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暴席卷美国,波及全球,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远在东亚的韩国也不能幸免。韩币贬值,股市大跌,在西方媒体眼中,韩国是继冰岛和越南之后又一个面临国家破产危机的大热门。
由于恐慌造成韩元过度抛售,韩币大幅贬值。10月30日,韩国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签订了总额3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用以缓解外汇流动性不足。韩国希望这一互换协议不仅能稳定外汇汇率,还能稳定整个金融市场。当日,韩国股市应声大涨,涨幅超过10%,韩元也在汇市走强。
不过,这种美好的愿望仅持续了一天。10月31日,韩元兑美元的汇率再次跌到1350:1,成为2001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不可否认,韩国已成为受危机冲击最大的亚洲经济体之一。国际金融中心表示,韩国5年期外汇平准基金债券的信用违约互换(CDS)点差涨至4.2%,创下历史最高纪录。CDS为显示国家破产可能性的指标,点差越高,破产的可能性越大。
面对国家破产传言和韩币大幅贬值的现状,韩国政府强调,韩国经济面健康,并不像外界传言的病入膏肓。据估算,韩国的银行共有逾2000亿美元外币负债。而根据公开资料,韩国目前拥有的外汇储备大约2400亿美元,其今年四季度到期的外债也仅为30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即使全部冲抵,韩国外汇储备也足够应对危机。可见,韩国目前最主要的困难并非国家破产,而是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的下滑。
近期,韩国政府推出了一个价值13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这也是亚洲国家首个美国式的一揽子“救市”计划。措施包括:约1000亿美元为银行外汇债务提供担保,动用外汇储备向中小出口企业提供300亿美元资金支持等,希望以此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理论上,通过货币贬值能够增加出口,使本国工业产品出口将具有一定的利好作用,在海外市场上提升本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增强其竞争力。近两个月,自韩币大幅贬值以来,韩国汽车出口的现状似乎表明韩币贬值确实能够提振出口。韩国汽车工业协会10月29日表示,9月份韩国整车企业向北美市场出口4.9887万辆,出口量比8月份增加了18.7%。今年8月创年度最低值的西欧市场出口量,仅一个月内便增加了11.9%,达到2.1328万辆。
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韩国车企因今年夏天的工资团体谈判,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供应不足,但随着谈判达成妥协,生产量有所好转,出口业绩才逐渐有所起色。而海外需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韩币贬值所带来的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对于出口的拉动作用并不大。
更为重要的是,货币贬值也会增加进口成本,韩国并不是一个资源大国,像汽车这种工业产品大部分原材料需要依靠进口,韩币贬值不会使其从国外的采购成本降低,这就难以使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很多,反而会使进口原材料的成本上涨,从而导致汇率变化后出口的价格优势无法体现。
一个明显的例证则是,韩国最大的汽车公司——现代汽车第三季度净利润大幅下降。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该公司汽车总销售额约为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5%。第三季度净利润约为1.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7.8%。
为了缓解原材料,尤其是进口钢材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韩国现代集团开始进行垂直的产业配套。现代集团控股的现代制铁总投资达到5.24万亿韩元的两座高炉已经建成,预计2011年投产。该项目投产后,钢材年产量将达到700万吨。届时,现代汽车将停止从日本进口汽车钢材,从而用自给自足的方式满足生产需要。
根据现代集团一贯的产业配套的做法,今后现代制铁的钢材也很可能会出口到中国,以获取汽车生产的上游利润,摩比斯就是其典型的代表。现代-起亚汽车所到之处,摩比斯立刻跟进,为主机厂提供售后服务件和大型零部件模块。除了在进行垂直的产业配套之外,提高海外工厂的产能是韩国汽车企业应对危机的又一个办法。今年1至6月,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海外汽车产量达74.9402万辆,同比增长29.6%,创下了自2001年始在海外生产汽车以来的半年最高值。现代汽车在中国与印度的第二工厂今年已经相继开工,海外产量得以大幅提高。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韩国汽车工业因为货币贬值,迎来在其海外市场的全新调整时机。(作者/韩佳)【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