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7期

纠正畸形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24:22

  本田罢工和富士康事件引起的风波渐渐淡去,但两者引发的模仿效应远未结束,此后的本田制锁以及丰田饰件罢工。前者关乎精神,后者关乎物质,都足以成为中国工业化的标杆性事件。

  笔者认为,这对于中国制造来说,不亚于一次地震,因为中国制造长期以来的低成本和利用人口红利优势的格局,可能发生很大的裂变,而且,此两次事件涉及到IT外包和汽车制造两大核心产业。对于整个制造行业的影响,将比预料中更为深远。

  短期来说,富士康的“13连跳”和本田停产事件都以工人获取薪资的提升暂时偃旗息鼓。但是,中国在尚未完成最终的工业化体系的全产业链均衡发展时,因为经济增长的分配机制畸形,导致成果的分配不公现状,如果直接采取激进的跃进发展,对于基础尚且薄弱的中国工业,其利害关系,仍然是一个有待验证的课题。

  从长远来说,如果长期隔离和拉大经济增长成果中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分配机制,必然会导致社会体系的剧烈动荡;如果贸然打乱这种转型期间相对合理的机制,对于正在进行中国式补充工业革命产生的冲击,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重要课题。所以,在正常的工业化进程和基层员工的成果分配机制之间,毫无疑问,无论对于学术界还是决策者,都是两难之选。

  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的解析,因为人口激增和社会二元制制度的长期存在,不仅让中国错失工业革命带来的人类文明的跃进,而且,目前只能通过大量的相对廉价的人力资源去实践工业推进的速度。

  这种制度本身有着固有的局限性。以大规模制造的汽车工业为例,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无论是德国还是法国,这些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人力资源停滞增长的压力之下,从先行者奔驰汽车和福特汽车伊始,开始在汽车工业化生产的每个阶段逐渐实施工业化,小至一个工位的工装夹具,大至大型先进机器人的使用,客观上,高成本的人力资源是推动100年来汽车渐进性变革的推力,但是由此带来的工业文明的成果,已经使得这些先进的工业化国家,遥遥领先。

  反观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及社会就业和社会分工面临的既定压力所致,这些本来应该发生的类似革命,迄今为止仍然未能在汽车制造和相关制造行业中进行。一个可能的事实是:对于富士康和本田们而言,如果人力成本达到机器设备成本的平衡点,毫无疑问会对中国现代工业进一步的推动产生巨大的推力,加速中国工业革命驶向纵深。但是,这也势必会使人力资本的取代趋向加速。

  以丰田为例,这家年产接近900万辆的汽车庞然大物,全球员工总量不超过30万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汽车公司,以东风汽车为例,东风公司去年达成189万辆销量,东风公司(刨除三产人员之外)的总人数高达12.4万人。对比之下,丰田的人均效率是东风公司的两倍以上。

  所以,无论历史还是未来,变革带来的积极一面是社会初级分配体系变革,使得基础劳动力的收入不在被社会经济的发展所抛弃,这也会推动产业技术向更高端和先进的路径前进。

  但是,如果这个转型过于迅速,因机器设备的大量对人力的取代,会产生巨大的人力资本富余,如果未能通过新的产业机会实现转型,和当前居高不下的乡间富余人口两股强烈的大潮相互推动,会让中国的就业问题成为高悬的“堰塞湖”。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