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2 > 2012年第2期

铁腕纳特

作者:
张小雷
时间:
2014-12-22 16:07:28

好几年了,每到接近年根儿,克莱斯勒都难逃这样的一劫——接线员已经失去了耐心,但财务部门的电话还是始终接不进去;公司内部,中高层的邮箱都快被“爆”了,而这根线索的另一端,几乎全部来自克莱斯勒的供应商。他们催款、抱怨甚至要求索赔。

在菲亚特正式接手克莱斯勒之前,经历了戴姆勒和Cerberus基金时代的克莱斯勒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用“全面败溃”来形容并不为过。

而如今,市场上并不缺乏克莱斯勒的正面消息,改头换面的新车型、销量的提升、IPO预期,乃至探讨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合并的可能性都成了时髦话题,但所有这些光鲜的外表,都无法令克莱斯勒逃避那个曾经令其备感难堪的字眼—“purchasing”。

现代企业管理中,厂商与供应商的关系,被视为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有健康后续发展力的新标准,新的“克莱斯勒”正在面临这样的考验。

作为克莱斯勒全球采购总监,Dan Knott(丹恩纳特)的上任,预示着他将必定担纲改革者的角色。

“狠劲儿”爆发

“克莱斯勒已经失去了供应商的信任。”这是纳特上任后最直白的感受。在北美六大制造商中,克莱斯勒排在与供应商关系的最后一名。

之所以和供应商的关系如此“恶劣”,纳特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以前,如果有供应商找到采购部,说他们可以提供更低的价格,哪怕只低5美分,采购部也会立即终止之前的合同,另投他人怀抱。为5分钱而折腰,不但损失了自己的面子,更重要的是摧毁了与供应商之间的信任。”纳特在说此番话时,面部表情平静,但难掩愤怒。

纳特上任之前,克莱斯勒与供应商的关系已无信任可言。在“底子”如此之差的基础上归零出发,除了需要勇气之外,还得“够狠”。

2009年秋季,纳特履新不足3个月,他的“狠劲儿”爆发了。经缜密思考,他提出了“Cost is the only object”的战略思维新模式,要求手下600名干将 ,一切必须为“成本”让路。

纳特的“成本至上”并不等同于无原则地向“低价”低头,而是在尽可能保护供应商利益的前提下,利用一套有效机制来制约采购,从而建立平等公正的采购程序和机制。

每年600亿美金的采购规模,不是常人能够想像的,但也难不倒为克莱斯勒服务了23年,曾深入各基层部门的纳特,凭借对汽车企业各部门运转情况细节的足够了解,纳特为克莱斯勒的采购机制开出了“解药”。这套新机制不但为纳特迎来了喝彩,也为克莱斯勒从供应商那里赢回了久违的“信任”。

新的采购机制规定,在供应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有第三方可以提供更优惠的价格,克莱斯勒将会第一时间告知相关供应商,并要求在30天内对其价格进行解释和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会给相关供应商一年时间(one-year grace period)提出解决方案,或降低价格,或附加其他优惠条件;如果一年期满,还不能达成协议,此供应商将会理所当然地“被踢出局”。

“如果有人抄了你的后路,你还有机会弥补。”Original Equipment Suppliers协会的Neil Koker对纳特新机制的解读很具代表性,“供应商们都认为自己得到了公正的待遇。”

让供应商心服口服是纳特的目的,显然,他的目的达到了。不仅如此,纳特还可以利用这个机制,不断地吐旧纳新“精筛”供应商,同时还可以帮助供应商提升自身的成本控制体系,可谓是一箭双雕。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磨合中,克莱斯勒与供应商建立了具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而不仅限于简单的买卖关系。要知道,在Thomas Stallkamp著名的SCORE理论中,这样的关系才是企业成本可控性的关键。

清理“历史残渣”

有了机制做保障,在克莱斯勒的全球采购阵营中,不能缺少的是人的配合,尤其是公司内部人员。纳特对此深信不疑。

“克莱斯勒在上世纪末结束了它的辉煌时代,此后,新的主人不但没能带给它新生,反而遗留了很多问题,包括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等等,这些至今对克莱斯勒仍旧有着某些负面影响。”纳特决定,首先要将这些“历史残渣”清理干净。

过分关注零部件的单价,而忽略如何做才能从整体上节省成本,是这些旧观念中最具代表性的外在表现。

“选择价格最低的零部件的做法,还停留在成本控制的最原始阶段。当然,这样做最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消费者的利益和偏好被牺牲了。”其实,纳特需要改变的,不仅是手下员工的做事方式,追其根本,急需变革的是克莱斯勒内部的“采购文化”。

为了让员工彻底了解企业和供应商关系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纳特亲自为员工设计培训课程,并充当主讲师,大到良好的供应商关系为何能提升企业产品的质量,小到与供应商谈判中应该注意的细节,都成了纳特的宣讲主题。纳特用最通俗的语言,刻意营造的轻松气氛,很快就让“学员们”理解了采购这门学问的真谛,并掌握了诸多实用的技巧。

“拘泥形式,部门之间来回踢皮球”是克莱斯勒采购部存在的另一个大问题。对此,纳特专门制作了一段视频,每到培训时间,有机会就播放一下,为的是时时提醒大家,是向“旧习惯”永远说Bye-Bye的时候了。

这段视频描绘的是这样一幅画面。

一名员工在开会时,不时地接听手机,最后一次,他不耐烦地说:“你还没收到钱吗?你找我没用,请你去找我们的财务部门吧。”然后匆匆将手机挂断。这段视频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谁被发现再这样“踢皮球”,后果请自负。

统一内部员工思想的同时,纳特不忘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他定期和供应商开会,所谓的开会就是大家围坐在一起恳谈,不拘泥于形式,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纳特是我见过的最没有架子的克莱斯勒高层,按照他的职位,一般不会和我们有太多面对面的交流。与纳特谈话,就像和普通人交流一样,他不会给人有任何压迫感,能感受到的是,他很和蔼亲近、自信且思想开放。”一位一级供应商在初次和纳特见面后,做出这样的评价。

谈到纳特上任后最得人心的一项改革,当属缩短供应商的付款周期,在纳特的理论中,没有拖欠供应商钱的道理,“如果供应商出现资金问题,我宁愿预支采购款,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因为帮他们的同时,也在保障自己的利益。”

不仅如此,纳特还推翻了之前采购部拒付供应商“模具开发费”的规矩,他说:“与克莱斯勒的名誉比起来,金钱往往不再显得那么重要。”

下一个挑战

纳特的努力正在收获着成果,上任两年半,克莱斯勒的车型在消费者报告中的地位和评分有了显著上升,拿2011款大切诺基来说,它的得分已经从去年的53分上升到目前的66分,要知道,美国的消费者报告很具权威性,所以大切的进步很有说服力。这也验证了纳特所一直遵从的理论:良好的供应商关系是产品质量的保障。

尽管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目前,虽然克莱斯勒和菲亚特的关系越走越近,但他们实行的还是分渠道采购,有不同的采购部门,并且完全独立运营。但是,随着菲亚特和克莱斯勒在车型上的相互渗透,近一步加深,或是两者在不久的未来果真合并,不论哪种情况,克莱斯勒与菲亚特将共享采购渠道都是迟早的事情。

对“共同采购”的“憧憬”,已然令供应商们焦虑起来。

“接下来,整合供应商资源,是克莱斯勒/菲亚特必须要走的一步。”纳特在最近一次接受美国汽车新闻网采访时表示,“共享平台的本质,就是在不同车型中尽量采用通用的零部件,实质上也就是节约了成本。但目前的采购体系,并不能充分地体现共享平台的意义,所以,这一步一定会走。”纳特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异常坚决。

如果实行共同采购,是否就意味着很多现存的供应商会因此丢掉克莱斯勒这个大客户,纳特给出的答案是:No。

“我们不会伤害现有供应商的利益,相反,由于采购范围的扩大,还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如果他们在一项零部件上丢掉了定单,我们会在其他部件上做出补偿。”对纳特来说,这是一场更难打的仗,他能信守住他的承诺吗?

而另一部分得益于整合渠道的供应商们,也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他们如何应变因定单数量大增而带来的生产压力,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中确保产品质量,这些问题,已经在纳特的脑海中过了一遍又一遍。面对困难,他早有准备,“与供应商信任关系的建立,就像是马拉松赛跑,稍一松劲,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所以为了克莱斯勒能造出更好、更受欢迎的车子,我愿意做那个长久维护这种信任的人。”

(作者/张小雷)【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