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挺实在的人”,走出李开强办公室,大家不约而同说了这一句话。
在位于南四环的华晨汽车4S旗舰店——北京鑫利宝经贸有限公司内,这个38岁的4S店营销老总具有东北人特有的爽朗与率直,没有挥斥方遒的 “高谈阔论”,而不经意间道出的一些琐碎的日常管理点滴,却闪烁着实用的智慧。
谈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顺风顺水”,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开心得意,对于自己无能为力解决的“难题”,他也会发出真诚的叹息。
在刚刚结束的公司上半年度销量总结大会上,他所交出的2450辆的销量业绩足以令人振奋,这个数据接近公司去年全年销量,在整个华北区乃至全国华晨汽车经销商中都位居前列。“去年我们卖了3000辆车,今年销售预期是5000辆,从目前看,完成这个目标没有任何困难。” 作为鑫利宝的创业者之一,李开强和其他几名同事将公司从几个人、几百平方米办公场所打造成今天拥有180多名员工、占地16亩大型4S店。
“10年了,我亲眼看着这个企业一点点地长大,它倾注了我10年的心血,比我的孩子都让我关注”,朴实的言语中尽显他对于鑫利宝的深厚感情。这个跌宕起伏的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而出现在李开强口中最多的却是“幸运”两个字。
曾经的“二道贩子”
对于李开强来说,1997年夏天的酷热和车辆的喧嚣是留在他记忆中最清晰的感受。
那年,他刚从老家沈阳来闯北京,和两个朋友合伙创业——在双井桥下卖微面,每天响在耳边是轰鸣而过的汽车噪音。工作车是一辆二手松花江,没有空调,顶着38、39度高温,他从双井桥开车到北方市场,排上几个小时队帮客户验车。这样的来回,他每天都要跑上五六趟。
“那时天真热,太阳几乎都能把马路烤化,高峰时差不多每天要跑300多公里,都能顶上出租车司机了,回去后还要卖车,是真苦”,若干年后,坐在宽敞的办公室中吹着舒适的凉风,他有些感慨。
李开强原本可以不用经历这些的。来北京之前,他是沈阳市铁路局正式职工,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工作了6年。
当同龄人都渐渐去习惯计划经济体制的好处与弊端时,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一个“发小”一合计,拎着箱子来到北京。 “当时正值下海风潮,心已经野了,无法忍受铁路部门工作的平淡,想出去做一番自己的事业。”他这样解释自己放弃“铁饭碗”的原因。
“那段时间是自己一笔财富,尽管那时候很累,但仔细回想一下,那时候过得非常充实,下班后,几个单身汉住在一起,下下棋,喝喝小酒,日子过的非常惬意”,说到这里,李开强脸上浮出了开心的微笑。
原始资本的积累过程往往不在乎奋斗的方式,3个人,几乎是从零做起,在北京的某个天桥下去挖创业的第一桶金。这种汽车销售模式差不多持续了两年,他们的销售场所从双井桥转战到丰益桥附近的北方销售市场,这期间他们卖过夏利,也销售过上海大众品牌车。但由于资金有限,这些销售都没有取得厂家正式代理权,用李开强的话来说,当时他们就是“二道贩子”。
从散兵游勇到正规军
改变这种经销模式是在1999年,一个华晨金杯经销商由于违规操作被厂家取消了代理权,这给刚刚注册成立的鑫利宝经贸有限公司带来了成长的契机。“在我们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加盟金杯是重要的一环节,即使现在,基数巨大的金杯客户带来的售后维修利润,也是鑫利宝重要的盈利来源”,李开强坦言。
然而,从散兵游勇到“正规军”的跨越也并非一蹴而就。习惯了灵活机动打法的团队在华晨比较规范的政策面前,一下失去了方向。“由于企业对怎样和厂家合作并不熟悉,造成了很多政策性损失,当时我的思想压力也很大,也很困惑,还好,经历了半年的磨合后,随着销量的提升我们和厂家关系也越来越和谐。”
尝到销售金杯带来的甜头后,2004年,鑫利宝4S店展厅开始筹建,考虑到单一金杯品牌盈利,不能支撑4S店上千万的前期投入和后期每个月的巨额支出,鑫利宝向厂家提出了代理中华轿车品牌的申请。
同样幸运的是,北京此时正好有一家代理华晨中华轿车的经销店选择了退出,2005年鑫利宝顺利获得了轿车代理权,随后不久,中华骏捷上市。
李开强用“惊喜”来形容骏捷上市后的热销带给自己的震撼。这种热销超出了他最初申请加盟轿车品牌的预期,其实公司投入巨资盖展厅时,他已经做好了吃5年苦的准备,加盟轿车只是想多增加一个品牌,哪怕每月卖10辆8辆的,多增些维修也是好事,哪能预料到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当时,中华轿车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产品质量水平都很有限,而之所以选择加盟,还是出于对华晨公司未来前景的信任。“在和华晨接触了这么久,能看出厂家的高层都是做实事的人,我当时就想,既然认定了华晨,那就一条道走到底吧”,李开强说。
骏捷热销无疑是华晨汽车给予鑫利宝的一个意外的奖励,“这个热销从06年一直持续到07 年,甚至是08年,在北京华晨汽车营销圈内,大家都知道,鑫利宝的骏捷卖得的最好”,李开强自豪地表示。
淘汰制下的竞争
“2009年7月15日,华晨汽车新尊驰和骏捷FSV在北京隆重上市,这是继第三代阁瑞斯MPV和骏捷CROSS上市后,今年华晨汽车又推出的两款新车。
“华晨汽车产品线在不断丰富,这是经销商最愿意看到的事情,我们也感到非常高兴, 但对经销商而言,丰富的产品线还考验着经销商的营销实力,经销商也要随着厂家推进的步伐迅速成长”,李开强告诉《汽车人》。
其实在这两款车上市两周前,华晨汽车副总裁刘志刚就已经开始走访经销商,把厂家的未来产品战略和盘向一些核心经销商托出,并对经销商进行摸底。在产品线丰富的状况下,经销商的整体实力是否能跟得上?这是厂家担心的问题。
“厂家希望经销商能够快速成长,以迎合未来更丰富的产品线,这对经销商营销能力,人员培训、整合能力,资金流都有很高的要求”,李开强迎来了再一次的挑战。
事实上,就整个华晨经销商系统而言,实力特别雄厚的大牌经销商少之又少,在北京,3家比较大的综合经销商,与其他品牌的经销商巨头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下一步,随着更多新车上市,厂家可能会分品牌管理,不像现在分成中华和金杯两个渠道,有可能会根据经销商实际销售能力进行细化,砍掉一些销量业绩不佳的车型代理权。对于我们而言,不能说没有压力”,李开强有着自己的认识。由于产品多,每个产品厂家都要求有库存深度(一般是销量的1.5倍),这将会是对经销商资金实力的考验。“这一步早晚都要迈出去,是迈出一小步还是一大步的问题,目前我们也在和银行谈,尽量放大资金链,增强资金运转能力。”
游戏规则已经出台,穿上“红舞鞋”的经销商必须伴着厂家的舞步跳下去,否则就会被淘汰。“这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或许,就这样一步步努力下去,有一天就会发现自己变得很强大了。”
同样需要强大的还有厂家。更多的产品上市,更丰富的产品线,一旦全部投产,对厂家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都会要提高要求。与一些合资企业相比,在供需平衡上,华晨汽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骏捷FRV的热销就让李开强享受到了这种“甜蜜的苦恼”,一方面是市场的热销,另一方面是供需不足。由于1.3L和1.6L发动机供应紧张,让中华骏捷FRV车型销售“陷入困境”。
“5月份是销售旺季,各个厂家都会集中火力对市场狂轰滥炸,而FRV由于受限于产能,基本是处于“无车可卖”的状况,这使得销量没有达到很好的释放”,他有点遗憾。
不过,李开强表示自己能够非常理解厂家的状况:一般情况下,一款新车上市后都会带来销售的一个小高峰,出现产品供求不足的情况,尤其是作为自主品牌,华晨汽车在前行中并无太多前车之鉴,也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
“再比如骏捷CROSS,上市刚一个月,我们已经收到180辆左右的定单——怕不能准时到货,我们不敢收定金,只留下了客户信息,到车时通知提车,但这也说明,华晨的产品越来越适合市场定位”,他补充道。
“尽管比不上一些合资品牌的影响力,但在自主品牌中,华晨汽车的发展之路还是非常稳健的,因此也更有发展后劲。”李开强非常看好华晨汽车推出的新产品和未来企业的发展前景。也正因如此,公司又在朝阳区成立了一家4S店——凯瑞翔通,也同样代理华晨品牌。
对于刚上市的新尊驰和骏捷FSV,李开强很看好这两款车的市场前景:新尊驰,融入了很多科技含量,还用了1.8T最先进的变速箱,性价比很高;而FSV很好地补充了华晨A级细分市场,也具备很强的产品竞争力。
“这个时候,厂家和经销商都需要做好准备,在将自己打造得更为强大的同时,还要相互配合,实现销量提升的共同目标”,他告诉《汽车人》。
紧随时代变化
10年前,当李开强和他的同伴成立鑫利宝时,也许并没有想到有一天,它会成长为京城华晨汽车销售的一个标志性4S店。毕竟,这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属于自己的4S店落成也不过4年时间。
增长速度令人惊讶,而2005年才开始正式运营的售后维修水平排名也进入了全国前十。“现在每天的进厂量在120台左右,这个发展速度在整个华晨系统是不可想像的”,李开强介绍道,维修的快速发展也源于销售过程中的客户积累。
为吸引客户、提高销量,鑫利宝在市场推广上不遗余力。根据不同的车型特点进行户外展示,是鑫利宝收获颇佳的营销方式。太平洋电脑城、高档社区、驾校门口??每个月,鑫利宝都会进行几次有针对性的展示活动。
市场在变化,营销方式也要不断丰富,销售的范围已经不能局限在经销店中,而是走到客户身边,与潜在客户亲密接触。
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调整经营思路,与时俱进。作为营销掌舵人,李开强也必须让自己的思想跟得上时代的变化,从而使管理决策更贴近市场。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管理者,他需要不断学习充电,以适应企业从小到大的不断转变。
早在2002年,他就取得了汽车调级鉴定物价师的资格证书,2006-2008年,他又在清华大学汽车营销EMBA班学习了两年,他表示,这两年的学习使自己学到很多,尤其是在财务管理和人才管理方面受益颇多。
作为从一线销售中拼杀出来的销售总监,他非常理解一线销售人员的辛苦与所需要的协助,因此,与一些营销管理高层采取铁腕、高压政策不同,他尽量采取温和、人性化的管理政策。
但这并不是说失去原则的宽容,对于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他首先让自己做到不去违反,对于员工,如果同样的错误犯了3次后,他就决不会姑息。
公司明令禁止员工上班时间喝酒,一位销售副主管却屡次犯同样的错误,这位主管17岁就进入公司,那时公司还在成立之初,一直在公司工作了七八年,销售能力非常强,但最后还是被辞退了。
“他跟着我们打拼了这么多年,让他离开的时候心里很难受,但不能因为他一个人,制度就不推行了。”
在李开强看来,只有企业制度才能持续复制企业的成功,企业发展了,人员的素质也要跟着提高,企业发展的初期,制度化的东西可能不会健全,但一旦走向正规,就必须有制度做保证,使政令畅通,管理到位。
作为负责华晨金杯和中华轿车两大品牌的销售总监,李开强需要随时关注市场价格,调控库存,进行任务分配,进行营销管理,压力可想而知。
“心里面总有一根弦在紧绷着”,他说,这使他形成了一个习惯,即使是休息日,他也愿意在单位呆着,这样心里更踏实。
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能照顾上家庭,惟一的女儿现在还和母亲呆在老家沈阳,“女儿今年12岁了,今年升初中,我所给予的父爱非常少,要做到事业和家庭兼顾真的很难”,尽管对家人有所歉意,不过,鑫利宝蒸蒸日上的现状也可算是李开强最大的慰藉了。
(作者/张敏)【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