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汽车历史上,受道路条件限制、能源短缺、消费理念等因素影响的欧洲,被公认为两厢车发源地。时至今日,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道路上行驶的车辆80%都是两厢车。这也促使了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大众、雪铁龙、雷诺等诸多品牌在两厢车市场长期竞争。而激烈竞争所带来的产物,必然是产品的快速升级换代。在长期厮杀状态下,能经受住时代考验、获得消费者持续认可成为传世经典的车型可谓凤毛麟角。就在这翘楚中,今年上市40周年,多次欧洲“年度最佳轿车”,全球创造3000万销量奇迹的高尔夫必在其列。 不仅享誉欧洲与北美,即便是在曾一度笃信“三厢为轿”的中国,高尔夫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国人的购车理念。自一汽-大众引入第四代高尔夫起,短车身让操控更精准、大开口掀背后备箱装载更实用、两厢车身造型更时尚动感,高尔夫所带来的两厢车风潮深刻影响了国人对两厢车的认知。数十万车主从认识到认可,成为高尔夫族的一员,并形成了独有的高尔夫文化。 所谓“时势造英雄”,高尔夫以扎实过硬的产品质量,每每走在时代前列的创新意识与先进科技,完成了对级别界限的超越,成为了世界车坛无法撼动的典范。 引领时代潮流 高尔夫40年书写传奇 上世纪70年代,在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时,大众也遭遇了财政困难,它们的明星车型甲壳虫的市场表现越发力不从心。而此时大众果断做出决定:放弃曾经热销现却已年迈的甲壳虫,在甲壳虫的市场位置研发一款全新车型。全新车型在技术方面放弃了传统后置风冷发动机布局,尝试采用全新前轮驱动,轻量化承载式车身、并以乔治亚罗设计的溜背式造型为基准的新产品,而这款产品就是后来被我们熟知的高尔夫。 1983年,第二代高尔夫首次运用了机器人造车,这是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史上第一次被使用。第二代高尔夫客观上又一次走在了时代前列。技术成熟、产量惊人的第二代高尔夫为大众公司带来了大笔现金收入。到1988年6月,高尔夫系列轿车产量已经高达1000万辆。 到第三代时,高尔夫不仅将“欧洲最佳汽车”收入囊中,还在福特、欧宝等主要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下,快速反应推出了高尔夫旅行版。在旅行版获得了市场的极大认可同时,随之产生的那句“如果不能到处去旅行,那至少也要开着高尔夫到郊外去看看”流行语风靡一时。 从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高尔夫在大众集团中担任着创新科技先行者角色。大众也从不吝啬在历代高尔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在欧洲、北美不断创造佳绩的高尔夫,世纪之交时加快了在全球范围内扩张的步伐——进入中国市场,由此也正式揭开了高尔夫历史的新篇章。 从陌生到追捧 开启中国篇章 与欧洲不同,在中国的汽车行业发展早期,两厢车是不被国人所接受的。尤其是在公务消费为主,私人消费还未打开的时期,“三厢为轿”是国人对汽车的普遍定义。所以,2003年,一汽-大众引入第四代高尔夫时,国内市场遇冷。然而,在当时购买了高尔夫,并被其高品质与灵活驾控感受所震撼的人们,主动将这良好的口碑延续了下去,这无疑成为了敲开中国两厢车市场的钥匙。 时至一汽-大众引入第六代高尔夫时,随着年轻群体的增加,对于两厢车的接受程度已不同往日。此时,市场上也有了众多两厢车型,但不得不承认,经过市场的沉淀,有更多年轻消费者对高尔夫已翘首以盼数年,第六代高尔夫彻底点燃了年轻人的激情。卓越的品质,让高尔夫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紧凑型两厢车的标杆。 再到2014年,高尔夫上市40周年之际,国内两厢车市场已无需再预热,直接进入井喷之势。自2013年年底上市的全新高尔夫第七代,随着产能的充分释放,高尔夫销量也进入了强劲攀升阶段。继2月突破1万辆大关后,高尔夫3月份的销量更是达到了16,809辆,以强势表现领跑细分市场。 向心力强劲 追随者遍布全球 全球范围内创造超过3000万销量,意味着有三千万家庭或者个人选择了高尔夫作为座驾。而平均每分钟出售1.47台,意味着每分钟都有消费者在纷繁复杂的汽车市场决定购买高尔夫。面对车市上琳琅满目的选择,历代消费者缘何钟情于高尔夫? 首先,对消费者而言,时尚的外观设计、强悍的动力输出,再加上走在时代前沿的安全科技保障,高尔夫可谓一应俱全。其次,对选择高尔夫的人们而言,高尔夫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超越了一辆座驾本身,其更加成为自我个性、生活态度与方式的标签。这也是消费者钟爱高尔夫重要原因。 在中国,“高尔夫族”共同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文化,组成了中国的高尔夫大家庭。在短短十余年间,全国已建立了数百家由高尔夫车主自发组织成立的高尔夫车迷俱乐部,足见中国消费者对高尔夫的喜爱。此外,以全新高尔夫上市为契机,一汽-大众还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高尔夫族们增进交流与感情搭建了平台。他们因高尔夫而聚首,这种融洽氛围吸引着更多的人参与其中,“高尔夫族”的队伍无疑将会越来越壮大。 2014年是高尔夫系列上市40周年,回首这40年,高尔夫带给世界消费者无数的惊喜。相信在未来,与时俱进的高尔夫将会在新时期散发更多的活力,续写更辉煌的传奇。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