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竞争对手更便宜的价格,是在全球市场获胜的关键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通过低价策略获取市场,已是过时的手段,中国企业想要取得更为广阔的市场,变成国际化企业,首要之举,应该做到概念国际化和思维全球化,试着与不同市场的消费者进行沟通。
可是,沟通的渠道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这个答案,中国企业走过很多弯路,也买了很多冤枉单。
中国乘用车品牌,已经在品牌国际化上做出各种尝试。这一次,东风商用车也开始玩跨界,本为陆地运输工具,却非要在大海里捣腾点花样出来。
当全球范围公开选拔的“东风号”船长与12名中国候选船员亮相时,这也意味着,东风商用车独家冠名“东风号”(中国惟一参加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赛船),已经进入到赛事准备的最后阶段。
又是一场体育营销活动。无论是高尔夫还是网球赛,无论是奥运会还是NBA,企业的赞助,不过是投入多少的问题,而赛事本身的身价,则直接关系到对企业品牌的拉动效果。
两个潜在而隐晦的逻辑是:帆船,在中国是冷门的赛事,在全球却是高端奢华的代名词;东风商用车,在中国是领先的卡车制造商,但在全球又并非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是中国的商用车,并没有轿车那般光鲜亮丽的形象。
“花着堪比F1的钱,经历达喀尔的痛。”这就是坊间对帆船赛事的调侃。
如果你对帆船赛事不是特别了解,那就列举几个数据:一只72尺的赛船的研发和设计成本是7000万至8000万人民币,再加上参赛和员工的费用,总共要花费3亿至4亿人民币,其中又涉及到一些颇难解决的技术难题。
本届比赛帆船,据悉为Volvo 65级,船身全长缩短了一米多,由美国统一设计,设计完成后在不同国家制造,最后运到英国组装。即便如此,也能参考上述数据推断,东风商用车此次花费不菲。即使在整个行业来看,一个商用车企,涉足多为跨国品牌包围的高端赛事营销,又意欲何为?
借势,借什么?
“中国的东风,世界的东风”,东风汽车在品牌国际化道路上的探索,远比业界所知的要早得多。而在中国汽车界,由于历史原因,起步较早的商用车在国际化上的探索,相比乘用车国际化,具备更大的可能性。
创立于1973年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是目前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帆船赛之一。东风商用车与沃尔沃已经达成的战略合作联盟,的确为前者提供了国际化平台。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东风商用车在品牌国际化道路的坚定背书,换言之,“东风号”实则是东风品牌的化身。
“我们更多的是借助于沃尔沃这个平台,在这个高端的全球化赛事中,将东风的元素植入进去,让世界更多国家知道东风,了解东风。”东风商用车公司总经理黄刚对《汽车人》透露,这场品牌战役,主要面向海外市场。所以,高端的帆船赛,即使在中国较为陌生,但在国外却有广泛的认知度。
必须承认,“东风号”的参赛,站在了沃尔沃的肩膀上。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得让沃尔沃愿意,同时还能实实在在地让东风商用车找准国际化的感觉。
“这么顶级的全球赛事,也不是你有钱就随随便便进来。要与他的价值,与他的理念吻合。”东风商用车党委副书记秦捷说。
对于东风商用车而言,与沃尔沃的结盟,将打开一扇国际化的大门,这并不仅仅限于产品合作。“品牌国际化”已经成为整个东风集团的战略任务,而只有与东风40多年历史积淀的基因相吻合,才能成为品牌力的助推器。没有文化沁润的品牌塑造,注定走不远。“海一样的胸怀,坚忍不拔的性格”,帆船赛的特征,与东风商用车的40多年文化基因相融。
不过,疑惑也有。如秦捷所言:“中国的远洋航海事业与国际比有很大的差距,你冷不丁地冒出个东风号来,难道就真能成为世界的?”
这就意味着,东风商用车的国际化道路,本身具备“开源”属性,至少在这历时两年的全球帆船赛事中,东风商用车需要告知的是——“东风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这个过程中,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产品本身。”黄刚说。
具体解释也即,借助东风沃尔沃强势联盟,“东风号”站在沃尔沃帆船赛的顶尖舞台上,广告天下,东风是一家中国一流商用车制造企业,来自湖北武当山脚下,要走向世界各地。
“借势传播”在这里被用到了极致。除了东风沃尔沃联盟和沃尔沃帆船赛外,就连凭借“太极”走红世界的武当山,也成为了东风商用车的认知诉求点。
纵观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开拓中,依然着重价格的优势。若在产品能够同台竞技的情况下,也的确会加大对产品性能的宣传。即便是近期在海外市场火热的观致,因为集中了全球各大优势人才与资源,产品的优良属性,也被放至到最大。
但是,如观致这般重金豪掷的中国品牌太少,本身囊括全球优势人才,就是一个最大的营销噱头。之于其他自主品牌,尤其是一直在营销领域的商用车,要想走向国际,必须要有一个与全球市场对接的“传送带”,将产品有效地推广出去。
抛却产品本身的因素,当大家走在埋怨海外市场对于中国不予认可时,海外市场却表示对中国制造看不懂。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一味自说自话,只能让市场一头雾水。
靠航海发家的西欧各国都有着浓郁的航海情结,他们的血液里流着蓝色海洋文化,他们的激情澎湃也受着海洋的启发。就像每逢周末,泰晤士河上就有很多房船。
“中国企业要学会跟国外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加强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有了国际化思维,才可能实现真正的国际化。”黄刚进一步解释,对于还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品牌,东风商用车之所以借势传播,并非直接用品牌功能直接替换产品属性,产品依然是第一要素,但是如何有效地将产品广而告之全球,却是一个大课题。
至少,在全球瞩目的沃尔沃帆船赛上,无论通过电视、网络,还是现场,人们都会在浩瀚的大海中,第一眼就看到“东风”的显赫标识,这将是一个持续两年时间的潜移默化地印象灌输。
国际化的尝试
一场国际顶级赛事,东风商用车在其中承担的角色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赞助商与参与者?
事实并非如此。党委副书记秦捷,成为主要的牵头人。从达成合作意向,到全球船长与水手的招募工作,到中外双方之间的分工,他都全权参与。目前,他所带队的东风项目组,仍然还在与沃尔沃帆船赛的相关机构与人员磨合沟通。
由于帆船赛本身与商用车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业务领域,二者如何有效结合?而全球招募来的船长与水手,又该如何理解“东风号”的意义?与此同时,随着帆船赛在不同国家,不同港口进行的时候,针对当地市场又该做些什么?
“现在依然还有两种文化不同碰撞的较量。就像我们知道商用车怎么去表达才是最专业的,但他们知道帆船赛怎么去表达才是最专业的。中国最好的卡车制造商,全球最顶级的帆船赛事,如何形成强强联合,才是最终的方向。”秦捷表示,双方之间的磨合速度比想像中要快,“我们提出四个一,也就是一个团队,一个声音,一致行动,一个目标。”
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全程39379海里,途经全球10个城市。东风商用车重点规划的海外市场,将由专业的营销管理公司与东风外派的内部团队,共同打造营销方案,包括邀请当地的经销商与用户参与体验,通过彰显中国元素来强化东风商用车的中国属性……
据悉,一个15人的团队已经基本匹配完成。其中,有三人来自东风商用车企业内部,直接向秦捷汇报项目进展。而这15人,并非在船上工作,而是所谓的“岸队”,围绕赛事进行各种品牌传播。负责东风队组建和管理的OC Sport公司也参与其中,其为全球领先的体育营销和赛事管理公司。
“刚开始,这样的国际赛事,我们也没什么经验,也没有人才,确实有挑战”,黄刚笑称,“但是任何挑战都能破题解题,比如你换一种思路,我就用当地的人才行不行,也不用派驻太多的东风人,但是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对东风的技术、产品、运营流程都要理解,人才国际化问题,要用全球思路来解决。”
与此同时,包括Facebook、twitter等国际化社交平台,也成为“东风号”此次数字化营销的重要工具。
商业世界的规则,总是在商言商。 “东风号”,东风商用车既是冠名商与赛手,同时也是“船主”。在这场拥有巨大号召力的全球赛事中,如若有品牌希望与“东风号”合作,比如logo、比如物品支持……都需要与东风商用车达成商业协议,这将有利于成本投入的控制。
最新的消息则是,风神轮胎已确定在“东风号”上亮相logo,以扩大自己在海外的影响力。
无论东风商用车在国内的知名度有多高,这一次面向全球,心态必须调整为“重新出发”。面对不同的用户,不同的市场,不同的营销手段,不同的人才调度……这一次,是品牌国际化在思维上的重要尝试。
花了大价钱的“东风号”,现阶段对于赛事的最终名次,不会制定具体目标,“当然是要尽力得到好成绩。”黄刚透露,所有团队借助此次赛事,要将“东风”的名字,尽可能多地曝光。线下传播活动,要提炼出独特的中国元素,提炼出独特的东风文化。
“当让大家看到‘东风’二字时,他们会问,你是谁,我们就将东风的故事告诉全世界,讲一个东风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