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1期

拯救全球车业 中国未到时候

作者:
汽车人传媒
时间:
2015-10-15 15:43:30

聚集在全球汽车业头上的阴云越来越浓厚。  

据外电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12月11日晚,在经过与车企高管,工会官员及代表的激烈辩论后,美国参议院投票否决了美国汽车业的救援计划。“一切都结束了。”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里德(Harry Reid)说道,他表示,对汽车业的救助计划明年1月份前不会重启。随后另有媒体报道,几位知情人士称,通用汽车公司已聘请律师和银行家研究是否申请破产保护。  

与此同时,瑞典政府2008年12月11日宣布向汽车业提供280亿瑞典克朗(合34.4亿美元)的财务援助,这是政府为救助困境中的汽车业而采取的最新举措,但瑞典政府不会持有该国汽车生产商沃尔沃和萨博股权。  

在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汽车巨头陷入泥沼中不可自拔之时,中国企业此时仿佛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人的自信心空前增强,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也让人们有了国际化的想像空间。日前不断传出长安汽车集团有意收购沃尔沃的消息,更有传闻称东风汽车曾与通用汽车的中介机构及财务顾问接触过,寻求收购通用汽车的可能性。  

尽管在这场罕见的金融危机之下,很多企业遇到发展困境,也“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希望寻求与其他企业合作共渡难关的机会,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收购机会,但这需要双方冷静谈判,寻找到契合点,最终实现共赢。目前,中国的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程晓东认为:“这些消息炒作的可能性更大。”     

上汽的教训  

中国汽车企业并不是没有过海外收购的经验,其中最为轰动的就是上汽、南汽竞购罗孚的案例。直至现在我们再看上汽与南汽收购罗孚,这个曾让很多人感到提气的案例,多少会让人感到扼腕吧?在我国企业再次萌动海外收购梦的时间节点,也可以让我们停下来回头看看到底曾经收获了什么。  

随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的飞速发展,汽车市场也迅速崛起,从不被汽车厂商看好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毫无疑问,中国车市潜力巨大,前景一片光明,而中国车企也至少有了收购海外资产的一定实力。更为重要的是,在2007年开始,业内开始普遍质疑我国实施的“市场换技术”政策,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市场并没有换来技术,为了获取核心的技术力量,中国车企开始将眼光集中在了海外收购这样一种方式。  

可惜的是,这条路目前走得并不顺利。在上汽和南汽的收购案中,罗孚品牌在最后一刻与中国企业失之交臂,上汽与南汽各自为战,推出的荣威和名爵在“兄弟相残”之后,又在政府的主导之下,上汽并购南汽。然而,我们所渴求获得的技术屈指可数,同样渴求的品牌和网络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可以说上汽是海外收购的先行者,此前上汽也已经收购了韩国双龙,而国际管理经验的缺乏、双龙罢工事件等让上汽的管理层颇为头痛,就在今年,上汽还为双龙紧急注资,直至现在双龙对上汽的整体贡献度并不大。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上汽不能说没有实力,在国内企业中管理运作也是非常成功的,可在海外收购方面,却所获不多,尽管上汽一直表示将通过海外销售渠道将荣威出口,但是在国内尚未完全成功打造的品牌,如何走向海外也是一个问题。  

如此看来,海外收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是机会但也可能是风险。    

资金风险  

海外收购,最首要的条件就是资金。  

据外电报道,目前福特为沃尔沃开价60亿美元,并且聘请摩根大通为出售沃尔沃的顾问。但是现在的汽车企业大都资金紧张,60亿美元的价格对于中国汽车企业可以说是“消受不起”。事实上,我国汽车企业的资金本就不丰裕,同时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不多,企业的资金在前几年高歌猛进之时很多用来扩大产能、研发建设等方面,根本就没有富裕的资金再进行如此庞大的工程。  

比如通用仅2008年12月就需要40亿美元来维持,最迟到2009年3月,通用将需要120亿美元贷款来帮其度过2009年。如果情况还没有好转,将还需要另外60亿美元的循环贷款。中国企业即便有能力收购,也将陷入这个无底洞,按照通用提供给众议院的复兴计划,至少要到2012年左右开始归还政府贷款。盲目收购会给企业带来资金风险,在与我们有着“龙象之争”的印度,已经有企业尝到了这个苦头,高调出击海外市场的塔塔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塔塔现在又怎么样呢?为了进行再融资,印度塔塔汽车采取了令人惊讶的方式来吸引资金,这家印度第三大汽车制造商在一份印度报纸上刊登了这样的广告——“塔塔汽车诚邀公众存款”,将向参加该公司定期存款计划的公众提供高达11%的年息。除此之外,公司称还将支付“额外利息给老年人、股东和雇员”,其所公布的最低存款额为2万卢比(约400美元)。这一系列的措施正是为了对今年年初收购捷豹和路虎的交易而进行的再融资。  

从塔塔的现状我们或许应该有所借鉴,长城证券分析师吕磊认为:“现在收购可能获得的不是技术,更多的将是债务。”因为很多深层次的债务问题并不是账面上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只有在运作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评价收购是不是值得。其实,即便是中国企业具备了海外收购的经济实力,在管理和运作方面并没有太多的经验,而海外收购并不是简单的“拍脑门”就可以解决,后续的运作非常复杂。  

这些思考或许会让我们发热的头脑趋于冷静,程晓东表示:“收购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一方面要搞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另外也要充分考虑到收购的风险。”    

人才争夺战  

除了资金问题是目前中国企业海外收购路上的“拦路虎”之外,人才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程晓东认为,在不考虑中国企业收购能力的条件下,收购之后如何驾驭一个企业是更大的挑战。不难理解这样的一个道理:一个企业既然会被出售,那么肯定是存在问题的,如果要收购这个企业就要充分考虑自己是否具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中国汽车企业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我们不具备这样一个海外运营和管理的经验,不过金融危机对中国企业来说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现在尽管不是中国海外收购企业的好时机,却是一个“收购”人才的好时候。目前金融危机的深入使得各大公司裁员幅度较大,国内市场的巨大潜力成为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发展的动力。汽车企业趁此时机做一些必要的人才储备,将会为之后的海外收购打下基础。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就表示,谈到“抄底”的机会,一方面中国企业可以吸引一批在底特律效力的华裔人才,据了解这些人不在少数,并且有回国发展的愿望;另一方面,在底特律还有很多为整车厂服务的工程咨询公司,中国企业可以考虑去收购这样的企业,直接“为我所用”。  

目前已经有企业表达了这方面的意向,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曾明确对媒体表示:“在资本方面广汽集团还没有进军美国的计划,但我们已瞄准了美国人才。前段时间,广汽集团研究院的院长黄向东去了一次美国,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招聘优秀的研发人员。令我们意外的是,美国汽车研发人员非常踊跃地参加了招聘,广汽集团一定会吸纳一部分需要的人才。”  

一直致力于人才“专业化、国际化”的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他表示一直在考虑美国“抄底”的事,但比较犹豫,因为现在还不清楚海外收购是馅饼还是陷阱。不过徐和谊强调北汽更关注人才。他透露,未来每个月北汽控股都会引进至少一个汽车业内优秀的人才。目前,北汽已从其他国内企业挖来不少高级海归管理人才。    

务实自救是根本  

尽管我们可以关注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但我们并不是旁观者,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谁也不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  

综上可以看到,中国的汽车企业远没有到可以成功收购、运作一个庞大的海外整车企业的时候,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我国企业同样面临着金融危机的考验,尽管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掌控使得我们赢得了一些主动。  

从宏观层面来看,同样是经济增长问题,明年我国GDP将力保8%以上的增长,当然这个数字对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来说是一个高速度,可是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增速的放缓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比如人们收入的减少或者是消费信心的下降。  

而自从汽车市场萎靡不振之后,以新车销售为主要盈利来源的中国车企受到直接冲击,据目前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基本上所有企业都出现利润同比下降的情况,出口的锐减也使得刚刚走出国门寻找发展机会的中国车企遭受到严重打击,不仅是奇瑞、长城等自主企业,包括合资企业都纷纷调低了今年的销售目标。  

接下来的2009年,这一状况可能会更加严重,目前预计2009年中国车市增长率将在个位数,同时很多跨国车企也将着力点放在尚在增长的中国市场,这意味着在2009年竞争将更加激烈,生存成为首要问题。因此中国汽车企业自身要做好“过冬”的准备,几乎可以说是自顾不暇,如果这时选择冒进,可能换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尽管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计划,同时央行多次降息,希望拉动经济发展刺激消费,农村的广阔天地也正在逐步开发出来,我国企业面临的环境相对国际同行要宽松一些,但却远没到去拯救世界的地步。在严酷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的汽车企业也要“过冬”,而在同样条件下,中国的企业反而更加脆弱,并没有想像中的强大,务实自救才是根本。

  

【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