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赵英专栏】着眼基本,保持淡定

作者:
赵英
时间:
2023-03-14 08:35:01

 

分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看基本面变化,要看长远趋势。对于目前的政策博弈,政府有关机构和行业组织,有必要予以协调、引导。

 

文 / 赵英

 

进入3月,汽车市场出现了一波不大不小的波澜,搅乱一池春水。

 

湖北首先推出了“对本省生产汽车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3月1日至3月31日,在湖北省购买东风本田旗下车型、上湖北牌照的消费者,除可以享受东风本田厂家的现金补贴外,还可以获得等额政府补贴的政策。针对省内购买东风旗下东风本田、东风风神、东风日产、岚图、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富康等7个汽车品牌、56款燃油及新能源车型,结合厂家让利和政府补贴,消费者可享受4000元-90000元补贴。

 

 

其它省市不甘落后,立刻推出了类似的补贴政策:

 

3月1日,北京市商务局宣布,北京市2023年将继续实施乘用车置换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23年3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本市注册登记在本人名下1年以上的乘用车,并在本市汽车销售企业新购新能源小客车,可获得8000元或10000元补贴。

 

重庆市汽车补贴政策从3月1日正式开始,置换车辆是本人名下6个月以上的旧乘用车,给予个人消费者置换新能源乘用车,每辆车1000元至3000元补贴,活动截止时间到6月末。

 

上海市则延长新能源汽车置换补贴到2023年6月30日,个人购买纯电动汽车,每辆财政补贴10000元。

 

吉林省、河南省、山东省等多省市也发布刺激汽车消费政策,包括发放汽车消费券、现金补贴、新能源汽车指标直接配置措施等优惠政策。

 

上述补贴政策不尽相同,各有重点,各具特色,但支持汽车消费的目标是一致的,涉及产品均较为广泛。

 

 

2023年上半年,经济复苏的态势尚未稳定,消费潜力有待激发。汽车产品历来是推动消费的重要抓手,各地政府陆续推出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符合中央精神。但是,在政策具体制定、实施中,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其一,不能把财政补贴政策,搞成变相的地方保护。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总是希望自家的财政补贴,能够为本地汽车企业开拓市场,增加销路,从而稳定本地经济发展,维持就业,增加税收。但是,如果都搞以邻为壑,不仅割裂了统一的大市场,而且扭曲了市场竞争秩序,从长远看不利于汽车产业、汽车市场发展。

 

其二,地方财政补贴,源自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各地政府根据不同财政实力制定的补贴政策,形成了不同的补贴效果,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政府之间的财力比拼,不仅难以持久,而且导致企业对政府依赖加深。

 

其三,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如果大致相同,就会导致政策博弈中各方政策效力对等削减,补贴的结果可能出乎预料。各地普遍推出的财政补贴政策,只能诱使消费者在某一时刻集中释放购买力,对全年汽车消费增长的效果不一定非常明显。

 

其四,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如果均等地用于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湖北就是如此),对于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自然进程,也会产生干扰。

 

 

最近,汽车市场上出现普遍杀价、产品价格中枢下移、市场混乱的现象,某种程度就是政策负面效果的显现。

 

对于汽车市场的扰乱现象,有些评论家做出了过激的评论:例如,燃油车要崩盘了;汽车产业竞争中传统厂家要完蛋了;合资企业已经扛不住了……

 

笔者认为,看当前的汽车市场形态,要着眼于基本面。

 

首先,我国2023年国内经济增长总体态势,一定好于2022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达成,是大概率事件。

 

其次,中国汽车产业增长已经进入年均3%左右的阶段(对于这一点笔者多次讲过,不详细论述了)。但是,想依靠政策刺激进一步提高增长率也是非常困难的。也正因为3%增长率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常态,才导致了汽车产业竞争加剧。

 

再次,汽车出口将维持2022年的良好态势。

 

最后,汽车产业结构调整会进一步加速,但燃油车骤然退出历史舞台那一天尚未到来。有些汽车企业大幅度降价处理燃油车,是在清空本来就滞销的产品库存,或是应对政府减排政策。

 

 

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传统燃油车企业并不落于下风,仍然有战斗力。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中,传统燃油车厂家占据7席;前6名中,除特斯拉外,全部是传统燃油车厂家。可见传统燃油车转向新能源汽车的趋势非常明显。“认为当前市场暂时的混乱,将导致传统燃油车企业垮台”的看法是没有依据的。

 

分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看基本面变化,要看长远趋势。政府官员和企业家更是如此。对于目前的政策博弈,政府有关机构和行业组织,有必要予以协调、引导。【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