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7 > 2007年第7期

赤贫沙漠上的清泉 ——读《穷人的银行家》

作者:
夏禹
时间:
2014-12-22 17:06:27

  

从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原富》)开始,到当代经济学家戴维·兰德斯的《国富国穷》,经济学界对于贫困起因的分析,多将重点放在国家贫困上面,而非着眼于国民中的某一部分为什么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以及解决一般国民的贫困问题。

在诺贝尔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看来,出色的经济理论家是不屑于花时间探讨贫穷与饥饿问题的。经济学家们总是认为,当经济总体繁荣时,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他们很少关注贫穷与饥饿的根源与发展--结果是,贫穷继续着。在尤努斯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一书中,不仅记录他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记录了一个实践家的梦想--无抵押借钱给穷人。“穷人的银行家”--对于一位66岁的孟加拉老人来说,再没有比这更恰当的头衔了。

但尤努斯从来没打算成为一个放贷人,也没打算把钱借给任何人,真正想做的是要解决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对银行基本的抵押原则提出质疑,要向世人展示:这些所谓的“金融界不可接触者”实际上可以接触,事实证明,没有抵押担保的借款人比有抵押担保的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还要好,在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即乡村银行的意思 )里还款率为98%。

事情肇始于1974年,孟加拉爆发大饥荒,尤努斯所在的吉大港的村子里每天都有人饿死,这一残酷的事实使尤努斯开始惧怕起来:“当我在教室授课的时候,课堂对面的走廊却有人正在饿死,这样复杂的理论又有什么用呢?”

尤努斯的理性表现在为实现激情的梦想而努力,用“右”的市场机制去做“左”的事情--即在资本主义的市场制度下去实践社会主义所要实现的梦想,他自称青年时期是“左翼”。

1976年,在一次乡村调查中,他把27美元借给了42位贫困的村民,以支付他们用以制作竹凳的微薄成本,免受高利贷的盘剥。1979年,他在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部创立了格莱珉分行,开始为贫困的孟加拉妇女提供小额贷款业务。1983年10月2日,格莱珉银行正式独立,其向贫困人口发放贷款的方式自成一体,被称为“格莱珉模式”。

尤努斯把借贷看作一项基本的人权。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格莱珉银行不是一家利润最大化的银行,但其所作所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扶贫,而是以一种商业上可持续的消除贫困模式。他一手创办的格莱珉银行,因“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努力,于2006年10月13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作者/夏禹)【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