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专栏
虽然通货膨胀压力正在减退,各国纷纷出台各项救市措施,但世界经济下行趋势已定,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通缩隐患,2009年也势必成为本轮全球经济调整的关键之年。
汽车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环节,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其遭受的冲击也在进一步加剧,最终到底有多糟糕目前尚难预料。
全球汽车在经济危机面前“哀”声一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汽车业也难逃一劫,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国内汽车产销和海外出口均表现出增速大幅回落。
虽然中国汽车产销增速和出口增速均大幅放缓,但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在欧洲、北美等全球汽车主要市场产销大幅锐减,并连带俄罗斯、拉美等新兴市场不振的情况下,中国汽车市场俨然就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而且显现着勃勃生机。
从消费信心的稳定上看,年初政府推出了《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规划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比较广范,既有中长期发展方向的规划内容,也有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短期策略。而就短期措施来看,规划确实起到了稳定市场消费信心的作用。
从投资信心上看,2008年,众多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均有相对良好的表现,通用2008年在华销量109万,同比上升6.1%;大众2008年在华销量突破100万,增幅12.5%;福特2008年在华销量达30.6306万辆,同比下滑5.9%;本田同比上升11.7%;丰田2008年在华共销售58.5万辆,同比上升17%;宝马2008年在华全年的汽车销量为65822辆,同比上升28%。
中国汽车市场必然成为各跨国车企重点关注的市场,德国汽车集团(中国)总裁范安德表示,大众将继续从2008年到2010年向中国投资24亿欧元的计划,未来10年,大众(中国)要实现在中国销量翻番的目标。福特公司全球传播经理许国祯表示,中国市场正成为福特重要的基地之一,“福特的未来,既与美国有关,也同中国市场紧密相连。”上海美国商会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大多数在华跨国企业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前景,80%的企业称将在今后一两年内扩大产能,而大多数总部设在美国的工业和消费品生产企业表示,计划在今后一两年内加大对在华工厂和新技术的投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约21%,由2007年的1.83万亿美元减至1.45万亿美元。但2008年全年中国吸收外资水平继续提升,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从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投资走向看,汽车产业中心由北美向欧亚转移已经是比较清晰了。在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下,持续多年的汽车业格局在动荡中也变得愈加松动。
美国汽车业已经徘徊到了破产的边缘,即便能缓过来也是元气大伤,日本、欧洲的车企正将目光盯在中国市场,而中国、韩国、印度车企则是属于世界汽车业的新兴势力。因此,不论是对中国汽车市场而言,还是对中国车企而言,这一阶段都是难得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