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2022上半年:新能源市场“小团圆”

作者:
齐策
时间:
2022-07-07 08:05:00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场格局仍是“小团圆”。市场还远未定局,至少不会在今年迎来“终局之战”。

 

作者丨齐策

编辑丨田草

出品丨汽车人传媒

 

在7月份仅过了一周的时候,已经可以大致分析出新势力、头部孵化新能源品牌上半年的纯电销量走势。

 

新势力照旧每月1日公布上月数据,而传统车企及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一般到月中才会公布。不过,7月2、3日,广汽埃安、比亚迪也公布了6月销量。

 

4月和5月前半段,特斯拉对海外供货不稳定,自身生产状况也不稳定,数据偏离严重,本文暂不分析。

 

一二线新势力界限正在模糊

就纯电(EV)而言,新势力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界限已经模糊。

 

今年1-6月,小鹏拿了半程冠军,销量68983辆;理想凭借一款车,销量达到60383辆;蔚来销量为50827辆。而去年的第二梯队当中,哪吒销量63131辆,零跑销量51994辆。第二梯队头部与第一梯队交融在一起。

 

传统车企孵化的新势力当中,一马当先的是埃安,6月销量24109辆,上半年销量100251辆。

 

紧随其后的,极氪、问界,都达到了2万辆/半年这个级别。貌似和一线6万辆台阶还差得远,但考虑到去年这两个牌子还没上榜,产能不是问题之后,其实反映的是市场声望的问题。增长曲线变陡,说明市场认可,此后的路就容易走顺了。

 

 

很多媒体在分析半年销量的时候,都把蔚来视为掉出第一梯队,其实不大公平。此前蔚来领跑新势力,源于先发优势。但蔚来至今不做30万元以下车型,实际上产品集中在35万-50万元+这个区间,只要对手们的量能上来,无论如何不能指望,比10万-20万元市场宽度更大。

 

灰熊做空蔚来的报告,盯着BAAS服务做文章。但某项数据理解错了,还围绕这些数据写了数十页的分析,导致整个做空逻辑动摇了。市场并未一面倒地选择做空蔚来,这和当时特斯拉面对的情况大相径庭。

 

蔚来的问题在于,业绩、技术、运营等层面,都缺乏刺激,显得过于寡淡,半固态上车也没有引起大的波澜,对于拉开与对手距离,显得办法不多。

 

《汽车人》认为,新势力上半年的销量,并未说明第一梯队解散。“蔚小理”和特斯拉,在产品线上的竞争,价位、档次、技术、受众面几个维度,都是正面对刚,容不得半点闪避。

 

量能更大的埃安、比亚迪(除了汉EV),以及量能稍弱的零跑(C11)、威马等,主力产品线都在10万-20万元这个红海里,与“蔚小理”+特斯拉,打的是差异化竞争,双方目标人群重合度不大。

 

 

随着“997”(小鹏G9、理想L9、蔚来ET7)发布,表明了一个明显趋势,第一梯队仍然铁了心做高端,即放旗舰产品出来,把毛利率做上去。如果“997”站稳了,小鹏没准儿考虑取消20万元以下车型。这和特斯拉一直将产品线往下延伸,开始产生道路上的分野。

 

问界、极氪、岚图以及即将交付的阿维塔,也有潜力上攻35万元+,但需要给点时间。

 

10万元为界

 

刚才提到了,10万-20万元是红海,大家无不披红挂彩,杀得尸山血海。只有在这个领域胜出,才能在绝对量能上做大。35万元+的高端用户永远是市场少数,不要被一线城市高端消费趋向的大嗓门所误导。

 

特斯拉看到中国10万-20万元新能源产品竞争的盛况,也开始犹豫,要不要趟这个浑水。在中国趟了也没用,根本卷不过比亚迪、埃安等品牌。所以传说中的Model 2,至少在中国胎死腹中了。当然,按照特斯拉的说法,“珠胎暗结”压根不存在。

 

 

而哪吒、零跑(T03)、欧拉,奇瑞,以及更便宜的五菱,主做的是10万元及以下预算人群,主要面向下沉市场。其中,欧拉急匆匆由下沉市场拉起来,试图仰攻到20万元这个档次,但尚未放量站稳脚跟。

 

今年上半年,电池涨价幅度过高,给10万元以下的市场带来沉重打击,新产品释放立刻就变得不活跃了,大家也都想方设法往10万元+的层面上走。

 

双雄会,决胜LFP

 

比亚迪的产品线异常复杂,但总体说来,密密麻麻铺满了10万-20万元+的区间里,而且互相都在叠Buff。比亚迪利用供应链优势,以多为胜,打的是总体战、立体战。

 

其他对手,无论技术多强,总要暂避其锋。大家都是搞先锋军团,箭头出击,以优势产品带动品牌整体,埃安围绕Aion S(轿车)、Aion Y(小型SUV),零跑围绕C11,威马围绕W6,都属此列。

 

哪吒有点出圈,哪吒S预售价一下子涨到33.88万元,与其说孤注一掷,不如说试水之作。一口气把品牌拉高到30万元+这个档次,哪吒还未能说清其中的商业逻辑。

 

 

在去年底,《汽车人》曾提到(中美欧电动车携电量,透露了什么?),主力车型带电量已经飙到60-80度电,售价可以容忍到25万元以上。这里面其实有个前提,就是全面的磷酸铁锂(LFP)化。

 

经过几年的努力,LFP单体价格已经到了525元一线,而PACK则到了620元一线。尽管经历了原材料不讲理地大涨,LFP的PACK价格仍低于三元的单体。这就意味着,带电量上去,成本还想控制住,必须上LFP,舍此别无他途。

 

 

值得注意的是,埃安的磷酸铁锂化尚未真正开始,目前电池拥有“三供”的局面,虽然是当初不得已,但现在看,完全为将产能扩大到5万辆/月这个档次来适配的,属于是无心插柳了。埃安没有比亚迪那么长的产品线,主打年轻化的小型车市场,理念渗透和产品调性是合拍的,市场表现也挺成功。

 

事犹可为,你我皆是黑马

 

这也是为什么跨国车企在这方面显得慢了两拍。表面上,他们还未在供应链上做好准备,其实是观念导致了技术上没有做好研发积累。

 

贸然上LFP,技术不过关(特别是低温下的充放电管理),照样被中企吊打。而跨国车企对三元性能的运用,要有把握得多。

 

所以,我们看到跨国车企,要么是同价位带电量不够慷慨,要么是价格压不下来。特别是在10万-20万元这个区域,暂时无所作为,让中企撒着欢地跑马圈地。

 

 

不过,很多人都在担心,新能源中端价位(10万-20万元)市场,跑马圈地运动已接近尾声。

 

其实不然,从2020年到今年,市场一直在剧烈变化。从特斯拉一枝独秀、五菱霸榜入门级车型,变成比亚迪秀满全场,以及头部和二线新势力,全部站稳脚跟并徐图扩张产能,孵化品牌也逐渐开始发力。

 

重点是,中端低配车型(15万元一线)已经卷到50+度电的水平了。想摸到25万元的水平,新上的产品至少要配70-80度电。谁跟不上,谁就没能力出头。

 

中高端领域,目前倒稍有沉寂。主要是电池堆上去之后(已经快摸到100度电了),缺乏后续手段。之前预定的超长纯电续航(800公里以上)、自动驾驶和经典豪华复刻路线,都有点打折扣。

 

虽然初步实现了在BBA那里掏客户的愿望,但是距离占据35万元+的主流市场,还有相当的距离。从中期看,BBA放弃20万元左右的产品线,是早晚的事。

 

这中间,有不少品牌考虑其它路线,有增程路线(岚图、理想),更多的则是PHEV、HEV路线。后者则是跨国高端产品重拾竞争力的法宝,不容有失。48V轻混,看上去已经基本出局。这个区间里,“蔚小理”与BBA的大战,正在深入展开。

 

 

有了比亚迪的例子,不应该再轻视传统车企旗下的新能源品牌。一旦市场认可,它们爆产能的速度,可能将令人震惊。

 

长安深蓝、长城欧拉、上汽非凡以及尚未入场的小米,在20万元以内的市场上,仍有异军突起的可能。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场格局仍是“小团圆”。尚不能排除,以上的几个品牌当中,在明后年还有黑马杀出来,直接攻入2万辆/月的档次。因此,市场还远未定局,至少不会在今年迎来“终局之战”。【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邮箱:qcr007@126.com / 电话:010-63135270。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