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4期

“被佩服”的李书福

作者:
时间:
2010-04-14 13:40:25
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一案终于有了正式的结果。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与福特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协议,前者以18亿美元收购后者旗下沃尔沃100%股权,这起历时数月的交易成功达成。按照各方公布的信息,到2010年第三季度,在顺利的情况下,他们将最终完成交割。
在金融海啸发生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一直被认为是最有能力参与国际重组的力量,在北汽收购了萨博的技术后,吉利汽车以更彻底的方式跃上国际舞台。于是,在很多人看来,吉利汽车成为中国汽车的代表。然而,也有很多表示了担忧,诸多汽车制造商的高管都以“佩服李书福与吉利”表态。
按照中国式的思维,这种表态具有多面性。
一来,他们对作为民营企业的吉利汽车能够以这样手笔收购的确怀有敬意,毕竟鲜有国内整车制造商能介入其中,在“走出去”的号召下,李书福达成所愿。
二来,这样的表态具有相当的暧昧性,无知者无畏是他们的言外之意。沃尔沃汽车在福特的管理下都未能解决根深蒂固的问题,李书福与吉利汽车除去勇气,是否有足够的运气管理好沃尔沃?中国本土整车制造商的高管们知道,中国本土的企业的确缺乏国际运作的经验。
有了上汽与双龙的前车之鉴后,中国汽车已经认识到,工会力量在整个企业运营中扮演异常重要的角色,李书福能否承受类似问题的重压,尚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与此类表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谁会成为这起收购案的赢家?
于福特汽车而言,出售沃尔沃是既定的战略。在艾伦·穆拉利成为福特汽车的CEO后,他决定为福特汽车瘦身,并为此制定了“一个福特”的计划。在这一战略下,福特汽车先后出售了阿斯顿·马丁、捷豹与路虎,出售沃尔沃是其中的一部分。
通过出售旗下的资产,福特汽车成功渡过了金融海啸的冲击。现在,它已是底特律最健康的整车制造商。不仅如此,在丰田汽车遭遇召回事件后,福特更是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其生产的多款产品都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与10年之前相比,福特汽车进入了新的辉煌时期。而这一切都与福特汽车瘦身不无关系。
由于沃尔沃汽车连年亏损,福特汽车已经对其失去了兴趣。这无论是在福特汽车的战略层面,还是在具体的产品层面,沃尔沃继续留在福特体系中的必要性聊胜于无。所以,当沃尔沃被出售后,艾伦·穆拉利说:“出售沃尔沃汽车将使我们福特能进一步集中力量在全球打造福特品牌,并继续推行‘一个福特’的计划,为全世界的消费者们提供最好的轿车和卡车。”
如此观之,福特汽车通过这起交易达成了既定的目的。
对于收购方吉利而言,通过这次交易它为自己的发展描绘出了新的前途,至少在战略层面,吉利汽车的路越来越宽。在市场影响力方面,吉利汽车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
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汽车在市场层面的影响力,更多来源于廉价的经济型轿车。为能改变局面,吉利也在产品与品牌层面进行了各种尝试,但与收购沃尔沃相比,这些努力所带来的收益实在有限。通过这次的收购,吉利汽车在产品与品牌层面都有了相当的提升。
虽然李书福在收购仪式上表示,接下来吉利与沃尔沃是两个不同的公司运作,但无论从技术还是产品层面,沃尔沃对吉利都是一种提升。而这一切都要等待数年之后,由吉利运作沃尔沃的结果来判定。
不可否认,在接下来正式接管沃尔沃汽车后,吉利汽车还需要为其投入不少于收购本身的资金。这引发了各方的讨论。其实,李书福与吉利汽车已经通过香港的上市公司赚取了足够的资金。此外,李书福在中国的诸多城市还有相当的地产项目,吉利汽车大可不必在资金上费心。
纵观世界汽车范围的兼并与重组案,在收购方与被收购方达成合作之初,各方都被看作是赢家。而当合作破裂时,鲜有其中的一方能从灾难中逃生。收购本身就是风险投资的一种。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