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国内

【汽车人】单独考核新能源,国家队承担重任

作者:
黄耀鹏
时间:
2024-03-09 08:55:59

 

为了更长远的战略利益,允许且鼓励央企,不单纯从眼前收益的角度看问题,而是更着眼于长期战略利益。

 

文 /《汽车人》黄耀鹏

 

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采访中,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新能源汽车,几家国有汽车企业在这方面发展得不够快……我们调整政策,将对三家中央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进行单独考核。”

 

 

这标志着国资委对央企和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的一项重大改革,改变了2019年4月1日施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部分内容。

 

央企与国家战略“对表”

 

“央企新能源业务单独考核”不是小修小补,而是国资委管理央企思路的重大转变。

 

原来更倾向于“市值管理”,关注当期利润,关心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现在,为了更长远的战略利益,允许且鼓励央企,不单纯从眼前收益的角度看问题,而是更着眼于长期战略利益。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将央企的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调整成长短期都高度一致的状态。如果讲企业的社会责任,那么这个责任首先是要央企来扛的。而且,当长短期利益不匹配,甚至发生冲突的时候,作为央企监管机构,有必要在规则上引导央企更重视长期利益。

 

虽然汽车行业的央企只有一汽、东风和长安,但地方国资拥有控股权的其他汽车国企,预计也将照方抓药,跟随调整。这样一来,就强化了汽车产业国企战略一盘棋的效果。

 

 

暂时放弃考核新能源的收益,不等于放任自流,仍然要考核。按照张玉卓的说法:“单独考核中央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考核它的技术,考核它的市场占有率,考核它未来的发展。”

 

以前考核当期利润的时候很简单,每三个月、每年把财务审计报表呈上来(上市公司同时对外披露),是否达成目标,一目了然。

 

现在新能源考核点,规则要复杂得多。实际上,很难在一段时间内量化考核标准,这里面就必须有政治信任的因素存在。

 

国资委任命的央企董事长,自然受到监管机构以及党和干部体系的三重监督管理。

 

《汽车人》猜想,既然新能源考核的量化规则很难操作,一个选择是拉长考核周期,比如一任或一届董事长任职周期内考核一次;另一个选择是始终不采取收益考核的办法,要看相对软性的目标(其中市占率是刚性目标)能否达成,判断起来也相对复杂一点,看大趋势即可,就是央企在这段时间内是否在新能源赛道上有所作为,发展壮大。

 

调整的表层逻辑

 

乘用车新能源化已经发展了10年以上,三大央企也提前积累技术、广泛参与,东风和长安分别采取孵化策略,成立并独立了新能源创业品牌(岚图、阿维塔、深蓝)。

 

为什么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棋至中盘,国资委突然做出了重大调整?

 

调整考核办法的表层逻辑很简单。目前国内市场环境非常严酷,竞争极为激烈,价格战打的昏天黑地。对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来说,新能源是亏本的买卖。既然很容易亏本,央企或者国企的掌舵者肯定有所顾虑,即便投入,也可能在资源投入的规模和力度上,有所克制。

 

 

以往跨国车企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一些高端品牌有实力凭借品牌认知,不参与价格战,或者不公开参与,更多地保有利润的同时不丢地盘。现在的市场氛围,没有那种两全其美的好事了。跨国车企的新能源产品,有些降价幅度也很令人吃惊。既然现在新能源是一个生存游戏,要么以价换量,要么抱残守缺。

 

这个时候,制定办法,让央企放开手脚,站在全局和长远利益的角度去争夺市场,就成为必要行动。任何时候,类似的投资都具有较高风险,但中国汽车产业就是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不利情势下发展起来的。落后者如果不放手一搏,只能等待失败的命运。

 

从历史经验得知,保守的心态,无助于扭转大局。国资委的新办法,就是让央企放开手脚,全力进取。

 

新能源战略进一步强化

 

在新能源领域上,如今中国企业已经牢牢占据了战略优势,体现在绝对体量、产业链完整和国内市场的接受度上面。

 

如果按照技术发展的可持续性、零部件企业的全状态产能和上游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为指标,中国占全球新能源体量的实际权重,可能比整车的全球占比(60%)更高。只不过前者很难量化,后者很容易用简单数字说明而已。但跨国车企作为对手,是深有感知的。

 

 

因为对未来的竞争缺乏信心,曾经作为对手(有的还更早出发、资本实力更雄厚)的跨国车企,如今都有很明显的减速意图。如果再这么和中企拼下去,在缺乏政策拉偏架保护的前提下,可能会将其新能源业务“拉爆”。其资产负债表也就随之衰退,连带着燃油车资产也崩了。

 

为了防范这一风险,跨国车企不但重新调整了业务重心,更重要的是,可能改变过去两年冻结燃油车研发的做法,重新对传统内燃机技术研发提供资金。

 

减速、推迟是不是意味着彻底放弃,现在还不能这么讲,只是一种未来世界线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就变成独行者。

 

对于欧美新能源投资减速这一现象,国内外舆论基本达成共识。但这两个月,一些国内舆论担心,“不从众”是否意味着我们走错路了。

 

从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中央坚持新能源战略方向的决心,不但没有丝毫动摇,反而更加强化了。报告将新能源产业定位为“新质生产力”、“出口新三样”,不吝誉美之辞,并将新能源汽车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同的抓手。

 

逆周期管理

 

如果判断未来3-5年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陷入一个相对低潮(也可能不具周期性,我们无法判断),那么中国监管部门的大胆战略进攻性举措,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个词——“逆周期投资”。

 

以前韩国的财阀很喜欢玩这一手,依靠政府的资本支持,在行业低潮时大举投资,市场下行阶段,拼着亏本,扩大产能,利用价格战卷死对手,收购对手,等市场回暖时再赚钱。

 

这不能简单总结为“长线投资、延迟满足”,而是要依靠两个要素:在低潮时拥有近乎无限火力支援,资本廉价且不要求当期回报;行业呈现明显的周期性,也就是注定能熬到云开月明。

 

中国如今的战略,有一些“逆周期管理”的味道,但是规模和能力上不可同日而语。韩国还不如江苏一个省的GDP,而且没有战略自主性,不能违拗美国的战略利益。

 

 

在跨国企业产生动摇之际,中国监管部门敦促央企、国企,带动整个行业强化攻势,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此消彼长的结果是,最大的新能源需求就在中国,中国可以在友好国家广泛布局,向后者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欧美筑墙,无法从根本上动摇中企的战略进攻,也无法左右中国市场作为“总托底”的地位。

 

这个时候,对手如果重拾商业竞争路线,那么耽误的几年将让其劣势更明显;如果彻底放弃,那么只能让自己被新产业抛的更远,进而导致第三方市场的占有率也被动摇。

 

一个高明的战略,一定是阳谋,是方法论,不需要密室谋划,也不搞非商业手段的排斥和打压。现在全世界都从公开渠道获知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意图,大家没有信息差。即便如此,对手可能也缺乏好的应对办法。

 

国资委此举,在全球舆论有所争议的时候,强化了新能源战略上的进取心,其意义比此前两年态势不明朗时更大,时机也更恰当。【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