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10 > 2010年第5期

新能源路线与补贴的是与非

作者:
时间:
2010-05-06 17:14:00

不久前,中国汽车工业争论由来已久的新能源车技术路线取向上,又有了新动态:不强调某一个技术领域的重要,包容各种技术,总体推进。
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决定,该决定出自工信部、科技部会同国内6大汽车集团的行业内部会议上,可以说涵盖了政策制定者、决策者和执行者三个主体,是个经过广泛讨论而有长远思考的决定。尤其是包容各种技术这点,对于中国千差万别的企业进行的千差万别的新能源车事业来说,可谓“谁都是娘的孩子”,是个皆大欢喜的决定。
 
包容各种路线
包容各种路线,让不同的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自由去拼争,去找到适合自己技术取向,政府只需做好准入管理,这个逻辑过去曾一度被披上了重复建设的骂名,在包容各种技术路线出台之前,中国汽车企业的新能源路线处于多头准备的状态,等政策的结果,其实已经白白浪费掉了资金和时间。那么,对于一个各种路线都扶持、全线推进这么笼统的决定,为什么会来得这么晚?
其实,从1998年中国正式决定发展清洁汽车(当时还没有“新能源车”的说法)到如今,12年过去了,新能源车政策在路线选择上周折不定,在扶持方式上和力度上,不断在探索,总的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在这个中国汽车行业经历散乱、低水平竞争的年代,新能源车离人们总是感觉很遥远,政策没有很好的施加载体,只能如空中楼阁。
随着公交、出租和私人新能源车补贴试点城市运营推进,新能源车私人补贴政策7月份将出台,政府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包容各种路线,因为每个企业有不同的禀赋和资源条件。
按照去年工信部《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中的说法,今年开始,新能源合资企业中方持股不低于50%,据悉,今年将要出台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将明确这一政策,提出在新建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总成和基础材料的合资企业里,中方股东持股比例不应低于50%。首次明确了新能源相关配套中的股比问题。
扶持各种路线政策明确后,人们认为,在WTO中败诉,我国废止了《构成政策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国内零部件产业的生存环境因此受到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出台新能源企业股比政策对保护零部件产业意义重大。
一位分析人士的看法不无道理:放眼全球,新能源配套产业的核心技术多是掌握研究机构而不是汽车厂家手中,他们一直在寻求合作资本伺机进入中国市场,欲抢先树立相关行业标准,对中国自己的新能源产业制造高门槛。
目前汽车产业政策无法约束这种行为,而包容各种路线,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可以削弱外资的这种倾向;最关键的是新能源关键总成中股比的确定,可以防范于未然。这种股权比例的确定能够保护国内企业对新能源关键总成的控制权,意味着国家的新能源产业政策进一步明确。
 
私人补贴宜早宜多
新能源车政策不断探索,企业在迎合,巨大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效应,对于地方企业来说,是非常惹眼的蛋糕。于是家家点火上新能源项目,被业内诟病为向政府要政策、要资金的形象工程。自1998年开始,在长达12年的新能源汽车探索中,把技术发明、工程应用当成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创新”成为企业的主题,很多企业的项目和国家标准都被外界宣称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除去私人购买不说,即使公交、出租等行业的新能源车,绝大多数地方还在示范运行,市场化没有很大进展。
  2008年、2009年是新能源政策频出的两年,一个很明显特点是,国家开始大力扶持示范运营,不再在具体的新能源路线上纠缠不休,不强调某一个技术领域的重要,包容各种技术,总体推进,而是将新能源车市场化作为最为紧迫的任务。
  但是新能源车市场化最重要的,还在于政府引导和企业自身力度。尽管政府可以督促地方采购新能源车,但是由于价格很高,大型客车、出租等商用车和私人购买还是无法大力推进,地方采购多数是硬性规定,无法拉动新能源车市场化。
  随着市场化推广力度加强,企业也意识到新能源需要抱团合作,于是联盟、中外合作等新能源车新的研发推广方式纷纷出现,国家也在不断探索着新能源车标准、鼓励建设充电站等等。去年国家提出,2009~2011年期间,电动汽车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尽管多头路线明确,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还是主导,但按照上述的推进速度,这个目标恐怕还是有点大。
  于是补贴政策成为推广的一个手段。但私人补贴来得有点晚,对于价高的新能源车来说,补贴力度也是最为重要的。2009年规定13个城市,今年则增加到20个城市开展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鼓励试点城市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私人试点城市也有5个,这些试点城市的最大好处就是得到政府补贴,据悉,私人购买新能源车可能得到最高6万元补助,补贴政策有望在7月出台。目前,新能源车价太高、补贴还无法落实,仍是推广的最大障碍,但这些问题还没法很好解决。
       私人补贴被誉为目前最好推进新能源车市场化的举措,但是和昂贵的价格相比,即使最多6万元的补助,在当下难以调动人们的性价比考虑,高涨的油费和高企的新能源车价格没有形成很大落差,都在高位。但即使这样的补贴计划,也才是去年才计划预计今年7月出台细则,如何执行,还不得而知。
       要说的是,在发展新能源的大趋势下,任何有益于推进新能源车的政策,都必须及早,新能源车的补贴更应宜早宜多。
 
摇摆不定中探索
从政府发出意向不断吆喝到企业纷起迎合,中国新能源车政策探索经历了很长的时间。1998国务院就发出通知,启动了旨在“降低汽车排放污染、促进汽车能源多样化”的“中国清洁汽车行动”,助推燃气汽车顺利实现商业化。此后的2001年,国家在“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规划中,确立了“三纵三横”的研发格局。
 “三纵三横”成为指导当时新能源车发展的红头政策文件,此后的几年里,新能源汽车鲜有宏观的政策,而是一些细小的探索,没有相关标准,汽车企业也在混沌中自己摸索国家会出台什么样的标准。直到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了第一批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国家标准,在很多方面诸如试验规程、安全、排放测量方法等做了明确规定,此时,混合动力成为当时车企的目标。
 2007年,发展新能源车已经成为企业共识,很多企业都在向地方政府要资源、要政策发展新能源车,于是出现了一哄而上的态势。该年11月,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规则》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门槛。
这个门槛首次规定了新能源车概念是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的汽车等,但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
如果说准入规则给企业和行业在新能源路线和概念上提供了新思路,而且规定了进入新能源汽车的必备的要素的话,那么同年稍后,国家列出目录,才真正明确发展多元化新能源车。
同年12月,新能源车才真正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明确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和使用醇醚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燃料的汽车。
可以说,这是“三纵三横”后,新能源路线的又一次扩充。2005年小排量车解禁鼓励发展环保小型车,此前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的三大取向没有限制政策制定者的思维,车企也没有将自己固定死,加之汽车界内外对新能源政策争论很激烈,尤其争论国家政策应该更加多元,因此,政策的取向明显开始支持多头路线。但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仍然是企业们涉足的两大重点,本土企业更倾向于电动车。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