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6期

撬动汽车的支点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4-12-22 16:24:33

  3月17日,南京浦口。

  上汽自主设计制造的首款A级车——荣威350今天在这里下线。与以往国内任何新车下线仪式略有不同,在喜庆的色彩下,带着凝重的自信与必胜的期待。

  没有豪言壮语,但人人脸上写满了信心。简朴的下线仪式,却是最高的规格,当地政府省市级一把手都出席了。他们看到,两年多的上南合作正在形成1+1>2的合力,初见成效。而作为一种实力的体现和产业的转身及释放的信息,却令业界瞩目,更是让媒体为之欣喜。

  这是上汽的拳头产品,更是自主品牌战略转变的开始。

  观察人士分析,上汽敢于在A级车上发力,这是代表中国汽车业多年能量积蓄的喷发,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毋庸置疑,荣威350的问世将以崭新的姿态开创自主品牌一个新的时代。

  安亭,浦口,300公里融为一体  

  3年前,南汽人不会想到会到安亭上班,上汽人也不会想到会到浦口上班。如今,没有了距离感,沪宁之间,上南融为一家,实现了汽车工业300公里战线(配套半径)真正的协同作战。这样的忙碌与穿梭标志着一个新型的生产方式诞生了。上汽集团董事长胡茂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了一句“自主品牌顺了”,做了高度的概括。分平台布局,一年一个车型,实现规模化生产。

  如此壮景,目标清晰,非一般手笔所为。胡茂元说,起步15万辆,4年之后30万辆。浦口要成为上汽自主品牌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

  有人称,这是自主品牌最靠谱的行动和保证。浦口的员工说,荣威350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而外界则看到了以汽车为龙头的浦口企业族群化正在聚集,形成效应,打破了以往的沉寂,开始有了生机。如静水深流,春江水暖鸭先知。

  30年前,专家们曾经设想过这样的情景,被当做大国汽车理想的发展模式。但在条块分割的计划经济时代,那是天方夜谭,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今,以安亭为圆点,将上海浦东临港,江苏仪征和浦口连成一线,犹如金字塔,勾勒出上汽自主品牌稳步发展的轮廓与可期待的前景。

  荣威350下线有3层含义。首先,宣布上汽自主品牌南京浦口基地二期改建工程建成投产;其次,标志上汽自主品牌平台化战略布局基本完成;再是,构建上汽技术中心安亭基地、南京分院和海外研发中心三地的研发体系业已形成。

  由此,在荣威350缓缓驶下生产线的同时,上汽自主品牌的制造和研发体系完整地呈现出来,它犹如企业的两个轮子开始快速驱动,向着既定的目标全速加油。

  对此,上海汽车总裁陈虹认为,荣威350将技术、质量、信息等融为一体,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含金量,还注入了品牌的精神价值,更标志着上汽拥有了自主品牌开发管理体系的复制和创新能力,这将是上汽走向国际经营的宝贵经验。

  3月10日。上海大众试车场。上海汽车执行副总裁陈志鑫亲自试驾了即将下线的荣威350,几圈下来,并没有吱声,而是请曾经担任过上海通用销售副总经理的孙晓东试驾,以营销的专业眼光进行“挑刺”。孙试驾后说,这车不错。好评有加。但陈还是不放心,再请被德国大众惟一认可的中国试车专家蒋杰上去试驾。结论是,操控自如,底盘结实,动力充沛,整车稳定。  不谋而合,英雄所见略同。

  3月12日,由陈志鑫亲自带队,将上汽乘用车公司负责制造、质保、研发、营销等执行总监以及项目相关负责人集中起来对荣威350进行最后的长途试驾,由南京到杭州,并同时与竞争车型做对比。

  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孙宏根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阵势。他说,这是一批真正懂技术的汽车专家,从老总到部门经理,个个内行,身先士卒。孙本人也是干汽车出身,看出了门道。建设南京浦口工厂,他是功臣,也是参与的指挥者之一。上南合作之后,他感受最深的是,上汽是有一批精英在干轿车,就拿荣威350来说,光上海汽车总裁陈虹就不知试了多少遍。

  这样的试车对于上汽的高管来说是深入现场的一种方式,也是解决产品问题的有效途径。也就是在这次试车中,大家觉得荣威350可以开阀(批量生产)了。根据自主品牌的产品生成流程,在每款产品投产前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阀门”需要开启,每开通一个“阀门”也就意味着向成功靠近一步。从G8到G0,每个阀门都要各个部门交付了,没问题后才能流向下个阀门,以此类推,直到所有阀门全部打开,项目才算完成。从概念到样车,再从工程试验到质量评价,以及再到管理层试驾,批量生产,商品车下线,直至交到经销商手里。荣威350的开发过程就像阿·托尔斯泰所说,“在苦水里泡三次,在血水里浸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

  “荣威350为上汽自主研发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兼乘用车技术中心主任高卫民说,在自主品牌创新上我们是用全新的理念,国际化的思维,根据中国市场需求开发的崭新车型,不仅原创,而且探索出发动机与整车同步开发协调的经验,走在了同行的前面。搭载全新同步开发的1.5VCT发动机性能优越,动力性、操控性、NVH等指标可以比肩国内知名合资品牌同档车型,这都将是这款车最值得信赖的亮点。

  对上汽来说,这是心血之作,也是对历史的交待。

  小车战略的历史突破  

  “得小车者得天下。”

  在取得荣威品牌的成功之后,荣威550的问世奠定了荣威品牌从知名度到认知度的迅速提升,影响力也随之扩大。由此,改变了自主品牌的形象,跻身主流汽车之列。故有人称,荣威打破了合资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为自主品牌进入中高端汽车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从荣威750切入高端市场打响品牌知名度,再到荣威550赢得广泛市场认同度,上汽在发展自主品牌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内涵、超强实力、品位科技的汽车品牌。

  一项权威调查结果显示,荣威品牌的知名度从2007年30.9%提升到2009年92.5%,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追赶上了合资品牌,甚至领先于个别的合资品牌。放眼整个汽车市场,荣威业已扛起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大旗,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

  历史将证明,荣威550是自主品牌的一道分水岭。有人分析,这一切都源自于上汽多年来与外资合作经验的积淀,国际化视野的营运思维,人才集聚的管理优势及创新能力在自主品牌上反哺的重要成果。所以,业界评论,“上汽以这样的底气与思路进入自主品牌,一亮相就是大手笔,却在意料之中。”

  回望荣威品牌不长的发展史,可以用“韬光养晦,运筹帷幄”8个字来描述。正如《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所说,“中国的开放是实施强国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经济。为了实现从‘世界工厂’到新技术创新基地的转变,中国通过限制外资股份等手段有效地保护了中国企业,并且通过适者生存的严酷竞争壮大它们。”

  这就像一出上演的品牌大戏。如果说C级车(荣威750)是拉开荣威品牌大幕的序幕,那么B级车(荣威550)就是引子,而真正的主角则是A级车,那就是荣威350。上汽高层很清楚,“大厂造小车”,这是打造国际化汽车大企业的规律,也是中国汽车跻身世界汽车强国的入门券。对标结果显示,“得小车者得天下”。要做大市场基盘,只有寄托在小车身上。胡茂元说,做大自主品牌必须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对上汽自主品牌而言,荣威350就是拳头产品,也是未来做强自主品牌的起点。可以预见,对于市场“基盘”的争夺希望在小车。统计数据显示,A级车占整个乘用车市场的比例在40%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荣威350下线就显得格外有现实意义。

  负责营销的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蒋峻,从荣威350产品策划到商品车上市,可谓从原点到原点,即从市场需求出发到市场落地整个开发过程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人。他说,这款车所体现的除了有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汽车功能特性之外,重要的是把当下对汽车消费的精神诉求和对功能的满足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很高的平衡点,为A级车引领新潮流树立了典范。他从消费者的角度试驾了这款车后自信地说,这款车完全可以与合资品牌叫板,突破了同级车的最高标准。  那么,这是一款怎样的车?

  这是一辆“活”车。 

  尽管负责开发的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张觉慧深感自接受这项任务至今都没有轻松过,但他还是十分幽默地用一个“活”字来形容荣威350,算是对他付出的一种感受和总结。他说,这是完全以国际化的视野,结合中国消费者诉求,以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开发出来的全新轿车。这款车的“活”,可以理解为原创,也可以看作是有生命价值的符号。

  这两点正是上汽对于发展自主品牌最生动的解读和践行。荣威550的成功启示,就是国际化的本土基因与产品的附加值赢得了市场认同。荣威350在此基础上则强化了这一特征,一改以往自主品牌跟随或盲从的开发思路,摒弃了起点不高的局限,与世界同步,敢于领先的创新思维与实践,充分挖掘存量,走在了同行的前面。张觉慧说,这是建立在成熟经验基础上的突破,是集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开发之大成的综合创新。背后是覆盖整个开发和制造体系价值链的娴熟驾驭和平衡的结果。

  这是典型的小车大思维的手笔,也正是上汽全面介入自主品牌发力的切入点。

  “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掌握了开发流程,为今后提升开发质量打下了基础。”

  荣威350项目管理高级经理娄臻亮博士说,在开发之前他们所做的虚拟工程中都已经预计到了开发的结果,为实体开发提供了准确的路径,尽可能少走弯路。这是娄博士在泛亚技术中心工作时积多年经验之所得,现在用到了自主品牌的开发上。他认为,由此产生的高效率是有价值的。

  “在上汽乘用车公司,有一大批来自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业界的技术骨干,也有海外专家。”上汽高管介绍说,荣威350开发团队都是从上汽集团抽调出来的精兵强将所组成,他们有实践经验,也有理论造诣,个个是精英,深得浦口工厂员工的好评。

  业界的老同志说,今天荣威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中国汽车业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从小车战略角度实施荣威350开发工程,从零起步,并与发动机同步开发,仅用了38个月,双双告捷,这在业内十分罕见,实际上宣告了上汽自主品牌的“造血功能”已经完成,而且经历了实战检验并证明这是一支能够担当起历史使命的“国家队”。

  质量,自主品牌的生命线  

  荣威350下线时,浦口工厂沸腾了。员工们相互庆贺,眼里闪烁着泪光。其中有一个人最为激动,那就是南汽集团总经理黄可基。他说,在他二十几年的造车生涯中,这是他看到造得最好的一款车。

  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位曾经在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工作过,后来去山东成功地建成上海通用烟台基地,现在又被胡茂元点将派往负责浦口工厂的“老上汽”,将一身心血都投入在了汽车上。

  在黄可基的主政下,浦口工厂焕然一新。投资25.66亿元的工厂改造,不仅能满足年产15万辆生产能力的需要,还拥有目前国门内最先进的1.3L-1.5L专门为A级车配套的全新发动机厂,年产最高可达到25万台发动机。

  “有了好产品就有了奔头。”这是员工们发自肺腑的话。他们说,有了荣威350,心定了,自信心也增强了。首批新车下线,员工纷纷登记买车,情景热烈,供不应求。这在南京的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车造得好,来之不易。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王新伟说,我也在合资企业干过,这里抓质量比合资企业还要严格,荣威350是最典型的例子。他说,上汽中层以上的管理者业务都很过硬。在员工看来,就更神奇了,上汽乘用车质保部执行总监陶海龙通过目视就能发现不被人察觉的细微问题,甚至能目测出缝隙高低相差2毫米之间。发动机有异响,不用看就能判断出问题出在哪里。这样的故事,几乎天天都有。就像张觉慧那样,看一眼车身骨架就知道设计是否合理,凭听车子的细微异响就能指出毛病出在哪里,这种直觉已经深入骨髓。这已经不是熟悉所能形容,而是对汽车痴迷造就的“特异功能”。用陶海龙的话说,是源自对汽车的爱。张觉慧说,他只要一包烟,坐上一天看图纸听汇报一点都不会觉得厌倦和犯困,而且精神特好,记得牢,不会忘。

  这是长期训练出来的职业习惯。张觉慧调任上汽自主品牌之前是上海大众产品工程部经理,工作了20年,主持和开发了不少车型,其中朗逸开发就是在他主持下进行的。陶海龙也是这样,调任上汽自主品牌之前是上海大众质保部总监。他说过,从造过500万辆轿车企业出来的人,对质量的要求和感觉是不一样的,他的眼界和要求也不一样。

  不放弃任何瑕疵,坚持质量“三不”原则,到了苛刻的程度。“质量是生命”,这是上汽起家的立身之本。陶海龙常常向浦口的员工讲述上海大众成长的故事,想以此告诉大家,作风、质量、方法、标准等关键词的真正内涵。他说,质量高于一切,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当年朱基在上海抓桑塔纳轿车质量时就说过“不许瓜菜代”,要百分之百的合格。今天,“品质至上”已经被列入上汽乘用车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历史轮回,背景不同,却有惊人的相似。起步于1984年的上海大众,是在原上海汽车厂旧址改造上开始现代化轿车的生产。从传统生产方式过来的员工对于狼堡派来的专家在生产上吹毛求疵表示不解,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用榔头砸了当场“示众”更是怒不可遏,对于生产现场和环境的苛刻要求难以接受。这样的冲突与理论,从摩擦到误解,甚至闹成了“问题”被激化。事隔多年,这样的故事在浦口也出现过。不过,阵痛后很快就过去了。大家意识到,这就是进步的阶梯,时代的车轮。

  在总装车间,舒适整洁,宽敞明亮的环境,现在放一张白纸在地上,下班后也不会再有灰尘了。同样,在新发动机厂,现代化的程度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谁都不会怀疑这里的能力。总装生产部部长戴建军自豪地说,今天的浦口工厂不比合资企业差,员工素质也在节节提升。他在生产线上介绍一位新上岗的质量检验员说,就是这位小姑娘,检查出外协件的线束装错的质量问题,避免了一次质量事故的发生。同样,车身生产部部长郑增生在抓好质量的同时关心员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还有发动机厂NSE项目总监陆春光全身心扑在厂里,为有生之年建成这样世界级先进发动机厂而感到无比欣慰??

  他们都是上海通用抽调出来的业务骨干,年富力强,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正如一家国际著名咨询公司在对国内汽车企业做的竞争力分析时所说,上汽30年造就了一批专家和杰出的管理者,这是上汽最大的财富和核心竞争力。

  有意思的是,在浦口采访荣威350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抓质量和技术多半是上海大众出来的,抓管理和做营销的多半是来自上海通用。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尚未证实,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种互补,也正是上汽的优势之所在。

  以往的事实证明,上汽集团得益于制造、管理和销售的经验使它能稳健地驰骋在汽车发展的快车道上,而这些经验的成功输出,也使得上汽集团在业界的地位更加巩固,充满期待。荣威350结出的硕果再次证明,上汽历经30年的卧薪尝胆,矢志不渝的努力,终于为大国汽车的转身打响了第一炮。如同当年领先一步的桑塔纳国产化,再拔头筹,树立了自主品牌新的标杆和旗帜。

  现在,人们可以从荣威350这款车上看到“中国车”的今天和明天。  诺贝尔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说过,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够以高质量生产人们所需的大部分商品并以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把它们推向全球市场,那会是怎样的景象?他预言中国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这样的国家。

  那么,汽车?  

 现在看来是有可能的。

  4月23日,北京国际车展上,荣威350宣布上市。老外说,“中国车”正式亮剑。参观者为之击掌,在众木成林的自主品牌中成了看点。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在“合资化”的陪伴下终于走完“学习过程”,开始独立自主的标志。

  它意味着什么?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借用这句活,荣威350可以说是撬动了中国汽车的一个支点。而这个支点正是中国汽车与世界汽车格局发生变化的侧影。由此,“中国车”动地而来的大潮已经来临。采访手记:

  近年来,以三大汽车集团推出的自主品牌所产生的市场效应业已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他们的战略思路和技术路线以及营销方式终于撬动了中国汽车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种根本性的转变主要展现在以下3个方面。

  首先,“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开始转变为反哺自主品牌的发展模式已成定势;其次,以国际化的对标思维来严格要求自主品牌的研发和制造已成潮流;再是,按产业链和体系化参于市场的全面竞争已成方向 。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分别采访了上汽乘用车公司的临港、安亭和南京的浦口,先后采写了《新上汽人》和《冬天里的篝火》等报道。今年4月,又深入采访撰写了《撬动汽车的支点》,算是对这一思考的总结。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荣威350的推出并非一个产品的问世,而是自主品牌众木成林的趋势使然,这也是中国主流车企“以市场换技术”成长过程的历史交代,走向成熟的开端,即以单纯的产品制造转变为技术创新的起步。恰逢今年北京车展,自主品牌终于大放异彩,成了中国历届车展扬眉吐气的一次车展,找到了尽主之谊的感觉。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车展将会越来越名副其实。

  我们看到,与之相呼应的是,在世界汽车普遍下滑,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逆势上扬的态形下,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的销量又是全球第一,自主品牌的业绩再拔头筹,抢了合资品牌的风头。这也为荣威350登场提供了彰显英雄本色的舞台。

  荣威350是A级车,从策划到设计再到制造,全过程都是按照“体系化”进行的,也就是说,无论是思路和要求,方式和管理,理念与创新,营销与推广,都是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本土市场为落脚点,不仅与国际接轨,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汽车思维”,但又不局限于传统的束缚。我以为,这是与我们以往对汽车的理解略有不同。也就是说,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正在演变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作为消费概念的汽车,正在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正如国外汽车设计师在看了荣威350后认为,这才是“中国车”。它不是图解,而是有思想的车型,代表了很大市场的诉求,但谁也不能漠视它所表达的消费价值。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自主品的诟病无非是没有“父母”、没有“血统”、没有“姊妹兄弟”。在这方面,上汽一开始就从打造品牌入手,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树立了在自主品牌中的“正统名分”,为日后的产品地位打下了基础。所以,荣威350不能不引人关注,它既是自主品牌由弱变强的分水岭,也是中国车开始有附加值的重要标志。我想,荣威350将会是“中国车”的重要起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