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经在宝马董事长兼CEO的位置上坐了8年的诺伯特·雷瑟夫,以直言不讳和低调著称。和频繁发表行业见解的车企CEO们不同,工程师出身的雷瑟夫,一点也不想充当“行业教父”的角色。
但当他说话的时候,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显然,他不是欧盟委员会喜欢的人,自然也就无法得到业界领袖之类的头衔,各种论坛上难以看到他的身影。
3月19日,这位巴伐利亚的“隐形轰炸机”,在公司的年度财务会议上称,到2020年,宝马的电动车产量将达到10万辆。对于一个极少对未来“开支票”的CEO来说,这非比寻常:宝马公司的电动车只有两款:i3和i8。前者上市4个月,赢得1万多辆定单,但消费者可能需要排队半年以上;而后者刚刚开始接受欧洲和美国消费者的预定,媒体就连i8的样车照片都少得可怜。
宝马公司的生产线,显然对生产电动车还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定单绝对数量并不大,公司还是告诉消费者需要耐心——这不是饥饿营销的伎俩。从电池到电动机,宝马供应商措手不及。
而雷瑟夫表示,“鉴于收紧的排放法规”(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95克/公里),公司“必须”大幅提高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的产量,以平衡大排量、重型车辆给环保目标带来的拖累。而后者正是宝马的优势所在。
雷瑟夫暗示,公司战略的改变,源于欧盟委员会的压力。而宝马尽管投入了6亿欧元的研发(还需源源不断的后续投入),在电动车领域,宝马一直无足轻重。雷瑟夫对产品的小型化方向实际上心存疑虑,不肯过早地令单车平均排量迅速下降,他担心损害豪华车的形象,并丧失传统客户。
而其对手日产-雷诺在电动车上投资40亿欧元,后者一直专注于小型车领域。两家公司的产品线有明显的区隔。雷瑟夫曾认为,除非电池技术令电动车续航力提升到传统动力的60%以上,否则宝马不打算将重点放在该领域。现在被迫随着欧盟的指挥棒起舞,雷瑟夫暗示,欧盟的干预背离了市场原则和技术发展的规律。
这位拥有机械工程和市场营销双料学位的CEO,对欧盟委员会和各国政府频繁插手汽车产业,一直持批评态度。
过去几年,欧洲各国政府出手拯救车企,诸如法国政府救助雪铁龙,德国政府商量给欧宝输血。雷瑟夫质疑称,再这样下去,欧洲就只剩下两家“独立的车企了”,其余都转成国有和半国有,而后者的效率低下,从而导致整个欧洲的汽车行业丧失活力。
至少到目前雷瑟夫是正确的,被救助的企业仍然挣扎在财务泥潭里。而电动车呢?雷瑟夫并未对i3和i8的前途太过乐观,尽管i8整个2014年的产量被预定一空。小众产品不可能撑得住这么大的公司。这两款电动车与同级传统动力车相比售价不菲,将乐于尝鲜、消费能力充裕的消费者消耗完毕之后,又无法进一步提升能力、降低成本,公司将如何自处?
雷瑟夫对技术发展的乐观性,滞后于欧委会。他显然认为,政客们不会真正在乎公司的死活,而政府的游戏规则又必须要遵守。即便几年之后,再次证明雷瑟夫的担心是正确的,也丝毫不值得高兴,因为宝马已经被捆在欧盟激进的环保战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