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4期

平凡生活的强大折射——美国汽车文化随感

作者:
时间:
2010-04-14 14:20:32

半年前就制定好的美国之行计划终于成行了,虽然只有短短的20天,但所到之处,所见之景,再结合中国的现实,都在思绪中激起了小小涟漪。
 
驾照风波
    在美国,没车是寸步难行,尤其是在洛杉矶这种公共交通并不十分普及的大城市,没有车就等于没有了脚。
    看着自己在一年前就已经过期了的美国驾照,决定明天一大早就先去DMV(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 机动车车辆管理所)申请驾照的延期。
此次与我同行的,除了家人之外,还有上海朋友一家3口,男主人见我要去办理驾照,心里痒得不行,要求同去,我欣然接受。
    早就有美国朋友告诫,现在的DMV是“人满为患”,一定要早去,否则就要耽误一整天时间。果然,来到DMV门口时,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少说也得有二三十人,但井然有序。看看表才7点半,离开门的时间还有半小时,于是戴上在加州必备的行头之一“太阳镜”,安然地享受着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
    早晨8点,分秒不差。保安一边开门,一边大声叫喊着:“请在没有被允许之前,不要进入大厅。”态度有几分严厉,也有些许不耐烦。DMV在美国属于联邦政府机构,相较私营服务性行业的“客户至上”,工作效率低下和少数人的态度蛮横,是我十几年前到美国时就听说过的了,现在过了这么长时间,看来情况并没有什么改善。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轮到我和我的朋友了。朋友的英文水平有限,一直希望在我的帮助下拿到那张他梦寐已久的美国驾照(在美国,驾照好比我们中国的身份证,有了驾照很多琐碎的事情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但像我朋友这样拿短期商务签证的,一般没有申请驾照的资格)。
有了心理准备,自然就有了一套随机应变的说辞。来到柜台窗口,看着眼前这个慈眉善目的“老大爷”,心里已经有了八成把握。和大爷交流了5分钟左右,我已经将他说服,结果是他和我一样深信,朋友在美国逗留的6个月内是一定需要一张当地的驾照。就这样,填好表格,交了36美金的费用之后,我帮朋友顺利拿到了进行笔试和路试的通行证(这是在美国考驾照所需的全部费用。包括无次数限制的笔试和3次路试机会,如果3次路考都没有通过,则需要再交36美金,直到通过为止。在美国考驾照无需上驾校,和中国动辄就几千元上驾校考驾照的费用相比,微乎其微)。
    本以为申请延长驾照,只需要交钱就能了事。谁知“大爷”这次可没有网开一面,他明确指出我的驾照过期已超过一年以上,必须再进行一次笔试,笔试过关才能如愿。
无奈,交了31美金后,我和朋友一起来到另一个专门为笔试所准备的区域内,排队领了试题,坐在被划分好的一个个小“格子里”开始答题。考区内安然有序,虽然没有“老师”监考,但“考生”都很自觉,没有一丝一毫交头接耳的迹象,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事先没有准备,考官当场判卷,我和朋友的第一次尝试都失败了。60道的选择题中,要答对48道,也就是要得到80分,才能顺利进入到路试阶段。惟一幸运的是,朋友拿到了中文试卷。由于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试卷中有英文、西班牙文、中文等不同语种供考生选择。
在被考官当场宣判了死刑后,我和朋友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就心照不宣,“今天考不过绝不罢休”,中国人不服输的劲儿一上来,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了。果然,我俩在停车场里苦读了一小时后(现场有为考生准备的复习资料),第二次我们都成功了。就此,我的驾照延期一事就算完事大吉,拿了一张有我签名的电脑打印纸,考官说,这就是我的临时驾照,正式驾照将会在7个工作日内寄到我的住处;朋友则将要通过网上预订,迎接不久的路考。
    “路考这事儿,你还得帮帮我……”离开DMV大厅时,朋友如是和我说,因为他知道路考就没那么幸运了,考官可都是说英文的。我安慰他:“别担心,这事儿全包在我身上……”
    后来,我真的帮朋友顺利考取了美国驾照,我们都觉得,这是此次美国之行中,最最值得回忆的一个插曲。
 
租车故事
    有了驾照,就可以租车进而完成我们逛迪斯尼,游圣地亚哥海上公园的大计了。我的儿子和朋友的女儿都还未满5岁,但迪斯尼和海上世界已经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了。
翻开Yellow Page(电话簿,里面按区域划分,凡涉及日常生活所需,方方面面,各行各业的电话号码应有尽有),给离住处最近的租车行打了电话,约好时间,让他们派车来接我。
    租车行的老美如约正点到来,我们上了他的车来到美国规模最大的租车行“赫兹”(Hertz)的一家门市店。
    “这里都是我们可以出租的车,你们可以先随便看一看。”来载我们的司机指着停车场里擦得油光锃亮宛若新车般的待租车对说道。看到我们一行6人,他推荐我们租一辆可供最多7人乘坐的SUV,这我正合我意。
想起6年前离开美国时,市面上还少有这种可供7人乘坐的SUV,当时正是Van(7人座的休旅车)“雄称天下”的时代,几乎每个家庭除了有人人必备的轿车之外,还都会再买一辆只供全家人出行时所需的Van,但一般只会在周末使用。联想今天的中国还把这种车统称为商用车,一般都是用来接送公司老板上下班,看来是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性,局限了Van在中国普通消费阶层中的发展。想到这儿,觉得这正是对美国“大车”再次一窥究竟的好时机,于是我对司机报以一笑:“好吧,那就让我们来谈谈价钱吧。”
    来到办公室内,工作人员已经做好了接待客人的准备。
    “您是需要一部7人座的SUV吗?我们目前可以出租的只有一部别克的Enclave(昂克雷),价钱是每天189.99美金再加上税。”
    “您有同级别的日本车出租吗?”听到令人咂舌的高昂租金,我马上把话题转移开。
    “对不起,没有。我们的车行现在没有任何日本车供出租。不过,要是价格的原因,我们可以给您优惠,租两天送一天,您看怎么样?”
我注意到,工作人员故意将目光从我们脸上移开,仿佛很怕我执意追问下去。我心里当然清楚,丰田召回事件在美国正处风口浪尖,“赫兹”不再出租日本汽车的做法,已经清楚地摆明了立场,这是敏感时期的敏感话题,我当然不会让对方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心里做了个简单的算数题,又征求了朋友的意见之后,我同意将该车租3天。
    “那好,您有美国的汽车保险吗?”在美国租车,保险是强制性的,如果客人没有保险,租车行同时也出售保险,价钱按天计算。
    “没有,我就买一个最基本的保险吧。”为了省钱,我脱口而出。因为我知道,这种保险只有是在对方责任时,才可以索赔。但鉴于对自己车技的自信和对美国路况的了解,我还是做了这样的决定。
    办好了所有手续,我和工作人员开始一起检查车的内部和外部状况。这是在美国租车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若发现任何磕碰的痕迹,工作人员会在租车单上做下记录,以免还车时发生纠纷。若是在还车时发现除此以外新的划痕或是对车内部的损坏,那就得完全由自己来负责了。
    在国内时,偶见路上有这种外观曲线流畅的别克SUV,但从未近距离感受过。迫不及待地钻入车内,坐在皮质的驾驶座位上,立即产生了一种坐美式沙发的松软舒适感,再环视四周,贵气的全黑内饰,仪表盘上各种“高科技”色彩浓重的装置,让我一改过去对别克车有些“老气”的看法。除此之外,这部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看似不怎么“庞大”的外观下,其内部空间非常大,想必多人共乘极其舒适。
    我们将一辆几乎是崭新的别克昂克雷开出了停车场,对旅程充满了期待……
    3天过后,还车时间到了。因为是中午时分取的车,我和朋友盘算中午一点前去还车应没有问题。谁知来到租车行,车行门却紧锁着。看着门上贴着的营业时间正在纳闷儿,忽然想起今天是星期六,车行按规定12点关门,再看看表,12点20分,这下可好,“老美”已经回家欢度周末了。这下可好,还车就得等到下星期一了,等于白白损失了几百美金。
    回到住处,我没有甘心。迅速上网查找有没有周末营业的“赫兹”门市,因为我知道只要将车还到全美任何一家“赫兹”的分部都可以,而且是免费的。最终查到,只有机场的“赫兹”是24小时营业,虽然机场离住处大约50英里,但算算细账,马上还回去还是值得的。
    中午时分,路上交通情况良好,50英里只用了大约50分钟。将车开入停车场的入口时,已有工作人员守候。带着标准的“美国式”(我总觉得美国人的微笑很假,尤其是从事服务行业的)微笑,一个40岁上下有着褐色头发的男子迎了上来。
    “我想这辆车一定给您带来了不少愉快的经历,”他用一个巴掌大小的手提电子装置在车牌前一扫,然后和已经开门下车的我说:“您的租金一共是439.99美金,对于晚还的这两个小时,我将尽量说服我的同事,让他们不收取这笔费用。”
    原来,经他手中的装置一扫,他已经掌握了我所有的租车资料。本来还想和他解释车晚还两个小时的原因,但听他这样一说,我心里已经有底,也不想多耽误时间,顺口答道:“非常感谢。你们的车除费油之外,几乎完美。Bye……”
    回来路上,我暗自佩服美国人的工作效率之高,以及几乎和电脑同步发展的各种高科技电子设备在服务业上的应用。今天的中国,虽然卖车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汽车附属行业,像是汽车租赁,汽车金融,以及二手车市场方面,和美国相比,明显要落后很多。
    体会了美国“大车”的强动力,高舒适和大油耗之后,我们决定还是改租经济实用的日本车,于是,来到一家中国人经营的规模较小的租车行。一进停车场,几乎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因为都是正在“饱受争议”的丰田汽车,从花冠,凯美瑞到雅力士。零星有几辆韩国起亚点缀其中,几乎找不到美国车的踪影。
    了解我们的意图之后,老板指着窗外说:“就剩这两辆车了,其他的车都已经预订出去了。这辆凯美瑞不在召回范围内,如果你们介意就租另外那辆花冠吧。”
    老板刻意的提醒,倒让我产生了好奇,随口问道:“还有人租丰田车吗?”
    “有,当然有,你难道没看见街上还是到处跑着丰田车吗?”老板的态度有些古怪,可能对我的提问方式不满。
    中、美租车行对“丰田事件”截然相反的两种解读,我颇有感慨。美国人真是被日本车的“入侵”给惹毛了,这次看来是真的要抓住把柄不放了。而日本车经济实用的特性在美国大受华裔移民青睐也是事实,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经营的租车行以租日本车为主的原因之一,尽管“丰田事件”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看来这并没有影响人们的用车习惯和对丰田品质的信任。
    权衡了一下利弊,我还是选择了那辆待租的花冠,价格只有每天29.99美金,我也不用担心车费油了。
 
高速体验
    想感受美国的汽车文化,没什么比自己驾车穿越在纵横交织的高速公路上最简单直接了。也只有在高速公路上,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车轮上的国家”。
    从加州的洛杉矶到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来回往返将近1000公里,路途虽算不上远,但终于又再次领略到了独特的高速路上“美国风景”。
    如果你从未在美国的高速路上开过车,尽管你是熟手,第一次开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非常不适应。这是我从多数朋友那里得到的反馈信息,因为美国高速路上的车速真的很快。
    据我总结,这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限速高。美国高速路上的限速一般是70英里,但超过此限制10%左右(120公里),警察一般是不会计较的;相反,如果是在快行线而车速过慢,导致了交通阻碍,警察倒是会来找麻烦。曾有聪明的中国朋友告诉我,开长途时千万别怕车速快,但一定要跟紧前面的车,如果真的超速了,警察一般也只会抓打头的那辆车。至今,我在美国开车还都遵从这条被戏称为“别落队”的原则,既享受了速度带来的快感,还真躲开了警察的纠缠。
第二,美国高速公路的设计堪称完美,无论是出口还是转换高速路,都会提前至少5英里有路标提示。而且,高速路的连接处都修有像立交桥一样的引桥,车子在无需减速的情况下就可以顺利通过。联想自己在北京开车时,有时堵车并不是因为车多,而是因为道路的设计有缺陷才造成的,不免再生感叹。
    跟着鱼贯穿梭的车流,我注意到道路上所谓豪华车,卡车、SUV等大型车的数量明显地减少了,更多的,是像丰田普锐斯和有着典型欧洲风设计的丰田旗下scion,从身边驶过。细看车牌,大部分应该是中西部一些以白人居住为主的州。看来,务实的美国人真的要告别他们喜欢的卡车了,尽管对于部分人来说,这只是暂时的。
虽然有人预则,只要美国经济好转,美国人对“大车”的钟爱还会卷土重来。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外部环境的改变,将使Eco-Friendly(亲近自然的)的小型车,成为汽车厂商未来生产的主导思维方式。现在到了汽车制造商引导消费者改变观念的时刻了,而不是像以前一味迎合消费者的口味,像福特和通用雪佛兰,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了,尤其是福特以小型车加上“高科技”的卖点去吸引更多的年轻消费人群,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假以时日,我相信美国会逐步迎来它的小型车时代。
    思绪正在蔓延,眼前一块提示牌突然大大地刺激了我——“从车内向外乱丢废物,罚款1000美元”。记得以前的罚款是200多美金,什么时候竟涨了5倍?美国的法律之严格,世人皆知,长时间在美国生活的我,还从未亲眼看见有人将东西从车内随便扔出车外。即使真的有人扔,敢爱敢恨的美国人马上就会拿起电话将你的车牌报告给警察先生。
想到在北京时,一次看见有人在国贸桥上打开车窗向外大把地扔瓜子皮,也想拿起电话投诉,却不知将电话打向何方。在汽车走入百姓人家的期望得以实现同时,我们究竟如何迎接我们的“汽车社会”呢?
    300英里的距离,我们只用了不到4个小时就到了。这要感谢那条给我们带来便利的“Car Pool”(在美国指专供车内有超过两人以上的乘客数目的专用车道)。为了鼓励人们共用一部车出行,这样的专用车道遍布美国各大城市,既能缓解交通上的压力,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环保效果,一举两得。美国人虽然偏爱“大车”,但有关汽车方面的环保措施的实施,早就先于别国开始了。
    旅行结束。回顾过去的20天,几乎无时无刻不和汽车打交道。每个美国人都是这样,他们无法想像没有汽车的生活,汽车已经演化成他们身体的某一器官,默默重复着自己特定的功能。有人把美国的汽车文化描绘得天花乱坠,可我却认为,它就是隐含在人们每一天的平凡生活之中……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