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2014年2月10日下午。迈尔克·贝(Michael Bay)坐在自己洛杉矶工作室(Bay films)里,指着镜头,兴致勃勃地讲解场景是如何制作出来,而当时又为何要做这样的考虑。
迈克尔·贝的语速很快。吴松一行在旁听得很仔细。他们的产品——广汽传祺系列车型,都将在《变形金刚4:绝境重生》中亮相。而迈克尔贝讲解的,正是广汽传祺在剧本中的镜头呈现。
当然,那时所看到的也只是半成品。就在2014农历春节刚刚结束没多久,广汽传祺就接到了剧组电话,应邀前往洛杉矶看片。 对于这几张亚洲面孔,Bay films的人已经很熟悉了。他们也在讨论,这个在《变形金刚4》中亮相的中国汽车品牌,为什么“贝大人”总是会开小灶? 通常来讲,性格古怪的迈克尔·贝视电影制作为生命创作的过程。能够在前期进入工作室看片的赞助方,据说除了王牌“汽车人”——通用汽车外,基本很难得到允许。即使赞助方想参与到沟通中,迈克尔·贝也不会亲自出面。 在广汽传祺抵达之前,制作方之一美国派拉蒙影业公司,也还未参与到看片过程。 “看了吗?怎么样?”对于广汽传祺首次在好莱坞大片中的亮相,整个公司乃至集团的人,都非常关心。在登上回国的班机之前,广汽传祺办公室副主任刘浩源接到了好几个电话。 “很震撼。镜头各方面都超出想像。很好。很棒。”此时,距离《变形金刚4》全球上映,还有4个月时间。围绕《变形金刚4》的系列话题与推广传播如何做,则是刘浩源紧张的事情。 在飞机上,总经理吴松脑子里想到的却是另一个话题——传祺到底能走到哪里?传祺成功的代价又是什么? 作为《变形金刚4》在中国乃至亚洲惟一的汽车合作伙伴,传祺吸引了整个行业的眼光,就连丰田、本田这样的日本品牌,都无法相信这个年轻的中国自主品牌,能够进入到这部全球惟一以“汽车变形”为主题的好莱坞系列大片之中。 外界的议论无关紧要。 在与世界级影片公司与世界级导演的接触中,中西文化的碰撞,倒让吴松想了太多。做出好产品只是第一步,一个世界级的品牌才是最终的方向。“中国梦,也需要全世界来实现。” 洛杉矶之行,一个具体的细节对吴松触动颇多。在Bay films并不大的总控制室里,通过某种即时通讯工具,迈克尔·贝在那里对多达3000人的制作团队发布指令,每一个剪辑,每一个处理,都是通过这群看不见的人顺利完成的。 “一个世界级的品牌,还需要一个世界级的团队。所谓的‘世界级’实现路径,传祺还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和业界的想像不同,传祺与《变形金刚4》并不是纯粹的商业秀。双方之间的合作,其实并不是一个商业故事。 由于尊重好莱坞规则,不以商家自居,传祺在剧组中有不错的口碑。这也是为什么迈克尔·贝愿意打破常规,邀请传祺前往看片。甚至是在影片拍摄期间,当诸多媒体找到广汽乘用车,希望能够探究一二时,官方也一直报以沉默态度。 “因为我们不是纯粹的商业合作。我们不会通过变形金刚进行硬广的投放,我们会信守承诺。”刘浩源解释说。 生于60年代的吴松,坦言自己并没有看过《变形金刚》系列影片,他甚至没有研究过其他中国品牌在这部好莱坞大片中的营销模式。“如果研究多了,太多的框框,可能还产生不了感觉。正是因为我们不是太多的商业,我觉得这种融合会更加纯真。” 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发生在好莱坞和中国汽车之间的爱情故事。 来自好莱坞的邀请 一开始,传祺与《变形金刚4》是八杆子打不着关系。这部在全球享有盛名、拥有铁粉的好莱坞大片,并不是任何品牌都有能力(不仅仅指金钱)获得入场券。作为中国新生的自主品牌,传祺的世界里,还真没有它。 按照自己的既定路线去走。2013年,传祺正式开启海外战略,希望能逐步建立起国际认知度。该年1月,传祺作为惟一一家参展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亮相北美车展,以四驱混合动力传祺轿车、传祺GS5纯电版和增程式电动A级轿车E-Jet概念车,作为参展主力。 北美车展,成为了《变形金刚4》“相中”传祺的第一场地。制片方在看到E-jet的造型后,视觉上的“惊艳”,直接使其对这个来自中国的陌生品牌倍增好感。 当《变形金刚4》的制片方之一,美国家赋公司主动找到广汽传祺接洽,相关车型照片也通过邮件方式发送回美国。但当对方希望能够进入到下一步的谈判时,这个年轻的自主品牌却突然犹豫了。 “我有我的担忧。第一,中国品牌,尤其是汽车品牌,过去进入到好莱坞电影中的并不是很多,传祺不能贸然;第二,变形金刚一直是通用汽车的主场,你突然说他们相中了传祺,我需要时间去印证,谁知道真假呢?”作为广汽乘用车总经理,吴松迟迟没有表态。 与此同时,包括多家有较大销量汽车自主品牌,都在积极寻求与《变形金刚4》的合作机会。由于这些品牌的合作意识非常强烈,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与资源,投入到这场谈判之中,且相比传祺而言,他们进入市场的时间更长,品牌的认知度更鲜明。 “当时他们提出来的合作条件还是比较好的。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我们当然非常希望能够促成。刚好我们也提出了国际化战略,所以与变形金刚的合作,肯定具有话题性。全球上演,有利于我们在海外的推广。”刘浩源回忆。 当然,如他这样,从小玩着变形金刚长大的人,还是很有变形金刚情结。这本身在消费市场,就是很大的用户群体。 不为人知的细节是,《变形金刚4》剧组这次铆足了劲儿,希望能够吸取3年前《变形金刚3》的教训。当时恼火的是,《变形金刚3》在华仅仅上映10天就下架,但就是这短短的10天在中国斩获了10亿票房,可以与之对比的数据是,中国市场当年全年也才100亿票房,而一年多后内地爆红电影《泰?》在上映一个半月后,票房才为13亿。 “好莱坞这几年越来越需要中国了。”有熟悉好莱坞运作规律的人士透露,要想获得更长时间的上映期与票房,影片中必须有更多的中国元素,且能够体现出中国的大国色彩。据说,此前《变形金刚4》剧组一度想融入中国军方元素,包括中国特种部队、辽宁舰等都会出现在影片中,且代表正义的力量参加战斗。后因种种现实原因搁浅。 无论如何,一款中国制造且能代表中国品牌的车,由中国的官员和军方的座驾,必须出现在影片中。无独有偶,2013年4月,广汽传祺入选公安部警用装备采购中心,而在军方各项严苛考评下,传祺各项指标,位居军方采购第一名。 靠品质说话的传祺,在多家车企备选名单中,传祺被制片方排在了首要位置。 “从2013年年初沟通到确定合作,一共就经历了三四个月,”刘浩源说,“虽然中间也反复了多少次,但是确定下来的时间也很快。” 胶着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做与不做的问题,二是做了之后的效果问题。此前,关于《变形金刚3》中的中国品牌赞助,包括衣服与食品等,由于硬性植入,无论是剧情安排还是电影台词,都成为大家吐槽的笑点。没有相关经验的传祺,参演《变形金刚4》是否会带来负面的效果? 那段时间,传祺的节奏基本是这样:吴松集中考量《变形金刚》的商业价值,并通过同事与朋友了解该片的影响力;包括刘浩源在内的前期团队,收集信息、协调沟通;而美国制片方则派人到华,与吴松、营销团队、宣传团队多方沟通,甚至是与广汽集团层面的领导见面。讨论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才能够同时满足剧情与宣传的需求。 其实,好莱坞商业大片,尤其是如《变形金刚》此类已经有高口碑的品牌电影,基本都是稳赚不赔,关键在于赚多少以及怎么赚的问题。加之制片方主动寻来,传祺还是占据一定的主动权。更为关键的是,相比那些硬性的广告植入,传祺的角色是“参演”,这不仅会比所谓的植入费用要便宜很多,而剧情安排与镜头处理,都不会显得生硬。 这个合作,于年轻的广汽传祺而言,从已有形势判断,应是一个加分的合作。全球不计其数的观影者,届时都将知道,在中国,有个汽车品牌,叫做“传祺”。 我需要的是镜头还是什么? 在好莱坞电影规则中,制片方以及导演一般会将电影中产品品类进行一一定位,他们会用一些描述性的形容词,来选择即将出现在影片中的产品。 比如,《变形金刚4》在对影片中世界首富座驾的选择过程中,他们的倾向是:“时尚,科技,前沿,同时还能体现出人物性格低调的另一面。”于是,传祺E-jet新能源车与宾利、劳斯莱斯,共同成为世界首富的座驾,并将充当保护世界首富的秘密武器。 而GA5与GS5,将作为中国军方以及中国官员的座驾,出现在影片之中,这无疑符合当下中央对公务车规定的硬性标准,以及自主品牌是军车采购的必选规定。算是真正与中国国情接轨。 至于GA3,则在影片中会以大幅广告牌的形式展现。 和此前中国品牌在好莱坞影片中的植入不同,传祺的诉求偏重战略性,他们更多地视这一次合作,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一次重要经历。所以,他们不会纠结于“我的品牌亮相有多少秒”、“我的产品要在剧情中以什么方式出现”…… “其实我们就一个要求,传祺的镜头,在剧情中如何切入得更好,切入得不生硬。”吴松说,虽然在沟通过程中,传祺也会提出自己的一些方向,但是没有硬性规定,具体怎么发展剧情,一切都是由迈克尔·贝来决定,大家必须尊重好莱坞的规则。 “美国的导演比中国总经理权力大多了,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电影公司都要迁就他。就像大家问我,他为什么看重了E-jet这款概念车,那就是他就看中了,满意了,他说要这个就是这个。” 本来按照传祺的意思,是想让承载广汽乘用车绝对销量的SUV产品GS5,成为中国女星范冰冰的座驾。但是当迈克尔·贝看到传祺系列产品后,直接拍板李冰冰在香港的追逐戏采用轿车GA5。 “可能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眼光不太一样,因为他觉得GA5更适合李冰冰在剧中的身份和个性。”刘浩源透露,在好莱坞,导演的决定权大过一切,他会根据整个剧情来设置各种不同的角色。任何一个字、一个画面的改动权,均属于导演迈克尔·贝。“他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如果约束太多,会影响他的发挥,而他自己也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整个片子的控制都在他手上。” 2013年7、8月份,正式的合作意向达成,合同签署。一切都须快速启动。作为一部3D科幻大片,拍摄时间是非常短的,真正的重心在于后期的制作。 八九辆传祺车,很快被运送至美国。此前,合作双方都有所担心。因为,传祺并不在美国销售,在拍摄过程中,如果要让车子在美国道路上跑起来,必须通过多方认证,但这个车辆认证过程又非常繁琐,剧组的拍摄时间又十分紧张。 最终的解决方法,是在专门的拍摄场地,封闭道路,传祺在固定的区域内,作为“道具”参演,而并非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有效规避了美国法律的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广汽研究院专门派出专家小组,跟随剧组拍摄,对车辆进行常规维护以及技术使用进行讲解。尤其是E-jet,因为还处于概念阶段,虽然能够启动,但操作难度相对复杂。 “其实过去以后,美国人对我们的中国车还是很好奇,很感兴趣。”何凯欣,现为广汽乘用车A级车平台技术负责人。随剧组在美国呆了1个月,充当技术顾问角色。“虽说美国人对于中国品牌的信任度并不是太高,但是和他们接触下来,他们开始知道传祺,并且传祺的实际性能,真的是超出了他们当初的想像。后来的沟通过程中,有些第一次见面的人,他们都告诉我,传祺不错,口碑已经慢慢起来了。” 事实上,这正是吴松冀望在此次合作中能够实现的一大附加值——慢慢改观世界对中国品牌的印象,只要有了真实的体验,中国品牌是能够逐步被全球所接受,并登上世界的舞台。 中国之行与中国承诺 在拍摄完底特律与芝加哥的戏份后,《变形金刚4》剧组的中国拍摄计划随即启动。香港、重庆武隆以及北京,成为敲定的取景地,按照计划,中国场景占据《变形金刚4》约30%的戏份。 吴松与迈克尔·贝的第一次会晤,始于香港。但这并不是一场刻意安排的会面。 2013年10月17日,剧组抵达香港第一天。因两名香港混混寻衅滋事,即使是美国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迈克尔·贝也寡不敌众,被殴受伤。这场被称为“有损香港形象”的跨国纠纷,彻头彻尾让《变形金刚4》提前得到了免费的全球传播。几乎所有舆论,都在第一时间爆出了这位好莱坞大咖遭遇暴行的消息。 香港与广州仅一江之隔,合作伙伴在自家门口受伤,正为2013年年终目标忙碌的吴松,听到消息后动了念头,他找来刘浩源,“我们去探望下他吧,这才来中国第一天就这样了。” 于是,一场随机的探望,就这样开始了。第二天,吴松一行低调抵达香港,前往中环广场拍摄现场秘密探班。 当晚,双方小聚。这一次,迈克尔·贝在剧组里整整“消失”了3个多小时。他的工作团队都在讨论,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魔力,能够让迈克尔·贝放下剧组事务这么久。于他来讲,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也没有想到能和他聊得这么久。”吴松透露,当他将GA3的车模赠予迈克尔·贝时,这个对汽车设计有着无比钟爱的艺术家,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很快,这个来自好莱坞的艺术家,开始询问广汽乘用车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以及对汽车设计的看法。 “如果我为你们设计一款产品,你们愿意吗?”当迈克尔·贝让翻译将自己的这个愿望转述给吴松时,吴松听罢有点吃惊,也立即意识到,年轻的广汽传祺在迈克尔·贝的心中,已经有了很高的位置了。 据说,那些渴望在《变形金刚》中露脸的欧美大佬们,直接用直升机吊着价值上千万的豪车送到迈克尔·贝处,以期能获得试镜机会,但未必能让其抬一下眼皮。你不知道这个酷爱疾速法拉利的男人,脑子里在想什么,就像他的座驾,出乎意料的是极尽奢华的宾利。 可是,这一切都不能迸发出迈克尔·贝对汽车发自骨子里的热爱。就像1995年上映的《勇闯夺命岛》,火爆到了极限。拯救一座城市还不能让迈克尔·贝满足,冲击全球才是终极理想。这才有了《变形金刚》系列的诞生。 曾于帕萨迪纳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接受教育、毕业于卫斯理大学的迈克尔·贝,心里一直藏着一个梦,希望能够将艺术本身在汽车产品上得到完美地显现。而多年对于汽车的痴迷,他对汽车设计有独到见解,并有相当的汽车知识积累。否则,他也不会收购自己第一辆车(二手甲壳虫)的购买地,将其建造为自己在洛杉矶的工作室了。 那一晚,在吴松的邀请下,迈克尔·贝紧张的中国日程中,添加上了前往广汽乘用车参观的安排。 接下来,重庆武隆、北京盘古的拍摄,如期进行。传祺作为《变形金刚4》剧组在华的官方指定用车,让一大拨美国人都全面体验到中国品牌的实际能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广汽传祺的市场表现,也如同一条上扬的飙升曲线,频传捷报。与此同时,来自美国的专业评审机构J.D.power的IQS(新车质量研究)分值显示,传祺远超合资同行跻身前列;而各省市的公务车、军用车招标工作中,传祺的身影也频频进入……这些消息的共享,都让《变形金刚4》剧组,加深了对这个中国品牌的认识与认可。 北京拍摄杀青之后,迈克尔·贝如约前往广汽乘用车。实地的勘探,他对传祺有了“落地”的印象,尤其是在于广汽研究院多位“海归”和专家的交流中,流利的英语,过硬的业务,他惟有用“international”(国际化)一词予以评价。 那一次,迈克尔·贝在广汽乘用车的园林里种下了一棵挂着他名牌的黄花梨。这种在中国被视为昂贵的名树,于其有着纪念性的意义。倒不是说树种价值几何,而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代表意义。 有剧组人员在聊天时说起,其实美国的娱乐界最讲究人际关系。双方交谈,一是看对方的性格气场,二是看其在圈子里的口碑。“这种口碑,有自己的认知,也有别人的评价。这将决定下一次是否有机会再度合作的可能。” 那天的一个细节是,在一棵大树苗与一棵小树苗之间,迈克尔·贝选择了栽种小树苗,并亲自挑选了一块并不是特别靠中的位置栽下。吴松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这里的空间更好,小树的成长机会更大。” “所以,我在这里强调的是,大并不等于强,小并不等于弱,关键是不是拥有核心的东西。品牌不是要画大饼,汽车的本质,依然是要以产品来说话。”面对我们此番的采访,吴松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在中国自主品牌的努力中,其实能够找到迈克尔·贝的影子。当迈克尔·贝还是一个青年导演时,万事不顺,沉浮不定,一度被梦工场摒弃,但《变形金刚》让其翻盘。一个人如果有一辈子的福气,那不是好事,中国自主没有当年走过的弯路,就没有现下的敬畏。对于迈克尔·贝来讲,能够拥有一辆带有自己色彩的汽车,是兴趣所在。所以,我们可以无尽想像,如果迈克尔·贝参与到广汽传祺的车型设计中,这将是何种震撼?如同在《变形金刚》这部以汽车为主题的全球经典电影中,传祺填补亚洲汽车品牌的空白一般。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杂志独家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杂志社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汽车人杂志)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10-630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