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8 > 2008年第2期

“亚当·斯密”之惑——读《道德情操论》

作者:
特约撰稿 雪松
时间:
2008-02-16 17:13:26

许多人误读了《道德情操论》,也误解了亚当·斯密,更多观点认为,《道德情操论》是斯密在撰写《国富论》后,为资本主义高唱赞歌而刺伤无产阶级感情的一种自我道德审判,其实不然。  

《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的成书时间几乎是在同一时期,两书的写作交替进行。前者成书于1773年,于1776年3月9日付梓印刷,之后历经斯密亲自进行四次改版,形成我们现在见到的《国富论》;后者成书于1759年,历经六次改版,每次改版斯密都做了大的调整,最后新版本在斯密辞世前几个月才面世。可见,在两部著作修订方面,斯密更将精力放在后者。

无论怎样,把《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割裂都是不对的,无论是对其道德体系和对人的行为动机的分析,还是对市场经济运转机制的论述,斯密都以人的利己本性为基调,并且统一于“看不见的手”这一论述中。 两者的融合阅读,,既可以得到相宜补充,也可以解开这一对合宜的“矛盾”。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即《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在内容上对比悬殊、相互矛盾的问题。

斯密究竟是真的关注当时的“道德伦理”,还是仅仅宣扬“道德”之风力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举,此乃求解“亚当·斯密问题”之第一惑。而几乎所有论及亚当·斯密著作和思想的论著,差不多都把斯密看作是伦理学上的利他主义者,经济学上的利己主义者。

如何解读斯密作为两重学者身份进行的著述,此乃求解“亚当·斯密问题”之第二惑。斯密那个时代——18世纪中晚期的英国,整个社会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做能量上的铺垫和积蓄。

“道德情操”这一概念在当时提出显得太超前,以至于有人认为此项研究华而不实。“道德情操”,这个词是用来说明被设想为本能上是自私的人做出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斯密通过《道德情操论》,“竭力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指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地活动。”

这在当时的确有些格格不入,但回头来看,当整个社会都在大肆进行物质经济建设时,适当进行信仰、道德观念的重塑是有必要的。只是,斯密的远见提前了几百年。《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把基于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称为“自爱”(self-love),他认为,自爱和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交换倾向等一起,构成人类的行为动机。

而杜绝把“自爱”与“自私”这两个有些雷同的概念相混淆,这也是解开“亚当·斯密问题”的关键钥匙。当然,《道德情操论》也并非十全十美,由于时代限制加之斯密的阶级背景,使得他在该书中的某些论述偏离了正轨。例如他把人类经济活动的动因归于道德的、情感的因素,而进一步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人格化的资本家描绘成富有同情心并有美德的人。必须肯定的是,斯密所著《道德情操论》,并非只为繁荣的资本主义经济编织华丽外衣,而是实事求是地为肃清当时社会的“自私自利”情绪做出的重大贡献。

(作者/特约撰稿 雪松)【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