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康将自己的爱车改装成个性前卫的剪刀门,很酷,也很拉风。这样,每当他从房山家中出发开上个把小时将车停放在北京奔驰的停车场时,总是能吸引些注目的脚步。
美好的事物总是能让人忍不住多看上几眼,于梁康也不例外。浓眉、大眼。不夸张地说,是个优质帅哥。如果这个人再聪明,健谈,有一说一,那绝对是个完美的采访对象。
梁康符合以上特点。于是,这次采访就变成了一次愉悦的“拉家常”。
从2010年4月份,正式入职北京奔驰,不到4年时间,梁康已经成为北京奔驰首位“80后”高级技师,这在北京奔驰历史上,绝无仅有。要知道,按照北京奔驰对于技术工人职称的评级,仅仅是从技师晋升到高级技术,就有10年时间的硬性规定。
帮助他跨越10年时间的是一次参赛。2012年末,一张硕大的喜讯如奖状般张贴在北京奔驰的各个角落,红色的背景色衬托出一片繁荣喜悦之景。醒目的标题写着:庆祝我司参赛员工在“北京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独占鳌头的,正是梁康。这技能大赛是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举办的市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难度着实不小,想取得成绩非得有超群的技艺才行。
勤奋自然必不可少,基础与天赋同样也很重要。
从小出生北京房山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爷爷是火车制造和维修工程师,父亲原先在生产队从事机修工作,后来自己开起了汽车修理厂,最大的时候,这个修理厂一度占地3亩多。
梁康就是在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汽修世家中长大。
每天零距离接触汽车,看惯了父亲如何将一台车大卸八块,又重新组合后的完好如初,梁康对于汽车的每处部件,再熟悉不过。
闲来无事的时候,他总是喜欢鼓捣发动机,这种乐趣甚至超过了足球对于一个男孩子的诱惑。
梁康说:“我从小就是在汽车修理厂长大,每天看着父亲的工作的样子,对于汽车的了解是理所应当的。”
在他看来的理所应当,却是那样的与众不同。
这种热爱让他顺其自然地选择去北京市汽车工业学校,学习汽车制造维修。2008年毕业之后,他进入到自己维修厂中工作,维修、采购甚至汽车改装样样精通。“剪刀门”就是他和父亲的小试牛刀。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激烈,梁康家的汽车维修厂进入一个发展瓶颈期。两年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快速成长的北京奔驰。怀揣着对于百年历史的奔驰品牌的崇敬,2010年春节后的某一天,他拿着一摞自己上学时的奖状,参加各项汽车维修比赛的证书,走进了位于亦庄开发区博兴路8号的北京奔驰工厂。
伴随着梦想,一幅更大的职业蓝图就此拉开。
初露头角
入职北京奔驰后,梁康被分配总装车间生产线上,从事车门安装。入职培训的第一天,他就遇到了自己的贵人,这是他的校友,先于他两年进入北京奔驰。在校期间,对方曾与梁康一起参加过汽修比赛,对于他的技术非常了解。
在他的推荐下,梁康进入了总装车间调试区域成为一名电工。
这是个对于工人技术水平要求相当高的一个部门。需要员工熟悉整个汽车制造流程,对于仪表、内饰,发动机等零部件拆装,都能手到擒来。维修科班出身与丰富的汽车维修经验,让他省略了在各个安装环节学习的过程。
即便如此,刚入职的梁康,看着先进的工业机械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他感到自己的知识还是很欠缺。
由于生产的车型为高档车型奔驰,对于返修要求标准非常严格,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一直处在谨慎地“看”和“问”的状态。
再加上奔驰专门检整车设备的诊断仪,上面的说明要么是英文要么是德文,更是让他心生惶恐。
“前3个月的收获,就是觉得真很累。不是体力,而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惟一的办法是多学多看多练。
他开始用休息时间恶补汽车电器维修知识,还把英语的学习列上了日程。在梁康口袋中,永远装着一个小本子,遇到问题就记录下来,继而总结。
真正敢上手是在3个月后。从最初的尝试,到查找出故障,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梁康能做到的是,花更多的时间用在排查故障上。
好在不用坐班车,梁康可以早晨早来晚上晚走。有了活时,他总是抢过来干,生怕一些疑难杂症自己没摸到。据老师傅介绍,梁康刚入厂这股子干练劲在这一代青年人里都是少有的,对工作有种如饥似渴的感觉非常难得。
很快,他的才华开始斩露头角。
有一次在新产品的汽车调试期间,大家都围绕着一辆不能正常着火的试装车犯了难,当时很多外国专家都在,和老师傅们反复探讨着电器问题。梁康刚刚入厂,大家对他不是很熟悉,当他提出个人观点时也没有得到采纳。
梁康心里很是着急,据他当时回忆,有很多老师傅在场,自己一个新人的意见不得到重视是很正常的,但是看着时间一点点地过去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自己看着干着急。后来下班后,梁康主动地留了下来,大家都已下班回家,梁康携带工具利用加班时间把车辆故障解决了。第二天一上班,看着车辆正常启动了,大家还在纳闷当中,梁康安心地干其他活去了。这个时候,大家伙才知道这个新来的小伙真是有本事。
因为热爱
推动他如此地专心钻研并勤于学习的,非兴趣莫属。
汽车电器调试的难题在于,问题不是出在车辆表面,需要你去查找故障,这个过程异常艰辛。
由于奔驰汽车每个控制器都有模块控制,车辆所有信息都会共享,如果说有一个元件坏了,就会造成整个车辆的瘫痪。
甚至,很多时候,尽管一切元件都显示正常,但就是通不过检测设备。这种情况最让人饶头,也往往让梁康无从下手。
但如果通不过检测设备,就必须找出故障,然后更换部件。哪怕是略有瑕疵的电器元件,即便是勉强装上,在后面质量门去检验中,也会把它查出来。
也因于苛刻的生产要求,奔驰才能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一如既往的高档品质。“我们排查的就是看不见的问题,甚至是不是问题的问题。”梁康笑着总结道。
这种挑战,反而激发出他极大的兴趣。
当同龄人有的利用休息时间玩电脑游戏或者和朋友聚会时,梁康总是趴在相关技术书或者电脑信息前吸取知识,在网上的相关论坛向全国各地的“高手”虚心请教。就这样,由兴趣引发的对汽车的热爱,使得他热情洋溢、不知疲倦。
用梁康自己的话说,他性格里有那么一种不服输的劲,每当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验证,在工作中当天解决不了的故障,他回去都睡不好觉,非要把它搞定不可。“把老些活都堆在那儿,我心里不踏实。”
因为这事儿,他还和班长“干了一架”。
一次,一个很棘手的车辆电器有故障,大家都很着急,可是分析不出个所以然来。这个车已经搁置了将近一个月,梁康得知后主动参与了车辆故障的排查修理,这个故障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挑战,遇见这么难解决的问题也是头一次,但这并没有让他感到烦恼,还让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那几天,据他同事回忆,他就像着了魔似的,每天早上起来早点顾不上吃,头开班十分钟就把工具都备好,趴在车上分析了起来。等他干累了想喝口水,中午吃饭的时间都已经错过了,不知不觉干了将近4个小时,他都浑然不知,好心的同事问他累不累,他总是回答:我不怕累,我就是想干,我非得闹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老班长心疼他,就着急了,抢过他的工具来跟他说:你得注意身体,起码得按时吃饭。钻研兴致正高的梁康被打扰后,一下子也急了。
冲突遂起。梁康把工具又拿了回来,又继续干了起来,一根筋似的又开工干了起来。
“这个故障,一下查3天,觉得柳暗花明时,别人就拉你休息、拉你去吃饭,真不想去。老是叫你去,就会很烦。”梁康说,自己其实很理解班长的好心,但当时,自己的一颗心真的全在工作上,已经容不下任何无关的东西了。
经过两个礼拜的奋战,故障终于被他解决了,这种成功感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在他的努力下,梁康已经成为总装车间调试工段的“技术大拿”。
从总装车间调试工段经过,总会听到这样的对话:“小梁师傅,这辆车故障灯常亮是怎么回事?”“可能是顶衬线束插接原因,你把它拆卸下来看看。”
“小梁师傅,这个电机不工作怎么办?”“可能是下面的零件线路虚,你检查一下看看。”
显然,梁康成了青年同志当中的技术顾问,就连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遇到不懂得问题都会虚心地向这个“小师傅”请教。
而他的班长也给予了梁康高度评价:“他是总装车间不可多得的人才,排查电器故障总能另辟蹊径,得心应手。”
由于表现优秀,2011年公司派他到德国培训,使梁康受益匪浅。外专的培训使他技术方面有很大提高,更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同样是因为优秀,2012年,梁康如愿成为公司首席技师赵郁的徒弟,而且是最小的一个。这让他备感荣幸。
这对于他在“北京市第十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帮助很大。
最佳拍档
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最先拿到的是北京市技工能手奖章。回到家中,他把这个做工精致的金镶玉奖牌先挂到了爸爸的脖子上。
父亲是梁康的偶像,也是影响他最深的人。 梁康口中的父亲,是位骨灰级汽车发烧友,20多年来,对于汽车尤其是维修技术的研究从未停止。“如果时间提前40年,没准他就会在奔驰了。”
这让耳濡目染的梁康受益颇深。因为喜欢汽车,梁康的家中,几乎就是一个大型的维修车间。在这块场地上,梁康有什么技术创新的思路,立马就可以动手操作试验。
父亲理所当然是他最佳拍档。从思路设计,到成本核算,再动手操作,再到改进发明,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支持。
“现在他还在帮我做着东西。一般我回去得比较晚,实在没空的话,我妈也能帮我开机床干活。”梁康语言中,有几分自豪。
正在奔驰生产车间中使用的一辆“小拖车”,就是梁康利用业余时间搞的小发明,当然,这其中,也离不开父亲的支持。
在生产中,有的未下线的车在控制模块出现故障后,因为无法点着车、无法换挡,不能正常驶离生产线。导致在线停留时间过长,严重影响生产节拍的问题。而现有的电动拖车,虽然无需人工受力,但操作起来不方便,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父亲的帮助下,梁康确定了改进方案。他利用休息时间把所购材料按照思路设想,剪裁并焊接出两台独立相同的工装,经过实车验证后确定了轮胎的卡紧方式。
针对后续问题,他又夜以继日地进行改进和测量,经过多次实车检测并对拖车缺陷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最终成功地拖下了第一辆故障车,并开始投入使用。
他自制的拖车具有很多优越性,如:当电检发现故障车后,可在不停线的情况下立即拖起故障车,不影响生产节拍,保持了正常的生产速度;与市场上的其他拖车相比,对车量的固定更牢固;采用夹抱式结构,不受横向外力影响,最主要的是保护了轮毂不被划伤,保证了生产质量。
很快,小拖车就在奔驰车间中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梁康还发明了一个往自动变速器补油的一个电动设备。而正在进行的,是一个气囊前的东西,同样也正在家里做试验。
而父亲,当然是担任他助手的不二选择。
在家中做发明创新,有免费场地,还有父亲做免费技术支持,惟一的问题是,如果耗材成本太大,也让他难以承受成本压力。“如果两三千之内的钱,我可以垫付,我可以做,但是太多的,真支付不起。”
但无论技术,还是资金,还是免费人力,只要他有了创新思路,父亲都会尽量帮他完成梦想。对于一个挚爱儿子的父亲而言,这是表达爱的最佳方式。
Q1:请形容您心目中的工人?
要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要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工作中善于发现,敢于创新;最重要的是工作中要有较强的责任感
Q2:怎么看中国汽车产业?
我很看好我们自己的品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家已经逐渐进入到更换第二辆或第三辆私家车的时代,随之品牌意识也逐渐加强。所以我认为在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北京奔驰”一定会成为汽车行业的NO.1。
Q3:您有梦想吗?
我目前的梦想就是要成为自己师傅那样的蓝领工人,并且努力超越他
Q4:您有没有偶像?
偶像有两位:一位是父亲、一位是师傅
父亲:不仅是自己的启蒙恩师,在电器、机械原理及构造方面在我心中永远是不可超越的。
师傅:在我心中永远是高大、受尊敬的。
Q5:如果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现状,您希望这个事情是什么?
我觉得珍惜眼前才是最重要的,过去的已成往事,挑战未来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在工作中我有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在生活中有爱我的家人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如果选择是必须改变自己的一条现状——我希望明天会更精彩。
获奖\荣誉:
名称 年份
北汽集团优秀员工 2011
北京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 2012
北京市技术能手 2012
首都劳动奖章 2013
北汽集团一级奖章 2013
北汽集团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成果三等奖 2013
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术能手 2013
北汽集团优秀技能操作人才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