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1 > 2011年第12期

不靠谱儿的造车政客

作者:
张小雷
时间:
2011-12-19 13:45:36

政治”和“造电动车”挂钩,当下俨然成为国际性潮流。但对于那些有政策却没能力圈来钱,或是有钱却找不到路子“拿批文”的人来说,特瑞·麦克奥利弗(Terry McAuliffe)可谓是极其幸运。但即便是在幸运的眷顾下,身为政客的他,能否成就“造电动车”之梦,还是个未知数。

钱与权

打开麦克奥利弗的履历,“政客”生涯几乎占了70%,仔细品读,不难发现他的“政治生涯”,植根于他早年在金融和地产界的发迹。

尽管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麦克奥利弗调侃地称自己为“hustler”(指靠不正当手段赚钱的人),但在简历的教育一栏内却清晰地罗列着:本科,美国天主教大学金融专业;乔治城大学法学院,法官资格认证等字样,这足以证明,麦克奥利弗具备着“鬼才”潜质。

这一点,在日后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在麦克奥利弗30岁那一年,他成功地当选为“FederalCity National Bank”的董事总裁,同时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银行总裁。但也许是因为还太年轻,在试图“踏入政界”前的一次预演,断送了他在金融界的大好前程。

坐稳银行总裁的位子后不久,麦克奥利弗急切地为当时热门总统候选人Richard Gephardt放了12.5万美元的竞选贷款,不幸的是,这笔贷款被联邦执法人认定是“Unsound”(理由不充分的)的贷款行为。尽管麦克奥利弗一再表明自己并不应为此承担责任(因为当时他正担任Gephardt竞选团的财务顾问,并未参与这起“非法贷款”的投票表决),但最终还是难推其咎,虽然没被免职,但实权却被“架空”,因为联邦派第三方接管了银行。

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他不顾自己强硬民主党派的身份,主动和共和党银行家Richard Allen示好,并说服对方吞并了自己的银行,不但挽救了企业,也使自己免于丑闻,全身而退。

虽说“银行家”的光环只顶了3年,其间又跌了跟头,但手中已经聚集了财富的麦克奥利弗,早将目光盯上了可以使其更富有的地产业。

在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的房地产公司后,5年内,麦克奥利弗带领他的团队共建造了6000栋房屋,在美国的房价达到“登峰造极”的20世纪初始时,他又将公司转卖给了美国最大、最知名的房产公司KB Home,由于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数千的工作机会,而得以名利双收。

此时的麦克奥利弗,在“权钱不分家”的美国,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在政治圈中施展拳脚。

政治造车梦

早在麦克奥利弗攻读法学博士期间,就已经有了明显的参政意识。借助父亲曾任民主党委员会财务总监的背景,麦克奥利弗亦轻易荣登此职。随后,他的“政治履历”便一发不可收拾,但主要角色不过是为民主党的候选人们充当强大的经济后盾——“募捐领袖”。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在克林顿身陷性丑闻,却还想连任期间为其一次性募来2630万美元的壮举,虽然后来克林顿并没能连任,但这还是使麦克奥利弗在民主党中名声鹊起并得到重用,在随后的2001年至2005年间,其如愿以偿地成为国家民主党委员会主席。

在民主党重新掌握了美国命运之时,最懂“民主党那一套”的麦克奥利弗,又及时地站到了“圈钱”的第一线。

自奥巴马上任以来,“新能源汽车”不但成为其显露政绩中最关键的一笔,同时也被麦克奥利弗视为“政商双轨道路”上最大的契机。

谁说不懂车的人就不能造车?不懂车的人还偏偏要造电动车,这样的现象在美国早已是见怪不怪。就算是烧钱,还有美国政府在后面撑着,怕啥?更何况是与民主党一直保持着“暧昧”关系的麦克奥利弗,但正是这种政治与经济的“牵扯”,让其一直受到公众的抨击。

现在,由麦克奥利弗创始并担任主席的GreenTech Automobile公司,正在开发节能车型并标榜“美国制造”。他公开宣布,公司已经在美国发展一款电动车及3款混合动能汽车,并计划用10亿美元进行市场化运作。在其大构想中,还准备收购4-5家掌握环保技术的公司,2010年7月,香港电动车制造商EU AUTO MyCar就被收归囊中。

不过,人们依然不愿意相信这个曾红极一时的“fundraiser”(筹款人),可以担此重任。

今年8月,麦克奥利弗在美国MSNBC上露了一脸,节目中大谈如何能制造出老百姓可以买得起的电动车,并走入“千家万户”,结果却招来一片骂声,并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麦克奥利弗的电动车梦想,压根儿就不靠谱儿。”

在此做个比较,或许就会明白其中的缘由。

为了研发Volt,通用共耗资10亿美元,新雇用了2000名研发工程师,单是在研发电机上的耗费就高达7亿美金。尽管如此,Volt的售价在减去政府的补贴后,价格仍在3.5万美金之上,美国的普通消费者还是负担不起。

再看看GreenTech,先别说雇佣了多少研发人员,雇员总数也不过区区50人,造电动车好比是痴人说梦,更别说是一款符合大众需求的电动车了。美国汽车新闻网更是用“厚颜无耻”这样的措辞,对麦克奥利弗本人进行了抨击。

对于那些想钻“政策空子”为自己捞钱的商人,公众的态度都一样,那就是嗤之以鼻。

来中国淘金

对于麦克奥利弗的诸多质疑,甚至是谩骂,并没能令他放慢“贩卖电动车”的脚步。近来,他的欲望甚至向中国延伸,而这一举动和他的中国合伙人Charles Wang的关系密不可分。虽然藏身幕后,但能为中国引入这样一个“利国利民”的大项目,赚不赚钱暂放一边,多少可以为自己在中国政府面前赚点“颜面”和“政治资本”。

据美国媒体报道,今年9月初,麦克奥利弗到访中国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在中国大肆拥护电动车的热闹氛围下,他轻易拿下了与沈阳中瑞投资有限公司联合生产电动车的项目,据麦克奥利弗自己介绍,在中国建设的这家工厂,将“廉价”的电动车卖给中国老百姓的同时,还肩负着“中国节能减排之大任”。

这事儿吹大了。中国不仅被公认为是世界环境危机之“祸首”,也是以奥巴马为首的欧美国家谴责的主要对象,“改变中国环境”,莫不等于又为自己在政绩上捞了一票?

无论从美国主流论坛里传来的质疑声,还是麦克奥利弗“摆在大众眼皮底下”的政客履历,都很容易发起“他在作秀”的联想,更何况,在麦克奥利弗谈及自己的公司时,类似“解决美国高失业率”、“提升美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等字眼,随时挂在嘴边,难道靠麦克奥利弗的一己之力真的能救美国?

只有麦克奥利弗自己心里最清楚:造电动车的梦想既不像他想的那样美好,也可能不会像别人希望的那样很快瓦解。这一切,只不过是他做的另一场“政治秀”。因为他还要为下一届弗吉尼亚州州长的竞选多拉些选票呢,意欲一雪2009年竞选该州州长落败的耻辱。

(作者/张小雷)【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