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12期

3宗最:最令车企“纠结”之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产能不足”

作者:
裴达军
时间:
2014-12-22 16:38:11

  

年年喊产能,过剩多于不足,这个现象从2004年中国车市遭遇低谷开始后就没停下来。但是,今年车企大范围“产能不足”,却是令人非常意外的。从世界汽车发展的过程来看,如此罕见的全行业产能不足,着实让人诧异。

  刨根究底,中国汽车普遍遭遇产能不足,却又在意料之中。

  金融危机,保守,排产,回暖,火爆,没车可卖,如果将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一年来,中国汽车产能不足的缘由,有了清晰的逻辑。

  痛定思痛,临危思变。产能不足,只有扩充。于是你第二工厂开工,我发布新工厂投资计划,你上马新项目,我不怕山高路远,去中原、西部去找地建厂??

  这一切的背后,是庞大而又复杂多变的中国汽车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在指挥。

  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犹如一盆冷水从天而降,浇在了每个汽车企业老总的头上。世界帝国美国都被金融危机打垮,何况其他国家??华尔街的哀嚎,迅即传递给大洋彼岸的中国大陆,而底特律汽车随之倒坍的碎片,似乎漂洋过海,远远地击中了大陆的车企们。

  内心再坚强的人,也难以承受如此百年难遇的打击。一个个实体产业似乎顿陷难以名状的悲观境地。汽车业作为全球实体产业的代表,处在风口浪尖之上。而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作为推动宏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似乎给了政府更大的压力。

  在这个时候,保守、谨慎的态度,是再正确不过的。没人会预料,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车企老总们更担心的是,不仅是销量完不成,还有库存的合理范围,排产的谨慎。于是,产能不足在从这里埋下了伏笔。

  年初延续着2008年的噩运,几乎没人敢大胆猜测,中国汽车市场2009年会有让人满意的增长。但是春节一过春暖花开,中国汽车市场自身在回暖的同时,迫于经济增长压力的政府开始重拳祭出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等,实实在在的刺激消费的举措出台,乘用车好于商用车大幅度回暖。

  到了年中6、7月份,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开始步入正常轨道,远超出人们期许,于是车企们随之加快产品投放,市场需求开始释放,随之,车企们纷纷意识到,年初对市场的判断过于保守,年初的销售计划和排产过于低调。很快,购置税等有利举措的刺激,车企们立马感受到了供货不足,生产加班加点,无法向经销商准时交货。

  随着车市转暖,车企们起初以为,今年1000万辆能够达到,但8月份之后,市场被消费者的热情再度点燃,月月突破100万辆,1300万辆的规模成为共识,无论是德系的代表大众,还是日系的代表丰田,它们的合资公司都遭遇了过于保守而产能不足、供货不及时的问题。

  排产和实际销售巨大的落差,使得许多企业的产能没有及时利用,许多企业没有料到车市会如此强劲地反弹,车企匆忙中纷纷开始调高销量预期,但形成的落差,一时难以追回来,于是,乘用车几乎全行业产能不足。

  过度地归咎于车企的保守是片面的,一年来车企们经历的是中国车市冰火两重天;其实,最主要的,不在于政府刺激多么有效,而本质上还在于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刚性需求。

  全球各国面对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纷纷出手“救市”举措,以期刺激消费,但效果甚微,复苏缓慢。而中国的政策刺激似乎立竿见影。就汽车业来说,其实,两三个月的跨度,市场的表现堪称冰与火。面对火爆的市场和对明年乐观预期,许多厂家吞下今年保守排产苦果,于是全行业的扩产随之而至。

  现在想想,过去经销商与厂家在库存与供货之间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厂家,似乎翻了个头。前几年,即使车市稳定增长,经销商压库现象也广泛存在。比如车企为了争夺销量排位,厂家会求着经销商尽可能多地定车,为自己的销售数字做贡献,而今年是经销商求着厂家多给自己供货,但厂家生产能力无法满足经销商,于是各地均出现无车可卖、加价提车、提车等待等现象。

  比如大众中国的一位副总裁曾透露,由于去年下半年做了比较保守的判断,南北大众包括进口车在内,整个库存在11万辆左右,即相当于在生产线上、厂家仓库、经销商库存加起来,只有一个月左右的库存量,这个库存量是明显偏低的,而比较合适的应该是经销商手中就有一个月左右的新车库存。但大众不敢增加库存。

  除了大众,其实,许多企业都面临供货不足的矛盾。东风日产面临严峻的产能不足,于是投资第二工厂,任勇副总经理在广州车展上向媒体感叹,明年对汽车业最大的约束,仍是产能问题。

  在此境遇下,乘用车包括今年非常火热的微车在内,“圈地运动”、疯狂扩产开始上演。主流企业几乎都有到2012年或者最远也是2015年市场计划要求所达到的生产能力。这也不怪企业,因为在中国这样庞大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过于保守只能自食其果,今年给车企的教训不浅。

  这样来说,过去汽车界包括政府在内一再呐喊的汽车产能过剩问题,似乎没有了踪影。无效产能过剩的问题都几乎难以被提及,产能大战似乎成为当下车企最紧要的课题,但是保守之后是否该如此乐观,同样值得商榷。

(作者/裴达军)【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