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往期 > 2009 > 2009年第1期

李广俊:回国探索第三条道路

作者:
裴达军
时间:
2015-10-15 15:40:16

我们曾经在《别了,底特律》专题中提及的Danniel Li可能要回国发展了,而当时他还告诉我们,归国的时机还需等待,这其中的转变仅仅不过两个月而已。  

其实,Danniel Li的真名叫作李广俊。借这个冬天难得的休假机会,他从底特律的通用汽车回趟老家江苏,再在上海逗留逗留,然后来北京办办自己“重要的事”,第二天从北京飞往东京,然后再转道回美国。见见熟人,侃侃大山,感受感受奥运刚完不久的北京,已经差不多四五年没来中国的李广俊,惊奇于祖国北京的变化,“我感觉车和人都很有秩序了,好几年前我来绝对不是这个样子。”当《汽车人》告诉他这可能还是奥运带来的效应时,李广俊似乎看得更深刻:“中国的变化非常大,是很深的变化,虽然在美国的华人经常说起自己国家的变化,但实际看到了还是觉得很不一样。”  

看似行程简单,实际上,李广俊短暂的归国逗留,远不是一次休假那么简单。在通用工作了11年的他,深刻地感受到这个世界汽车巨无霸眼下所经历的前所未有困境,当全球嗟叹通用汽车和美国“三大”的生死时,每个通用员工都紧张地关注着这场危及自己的寒流。  

情况比底特律汽车员工们想像得还要差,“每天上班都能听到各种谣言。”李广俊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的员工感受到了空前压力,每天一上班就打听各种情况,生怕自己招上什么祸。其实,最坏的结果就是通用裁员或倒闭,这些都给员工心里造成很大冲击。  

“我不管这些,我只干好我自己的,我不听各种谣言。”李广俊笑言,在他看来,通用现在遇到的困境是长期积聚下来的,走到今天的境地也是必然的。“奖金、福利都没了,就剩下工资,还好,工资是全的。”本来还不急于回国的李广俊,也不得不考虑未来之路。短暂的回国之旅,成为他考察回国与否、以何种形式回国的一次使命旅行。  

拿到得克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大学博士学位后的1998年,李广俊如愿加盟了通用汽车。出国之前,他在江苏省劳动局工作过,胸怀大志的他不甘于那份在当时很体面的工作,选择了出国深造。近11年来,他主要负责通用汽车前期开发的结构设计工作,“这个工作(性质)也是我很犹豫回国的原因。”李广俊说,因为国内汽车一般都是反向开发,而自己的前期结构性设计更多地是倾向于正向开发,可能很难在国内找到对口工作。  

因此,李广俊想用另一种方式回国效力,那就是一种近似中介的方法,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所拥有的咨询资源和国内汽车厂商结合起来,如果和国内厂家谈妥,自己则可以成为美国某咨询公司驻中国的代表。    

保守自大通用酿苦果  

把自己11年的职业生涯贡献给通用,李广俊对通用充满感激之情,但是通用走到今天,也让他很惋惜。在和《汽车人》侃谈的两个多小时里,李广俊不喜欢提及自己当年如何出国,如何拿到博士学位和在通用所取得的成绩,更喜欢谈论通用汽车的“病脉”。  

“通用如果破产,那影响是灾难性的。”李广俊眼里闪现的是一种迷惘感觉,这个时候,他会摊开双手,娓娓道来,句句入理,丝丝入扣。巨无霸的困境在李广俊的眼里,实际上不是那么复杂,正像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一样,弊端大家都看在眼里。  

不思进取,保守自大,这是通用最大弊端。百年通用过惯了“老大”级生活,对外面发生的新鲜事与其说是“看不上眼”,倒不说经常是一种排斥态度,长期以来,一种保守、自大的企业文化在通用汽车形成。  

李广俊告诉《汽车人》,美国地域辽阔,是高度发达国家,消费很超前,过去用车崇尚一个字——大,动力强,宽大舒适的车是美国人最爱,美国人奢侈,爱花钱。但是石油危机不断袭来,经济一直向下走,油价上涨,收入减少,钱越来越难挣,省油的日本车逐渐占了上风,抢了美国“三大”家门口的地盘。  

日本车在北美市场的崛起,通用不是没有细细关注过,但是底特律汽车企业多年来就是拿不出应对办法,还是继续造着他们认为美国人最喜欢的大车。但事实上,不能仅仅盯着美国市场,全球各大市场的消费特征与美国千差万别,造大车的策略并不能适应全球市场。  

“实际上,过去美国汽车界觉得日本车进来根本没什么,通用更是如此,美国人需要的是什么车,他们觉得自己最清楚。”李广俊说。  

美国车商们过去认为,日本车就是一些小车,不需要害怕,美国辽阔的地域拥有广大农场,需要的是大的农具、皮卡和越野车,私车也需要大车,也只有靠大车才能赚钱,但是精明的日本人似乎看得更远,他们一如既往地向北美市场渗透,不断蚕食。“美国人发现了问题,但是晚了,很难改变。”  

与此同时,通用的人才选拔也很有问题。李广俊透露,在通用,最优秀的和最差的人都留不住,很多中庸的人留了下来,许多提拔起来的人其实是按部就班不犯错的人。“你的意见要反映到决策层,那是太难了,比如我们做前期结构性设计工作,其中有许多是需求调研,当发现新的东西后,我们这个级别的员工反映给决策层,还要经过十几道关口,一层一层汇报,传达过程中,一成不变、不改味地反映到最上级是很难的。”  

一如既往的保守和自大,酿成了今天的困境。通用决策层用中国的话来讲,就是不作为,而瓦格纳在公司内部也引来了不少怨言,名声一点都不好。大家都熟知的科克瑞安买过GM 5%的股份,就是想把自己的力量插入董事会,但当他亲自考察通用的实际状况后,科克瑞安还是卖掉了那5%,放弃当初的想法,为什么?就是觉得通用决策层的不作为,继续投资是没有希望的。没有把市场消费需求挖掘透彻,不按市场需求走,通用犯下了大忌。  

“它不是挖掘消费者的真正需求,而是告诉你需要什么样的车。”李广俊认为,在市场策略和品牌传播方面,通用也身患顽疾。“即使没有金融危机,也会迟早出事的,通用太自大,太感觉自我了不起。”    

日美差别  

美国汽车究竟会何去何从?这是当下全球在关注的大事,因为,美国汽车的动荡,已经波及到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由此可能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大’中,福特的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因为它的厂房、生产线、品牌都抵押出去了,手里还有现金,但是问题也很大,如果福特一旦破产,自己的品牌恐怕都没有了。”李广俊说。   

现在,不断传出美国政府救助汽车公司的消息。李广俊分析,奥巴马上任后,不同于布什共和党政府更多关注股市、银行、市场等,民主党将会更关注汽车、钢铁、能源等,而且倾向于保护工会组织和产业工人,这是两党的区别之一,因此,奥巴马上台对美国汽车业还是有利的。面对日本车咄咄逼人的压力,李广俊认为,美国新政府会采取各种可能的方式,帮助汽车业渡过难关,甚至不惜动用贸易保护主义。  

即使如此,当今全球市场一体化之下,贸易开放和自由精神不可阻挡,来自日本、欧洲和韩国尤其是日本的汽车,仍旧是美国汽车面对的最大竞争对手。  

“和过去不一样了,日本车在美国市场也不是纯粹的小车了。”常年待在美国,李广俊感受到迎合市场需求的日本车很厉害。“现在日系中型SUV、大型SUV、豪华车也来掠夺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场,而这些过去是美国汽车公司的强项,日本车沉重打击了美国汽车。”  

仅用市场成绩来评判高低,对美国汽车来说,着实有点不公平。美国汽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百年发展过程中,曾经的辉煌曾让日本人羡慕,多年以来全球第一的公司,全球第一的市场,更让日本人嫉妒。斗转星移,庞大的汽车帝国积累了难以克服的顽症。  

“相比美国汽车公司,日本企业选拔人才靠技术、经验,员工比较稳定,跳槽少,一个岗位可能干几十年,所以很精通自己的专业,对企业文化也有深刻的理解,提拔上去的都有很好的技术功底。”李广俊认为,这和美国汽车公司尤其是通用完全不同,美国汽车企业的上级主管都是纯粹学管理的,不懂技术,只懂管理,决策时拿不准,所以在做研发、技术等方面的决策时,经常出错,从整体上来说把握不住方向。  

“大车市场垮了,未来如何跟日本汽车竞争?”李广俊提到了通用正在大力推广的VOLT,新能源车和小型车正成为美国汽车重新奋斗的方向,只是,时机晚不晚?而且,有些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美国人善于做大东西,某些方面可能毛糙点,而日本人的精细是全世界出了名的。”  

当然,这也不是说美国人就差点,在李广俊看来,美国人更注重创新,但是日本人在学习人家的基础上,更能做精做细,日本汽车有客户精细化管理,发展思路是历来都不一样的。而且,无论现在情况如何,美国的工业体系还在,美国人是最善于创新的,渡过这个危机后,美国汽车更新的东西一定会出来,它们会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思路。  

“品牌拆分也许是个办法,2009年很快会有结果的。”谈到通用的走向,李广俊显得很有精神了,即便苛刻地指责自己供职的通用,但是近11年的感情是抹不掉的,他当然有所期待。    

“中国汽车到了最关键时刻”  

越来越多的“海归”奋斗在中国汽车企业,仍旧供职底特律的李广俊,更加关注中国汽车。平时,李广俊都会和底特律的其他华人朋友、同事纵谈中国汽车的发展,谈中国的巨变,这次回家,当然更是一次很好的了解机会。在李广俊看来,中国汽车到了发展的最关键时刻。  

“如果这三五年做不好,中国汽车就没有机会了,因为你错过了迈上第二台阶的机会,虽然刚开始的第一加工阶段中国成功了,而接下来的第二阶段就要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如果不成功,越南、泰国、马来西亚会来做这个阶段的事,成本比中国会更便宜。”李广俊说,“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中国企业、中国汽车界有没有信心把汽车搞好,这很重要,因为世界经济巨变给人们信心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思路摇摆不定,可能导致鼠目寸光,追求短期效应。”  

“汽车(产业)是中国的一个方向,现在是中国汽车再好不过的机会。”李广俊补充,现在中国为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拿出了4万亿资金,对汽车产业的支撑是肯定的。“中国汽车总不能靠加工谋生一辈子,像中国的衣服、鞋子、玩具一样,中国汽车到了要上台阶的时候了。”而且,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好点的产品多集中在合资企业,合资不是永远的,现在中国汽车经过了加工阶段,到了形成体系的第二阶段,必须要抓住机会迈上这个台阶,“否则,就真的没机会了。”  

底特律汽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国内许多人叫嚷着让中国有实力的汽车企业走出国门“抄底”,对此,李广俊笑了,虽然他没有从中国企业的资金和实力去分析,但他更乐意从经营的角度来看问题。在他看来,中国企业要去兼并,即使资金有,但必须考虑收购后能否有这样的人才和观念去实现管理。  

“在美国去管理一个公司,不光要跟公司、工会打好交道,还要跟当地政府、社会各界打交道,对美国的文化要烂熟于胸,中国的公司谁能胜任?”  

再看中国汽车出口,进入发达国家的梦想不断被打击,李广俊指出,中国汽车目前还是要瞄准第三世界国家,真正把车做好,不能急于求成。  

“中国轿车目前要出口到美国,不止差三四个级别,安全标准、排放法规、舒适度、质量和维修保养都还差得太远。如果还要想在欧美市场达到畅销水平,至少要20年的功夫。”因为一辆车如果在美国出事,就会面临法律诉讼的问题,如果一进国际市场就屡遭法律调查,对品牌的打击是非常可怕的。  

中国汽车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风格,众多分散的企业,很难给人形成一种中国车的风格和形象,“你要知道,汽车就是一种文化,‘中系’车必须迎合中国文化,中国企业下一步必须发现中国人真正的需求,造成中国人真正需要的汽车。”      谈到这里,李广俊的话不由让我立刻回想起他屡次提到通用深藏的痼疾所在:不发现真正需求,而是告诉消费者你需要什么样的车。     

以“中间传递者”身份回国  

借着这次回国机会,李广俊离开家乡江苏和上海后来到北京,和曾经在通用汽车工作的华人同事汪大总、苑文学有过很深的沟通,而他的这二位前辈——不,用李广俊的话来说,是“哥们”,已经分别供职北汽控股总经理和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属于“海归”中的佼佼者。  

李广俊有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5岁,相比其他从底特律汽车回国的华人,他有更多的后顾之忧,孩子要在美国上学,自己也还很年轻,这也是他羡慕汪大总、苑文学的一点——孩子已经成人,而自身也能一心回国发展,为祖国的汽车事业贡献自己所学。  

正像前文所述,李广俊在通用所从事的是汽车前期工程,前期结构性设计工作,就是开发一个车型中,通过对动力的配置调校、关键部件的配置进行反复试验,得出最佳的配置方案,形成可行性报告,公司依据它来决定是否开发生产。但中国的汽车企业现在还处在反向设计阶段,对这个需求较少。因此,李广俊通过与一家美国汽车技术咨询公司深入接触,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中间传递作用”,将美国汽车技术开发的项目和国内需求结合起来,常驻中国。  

李广俊说,如果项目进展顺利,自己也就实现了“回国”。而这条回国路,则可以把技术带回来,自己在美国的技术资源,有整车开发整个系统,可以把国内欠缺的正向开发系统引进来,“美国有很好的适合中国汽车的技术,我们可以移植过来的。中国汽车不能全走反向开发,需要正向,但是现在做不到,就得寻求第三条道路。”李广俊说,“带回来的资源是国内需要的,因为中国需要的技术太多了,各种技术我们可以串在一起,实现正向和反向开发结合,形成互补。”  

作为“海归”,最担心的当然还是自己的思维方法、工作习惯怎么适应中国的问题。在美国,工作关系是职业的,一点不受私人关系影响,在中国却是刚刚相反。“越来越多的‘海归’应该能为中国汽车注入国际化思维。”李广俊认为,怎样将这些“海归”国际化的思维、理念,转变成职业化的思想,对中国汽车来说也是机遇。中国汽车要有包容心,要吸呐顶尖的国际化人才,在技术上通过积累,不断创新,人才和技术均丰收,这是必需的。  

和大部分海外华人一样,年幼的孩子是李广俊回国的最大顾虑。不过比较中美汽车产业的发展差别,他并不愿意放弃在国内的发展机会。  

“如果我所探索的第三条道路能够成行,那就只能中国美国两头跑了,因为孩子还得呆在美国上学,但暑假的时候我能够带着他们回国,让他们更多感受祖国的气息。”李广俊补充说。我们期待他的回国梦想能够早日达成。        

(作者/裴达军)【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传媒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新推荐

主办:汽车人传媒 | 汽车人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11211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9366号
@北京青青艺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联系方式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連絡電話:8610-6343-5270
  • 郵便番号:100036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时刻
  • 最火最热的一线车
  • 讯,在这等你。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
关注汽车人传媒
  • 中国汽车先锋力量
  • 来这了解更多车讯