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 专题

【汽车人◆展望】2022,曙光乍现

作者:
黄耀鹏
时间:
2022-01-05 08:10:21

 

2021年我们也许跨过了最深的低谷。黑天鹅的影子永远游荡在天边,但不妨碍我们对2022年保持谨慎的乐观。

 

文 /《汽车人》黄耀鹏

 

即使不看任何经济数据,都能感受到最差的时刻似乎已经熬过去了。

 

2021年是“预测信任”被摧毁的一年,“缺芯”贯穿了全年,春天业内不断预测,下半年供应就将获得“结构性改善”,结果第三季度“缺芯”幅度达到全年高点。

 

资本小高潮从何而来

 

即便如此,中国乃至全球仍然生产了创纪录的新能源整车。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2021年12月份的数据还没出来,而11月份新能源车渗透率为17.8%,预计全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15%左右,而2022年渗透率将站稳20%,向25%进发。

 

2025年目标,实际上已经提前达到。这再次证明我们对非线性系统的走向,缺乏起码的认知。

 

 

燃油车市场尽管陷入了存量被吃、增量不再的境地,但是根据同样的非线性预测,新能源车渗透率的高增长趋势,将在走高到50%的时候趋于平缓,并不会一路过关斩将,彻底终结燃油车,两者的并行阶段,将比人们想象的更久。

 

而插电式混动汽车(PHEV)产品由此获得的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大。虽然PHEV眼下有条件地被计入新能源阵营(纯电续航门槛43公里),但上海2023年1月1日开始就不再给PHEV核发新能源牌照,地方政府态度变化趋势,一叶知秋。

 

 

年末的资本市场形成一个小高潮。商汤科技已经登陆港股,魔门塔、中航新创(即中航锂电)、威马正在进行港股、A股科创板IPO之前的准备。

 

声称创新型公司(潜在市值)没有泡沫、它们正处于“深度价值”区间的说法,正在被质疑。原因是2021年的全球大放水,让互联网公司和汽车创业企业的估值登上云端。

 

不过,即便技术性回调,时代趋势也已经无法改变,传统车企的“市值失落感”还要持续下去。

 

新能源负向牵引全球化

 

2021年底,美联储最后一次议息会议,态度已经转“鹰”。官方放风称,要在2022年“多次”加息。

 

不管几次,流动性盛筵早晚会结束,而且现在已经有结束的迹象。有人认为,2022年的美国相当于2021年中国经济去掉监管因素的模样,似乎有点道理。

 

美国官方政策仍在谋求对华脱钩。以前我们内部总在争论“是否”在脱钩,其实是混淆了意愿和结果。实际执行的情况,美国的科技、产业、供应链、智力脱钩都推进得一塌糊涂。但这不妨碍建制派和泛民派达成共识,而且没有被撼动。

 

 

如今新能源貌似如火如荼,但在全球产业链的参与度实际上降低了。全球都看到了大经济的结构性上限(城镇化率、人口年轻度)。不可逆的变化,在政治上造成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

 

保守主义让跨境投资和全球贸易变得艰难,我们看到,2021年“中概股”在美国动辄得咎、被拉入制裁清单,变得像家常便饭;而民粹主义则让就业率成为政府的头号KPI,过于呵护就业则压制了创新。分布式新能源,让全球贸易的必要性实际上降低了。

 

全球结构性生产力瓶颈,让我们处于一个难以捉摸的时代。冒险可能会被加倍奖励,同时惩罚也会自动升级。

 

技术竞争的焦点在哪里

 

互联网企业向汽车业转移投资,必须高举创新的旗帜,这是它们进军的“合法性”来源。大家一股脑地做AI、做自动驾驶,甚至造车,都是这个出发点。

 

如果说汽车业有什么技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非“自动驾驶”莫属。但是行业领先者也迟迟找不到现实技术路径。

 

 

互联网公司则普遍卖不出自动驾驶软件,车企不想要的原因是软硬必然融合。后者买了软件就必须买全车算力硬件平台,交出底层数据架构。

 

在2022年,技术竞争的态势将依旧胶着,没人明显胜出。虽然Robotaxi看上去正在走向商业化的死胡同,但是IT企业正调整姿态,谋求合作造车。

 

在2021年底,比亚迪和魔门塔合作,Waymo与极氪合作,百度此前已经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都反映了急于兑现商业化落地,哪怕是做成重资产也不避讳。

 

在2022年,大家避免梭哈,只会勤于试探新路。

 

 

电量竞争已经从75度抬高到单层电量就达到150度,只不过后者仍在纸上。

 

半固态并非固态电池的低端版本,两者的差异,其实比半固态和传统液态电池的差异还要大。但这不影响半固态从备胎跃居2022年-2023年的希望之星,只不过理想状态下也要在2022年底正式露面。

 

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路径倒很现实。因为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障碍,从6C充电桩到高压电控,都已经活跃着碳化硅的身影。2022年它将迅猛地扩张自己的地盘,从中高端产品开始。

 

2022年的“多合一”电驱的技术竞争焦点,也在于此。而中国品牌在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研发和生产方面,比国外落后了大概两三年时间。电池竞争的模式,又开始重演:中国凭借产能碾压技术上稍微领先的国家,甚至在技术拉齐之前,竞争就失去了悬念。

 

很多人曾经预测石墨烯电池、钠电池、半固态将成为2022年的新竞争焦点,可能性极小。石墨烯应用遥遥无期,钠电池不过是劣质一点的锂电池,它们连板凳队员都算不上,因为正式比赛(量产产品)压根没给它们报名。

 

 

2022年和2021年是连续剧,不是单行本,即不存在时代的割裂感。所有的转折都是一个过程,而非戛然的休止符。2021年最后一个傍晚的落日余晖扫过西窗,就预示着2022的曙光将在另一侧乍现。

 

疫情已经过了两个整年,从现存常规影响因子的威力来看,2021年我们也许跨过了最深的低谷。黑天鹅的影子永远游荡在天边,但不妨碍我们对2022年保持谨慎的乐观。【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邮箱:qcr007@126.com / 电话:010-63135270。

相关信息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