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11期

国际车业掀起“废物利用”热潮

作者:
张雪松
时间:
2014-12-22 16:37:17

  自从整个汽车业界遭遇金融危机后,伴随各家自救行为的强势出击,业内的游戏规则逐渐出现“洗牌”的端倪。同级车型,类似车款价格竞争的“红海”已经是“昨日黄花”,汽车的明日希望越来越“绿色”,先是动力系统上的探索,乙醇、天然气、锂电,不一而足,接着有车商抛出了车身材料的绿化方案,仿佛要为从一出现就戴着“资源浪费”这顶大帽子的汽车洗脱罪名。

  随着市场内“环保”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汽车生产商也按捺不住“创新”的激情,底特律的车商最近对撑破了的牛仔裤、废弃的塑料瓶和工厂生产后的废料感兴趣——这些可再生的垃圾对于他们而言将会是创造价值的宝贝。

  他们打算通过对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后进行再利用,将这些材料使用在车身、内饰、引擎及轮胎甚至模型上。并且与一些在环保技术上已经取得显著成效的公司进行合作,研制开发一种以生物化学技术为基础的可替代性塑料。汽车生产商利用废旧材料生产汽车,一则可以为全社会的环保事业做贡献,二则,最关键的是可以为自己创造价值——降低生产成本。

  尽管这项工程的启动并非想像中那么容易,但是很多汽车厂商都表示有意向跟进。“如果我们研发出来的可再生材料,和以前的相比,其表现和性能都一样,消费者为什么会不乐意接受呢?”萝拉·赫伦(Lora Herron)说道,这位通用汽车的材料经理已经带动其麾下力量在绿化生产材料上迈出了第一步。

  根据美国废旧塑料利用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Post-consumer Plastics Recyclers)的相关数据显示,去年9%的盒装牛奶外壳、洗洁精包装瓶及其他类似含有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的废弃包装被二度利用。“在10年前,这一数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技术指导大卫·康奈尔(David Cornell)说道。作为汽车生产上不可缺少的材料,已经有一部分车商对这些废弃材料进行加工提炼,进行再次使用。

  在通用,材料工程师已经研制出如何将废旧的毛毯运用到车门把手部件的制造上,以及如何使用废弃粗斜纹布运用到降低车内噪音上。通用打算将废弃的厚纸板加工再造后成为车顶内部的制作材料,而这一计划将在2010年的别克君越上实现。

  除此而外,材料工程师还在对洋麻——类似于竹子的高纤维植物进行研究,打算运用在车顶的隔音材料上。

  赫伦说,争取在未来5年内,通用出品的所有汽车上5%?10%的塑料部件都由再生材料制造而成。克莱斯勒也正着手研发如何将废旧地毯上的细纱变成塑料,并运用到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上。

  目前,福特汽车部分车型的挡泥板已是由废旧轮胎、电池外壳、洗洁精瓶子经过再加工制造而成。

  福特2010年的金牛(Taurus SHO)、林肯的MKZ里的座套都会使用废旧饮料瓶子及毛毯上的细纱经过再生后制成的塑料。在2008年,福特利用可再生资源在成本上节约了400万美元左右,并从垃圾堆里转移了3000万吨废旧塑料。福特目前正在从玉米秸秆、细条芦苇里提炼生物降解塑料,并用在汽车制造上。

  “我想我们应该做得比汽油时代的更好吧?所以我们现在开始把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从车外向车里考虑,包括内饰部分。”福特的设计师卡罗·科迪奇说道。

  废物利用的研究如今已在汽车业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谁先发明废弃材料的可再生技术,谁就能使成本上得到进一步的控制,从而提高市盈率。除了美国的车商而外,日本的车商也不甘人后,丰田预计今年出品的汽车至少60%要使用废旧器物再加工后的材料。

  除了来自车商内部的竞争而外,废物利用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就是消费者是否能接受,同样的价格,为什么要用废旧品加工后的材料而不用现成的好材料?消费者的不买账,将很难推进此项工程,“循环利用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很难买到不含经废旧物品改造后的材料制造的汽车。”赫伦说道。第三个挑战便是技术的挑战,“利用再生资源做成的零部件既需要它在固定的位置上发挥功能,还需要它必须能承受汽车因一直运行带来的磨损和压力,而一般的生物材料无法达到,这就对再造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赫伦解释道。

挑战与机遇总是相生相伴,只要迎接挑战就能发现机遇。这也是各汽车厂商开始努力“变废为宝”的动力所在。当整个行业打算向环保靠拢时,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曾经的环境破坏者真的就离绿色不远了。

(作者/张雪松)【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