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3 > 2013年第8期

水野泰秀:“翻盘”进行时

作者:
管宏业
时间:
2015-10-19 10:49:11

‍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东风本田总经理水野泰秀一点儿都不像是他那个年代生人。

按照中国算法即将年过半百的他,身上充满着一股不亚于年轻人的活力和冲劲;当回答类似增速放缓的敏感话题时,他的直率与坦诚更显得珍贵。

实际上,水野对本田在华的迟滞与保守直认不讳,他故作痛苦状地告诉《汽车人》:“天天都痛哭流泪,唱着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但无论过去如何,他都不会给自己任何借口,他不能容忍本田的迟滞,他必须进行改变。

借助东风本田10周年战略发布会,水野袒露了心中对于东风本田的大梦想,“翻盘”计划已经了然于胸。

不按常规出牌的个性老总

水野从来就不是一个按常规出牌的老总。在不少循规蹈矩的下属面前,水野“强硬甚至具有进攻性。”

对于自己的评价,水野笑着为自己“辩解”:“我只是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可能在沟通过程中,会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碰撞,但最终是通过对话去解决。”

但如果就此认为水野泰秀是个过于苛求的人,那就错了。更多的时候,水野表现出的随和与热烈,完全颠覆了一个老总的形象。

这或许和他的经历有关。幼时随家庭在非洲求学,让他自小就少有日本人性格特征中的谨慎和保守。在24岁进入本田汽车公司之后,他先后出任本田马来西亚公司社长、本田澳大利亚公司社长。

“8岁的时候,父亲到非洲尼日利亚工作,我也跟着去非洲读书。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想要在一个国际化的公司工作,这样可以经历不同的国家。”从小时候起,水野身上就打上了国际化的标签。

这也就能够解释了水野为何如此开放和激进。从2010年接任东风本田总经理后,水野一改以往的谨慎作风,开始大张旗鼓地与一线车企展开对攻。

水野至今还记得刚到武汉时的情形。虽然之前他也在海外多年,但无论马来西亚还是澳大利亚,都属于英语系国家,至于中国?语言不通、文化不同,让他多少有些惴惴不安。

没有想到的是,水野来后没多久,就彻底打消了之前的顾虑。“让我非常吃惊的是,中国市场如此蓬勃。特别是当时的东风本田没有任何库存压力,这让我很吃惊。经销商都很赚钱,甚至投资建店一年就能收回成本。”走了小半个世界,水野在中国再度开了眼界。

市场好的时候,总是会掩盖一些问题。水野坦言,到东风本田后,他下大力气让公司回到“正常的轨道”。让他特别欣慰的是,从最开始的形同路人,现在同事们见到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水总你好”、“早上好”。这让他感受到了一家人的感觉。

“代价”就是,3年时间,与刚来时相比,水野瘦了7公斤。

痛定思痛后的翻盘大计

让水野感到压力的并不是武汉的酷热和辛辣的食物,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一连串意外的发生,都让他越来越感受到压力。

“我来后不久,就出现了南海本田罢工的事件,2011年3月份日本大地震,当年年底,泰国洪水灾害,这都对我们的供应出现了很大的影响;到了去年,我觉得总算该是太平了,结果又出现了钓鱼岛争端;今年虽说困难没有特别深化,但市场形势却发生了达到转变。所以,我来后一直是困难相随,恨不得每天都去唱一千个困难的理由。”

虽然感叹时运不济,水野没有太多抱怨。“不是自己运气不好,从过去的历史来看,总是会有一些波折。如果没有起伏,也就没有兴趣了。”

水野坦承,相对于其他跨国车企,本田在中国的步伐慢了,落后于不少竞争对手。对他来说,当下他全神贯注的战略目标是:如何在不利的市场环境下,实现本田的复兴和翻盘。

水野认为,对于东风本田来说,不久前发布的中期事业计划阐述了面向未来的雄心和目标。“我们处于这样一个阶段,之前是在打基础,现在是地基打好了。我们接下来是把商品线扩充、翻倍。我们将把最新的发动机动力总成技术,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我们的产品当中。”他将此概括为:我们将从原来的保守态势转变为更加积极进取的阶段。

关于翻盘的最大胜算,水野自豪地说:那就是即将推出的全新动力总成技术。他提醒《汽车人》:不要忘了,本田是全球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厂家,我们一定充分发挥这样的优势。

水野透露,在动力总成方面,新的车型会搭载CVT变速箱以及全新的发动机,本田的后续产品也会持续改变。《汽车人》提问,对于动力总成技术,当下国内消费者更关注两个流派:涡轮增压和混合动力。相比竞争对手,本田是胜算在哪里?

水野自信地说:“本田Earth DreamsTechology(地球梦科技)这个代号下的新技术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撑。在油耗方面将会有10%左右的下降,同时行驶性能也有很大的提升。”

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水野透露:“涡轮增压也是我们的选项之一”,这也是本田在国内首次披露类似的企划。

水野表示,从大的方面来说,本田的信心来源除了全新动力总成技术外,还有即将于2015年导入的CAFE条例。他认为,在新的法规限制下,本田高效节能的动力总成将优势渐显。

在全新动力总成技术的支撑下,东风本田将有更多的明星车型,而不再是CR-V一款。水野透露,产品线一定会进行翻倍的扩充,到2014年年底、2015年年初的时候,东风本田将有大面积新车型投放市场。“到那个时候,我们将进入真正反攻的阶段。”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水野兴致勃勃地谈着翻盘的企划,但客观来说,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过去CR-V销售仍一车难求的时代了。到今年年底,国内汽车销量将超过2000万辆,至于未来会增长多少,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消费需求依然存在的,但环境、道路资源对汽车容纳度是多少,已经成为当下最大的质疑。让人不安的是,未来更多一线城市的限购,将成为汽车发展两难的枷锁。

中国车市格局已经基本稳定,未来发展又有如此多的紧箍咒制约,这种情况下,本田的改变还来得及吗?

水野完全理解当下媒体对本田恨铁不成钢的着急。“我来这3年来,一直被媒体说保守。听到大家这样讲,我很懊悔,每天都痛哭流泪。”他幽默地说道。

所幸的是,“我们已经做好了翻盘的相应准备。未来3年里,包括JADE(杰德)的投放,包括FUNTEC技术的导入,我们都已经在策划导入中。”

某种程度上,水野也感到“委屈”。“实际上这两三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改变,只不过改变需要一个过程,所幸的是,马上就要到开花结果的阶段了。”

水野透露:东风本田正在考虑强化商品力的措施,从整个市场来看,SUV市场,包括竞争对手也好,东风本田将强化自身的产品力,跟它们直面PK。

水野承认,本田的的改变确实有些晚。他之前与本田中国总经理仓石诚司沟通时,两人也多次感慨:这样的改变要是早两三年就好了。尽管错失了不少时机,但水野认为:本田翻盘的可能依然很大。

“市场是在不断变化中的,而这些变化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新的机会。其中一个新机会就是即将在2015年出台的新的油耗法规;而第二个机会则在于现在的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水野自信地说。

“对于大多数国内客户来讲,他们在购买第一辆车时,也许是不懂车的,只是单纯想着先买一辆车来开。但使用久了之后,他可能会对这个车产生很多不满,他就会在换购、增购的时候考虑更多的因素。而我们则会通过我们自身的优势,针对现在客户不满的地方进行弥补,然后呈现在产品当中。比如,我们将利用环保的优势,提升燃油效率等等,弥补过去一些不足,以提升未来新产品的满意度。”

话虽至此,但水野也知道,如果没有足够的胜算,“翻盘”谈何容易?“因此,我们将在各方面加速。马不停蹄,一路猛追。”谈到这里,水野做了个快马加鞭的动作,再度展现幽默、积极的本性。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对水野来说,未来3年他或许将经历过去10年未尝经历的更多改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东风本田秉承的都是“小而精”的精品式发展模式。倘若进入50万辆产销阶段,过去的定位显然将不再适应,如何取舍东风本田过去的精品战略?

水野回答:“我们之前是打好坚实质量的基础时期,现在打好地基了就要建房子,就是从质到量的转变。在这样的转变下,关于‘质’的坚持基本战略不会变,要达到‘量’的扩充,所不同的只是战术上的变化。”

更大的变化在于,在密集的时间内,包括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华晨宝马等企业也都迈过了成立10周年的关口。未来10年内,对于合资公司的作用、定位以及运作模式,无论业界期盼还是市场形势,都有了全新的内涵式变化。更多关于研发转移、决策前置的诉求被提了出来。

水野表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再定位的好问题。“合资公司之中,本田因为只有50%的股份,企业的很多决策需要考虑中日双方的意见。但是,我们已经达成关于未来发展计划的共识,所以接下来我的全部精力将放在如何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如何通过与合作伙伴东风公司,发挥合作伙伴最大优势,发挥我们的全球化优势,然后获取最大的利益。”另外,水野表示:“在翻盘期间,不管是对于本田与东风的关系,还是与中国的关系,都会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更多的内容水野眼下还不能透露,但他可以肯定的是,转变已经开始。

“过去本田的全球战略是,把CR-V、思域、雅阁这样全球车型投放到各自市场上;而现在的模式是,像杰德、凌派这样基于中国需求而研发的车型,大量投放本地市场。你可以这样理解,以前本田是把市场上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美国卖得好的车型直接导入中国,未来我们要做的是,会投放真正是中国客户所喜好的车型。”

水野坚定地说,最大的改变就是:“未来我们将不会只是跟着日本、美国走,而是在中国本区域独立研发、生产和销售!”

毫无疑问,本田已经意识到改变的迫切和必需,从水野接任至今,过去3年是东风本田最痛苦的准备期。所幸的是,改变即将呈现结果,优势正在逐渐重立。作为旁观者来说要做的是,再多一些耐心,再给东本一些时间。你无须怀疑本田痛定思痛后改变的决心,正如水野所说的:“中国这么一个重要的市场,我必须要在这里取胜,不能失败。到2014,将是东风本田真正反攻的时刻。”

(作者/管宏业)【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