的想法、观点被提出,尤其是那些对现状有批判有超越的理论被提出时,往往会激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评论。张五常、茅于轼、黄亚生、陈志武、谢国忠就是这样的经济学家,选编在本书里的访谈,围绕“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勾勒出改革开发30年来,中国在经济方面历经的制度模式变革、经济方式转变等问题,抽丝剥茧地触及到经济制度的核心。虽说是观念在历险,但却能启发更多的人去更新自己的观念,去发现和关心经济现象背后的更多问题。
所谓独立知识分子,乃是不仰权贵鼻息、有独立意识和存在、对政权起监督作用的代表一系列现代价值观的精英群体。他们不代表任何利益团体,只忠实于自己的理想和诉求。正因为不依附、不纠缠,所以他们的思想能够独立,正因为思想的独立,他们发出的声音带有公平和正义的颜色,而李翔从这一个群体里选择了许纪霖、袁伟时、谢泳、展江作为代表,呈现一个和经济层面并行但是又易于被一般大众忽视的精神中国。
作家的功夫在于用独到的叙述方式去阐释内心,他们用故事传情,用散文达意,他们用笔在关注和记录社会的发展。十年磨一剑的余华,等待中国伟大小说的《收获》杂志副主编程永新,用自己的笔触去呈现中国30年叙事的凌志军,通俗历史学追随者的吴思、王树增、李亚平,还有永远与童话为伴的郑渊洁,及“80后”作家代表韩寒。不同作家,专注的领域不同,记录的方式不同,但是他们都用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去叙述,去构建。通过他们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他们眼中的世态和社情,去跟随他们读懂中国。
在讨论完经济、独立思想、文化、商业之后,李翔把聚光灯锁定在了一群用青春换取生存条件,为城市发展做过巨大贡献的青年劳动者身上。他们是社会发展最底层的推手,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在延续made in China的神话。他们置身于血汗工厂的糟糕环境中,缺乏理想,更难言生活品质。他们往往是被遗忘的群体,只有在出现诸如十二连跳之后才会成为集体的记忆,但这种记忆也会如昙花。这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也是矛盾,经济学家在用理论解释现象,思想家在用独立思考监督权威,作家以笔为武器在营造文化氛围,商业英雄挥动大旗在推动经济前行,而真正的草根在默默地以青春和泪水作为赌注去为他们的前程铺路,但他们的希望又在哪里?
谁更了解中国?李翔给出的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看完该书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就好比100个读者心中有100个哈姆雷特一样。但这本书的意义在于,把社会百态融入一体,还原了各阶层原貌,尽管像“无字碑”一样,没有评论,没有总结,但留白给读者去梳理自己的思考,让大家读懂并思考中国应该有的脸庞。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